530 likes | 828 Views
创伤救护. 东华医院. 创伤救护. 创伤现场救护 创伤 止血 技术 现场 包扎 技术 开放伤的现场处理 现场骨折 固定 创伤的 搬运 护送 身体主要部位损伤的救护. 创伤现场救护. 常见原因及特点: 交通伤(高能创伤),坠落伤,机械伤(各种机器挤压),锐器伤(刀砍伤),跌伤,火器伤。 主要类型: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 现场救护的 目的 : 抢救延长病人生命 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保护伤口 固定骨折 防止并发症 快速转运. 创伤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原则: 树立整体意识 先抢救生命 有效止血
E N D
创伤救护 东华医院
创伤救护 • 创伤现场救护 • 创伤止血技术 • 现场包扎技术 • 开放伤的现场处理 • 现场骨折固定 • 创伤的搬运护送 • 身体主要部位损伤的救护
创伤现场救护 • 常见原因及特点: 交通伤(高能创伤),坠落伤,机械伤(各种机器挤压),锐器伤(刀砍伤),跌伤,火器伤。 • 主要类型: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 • 现场救护的目的: • 抢救延长病人生命 • 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 保护伤口 • 固定骨折 • 防止并发症 • 快速转运
创伤现场救护 • 现场救护原则: • 树立整体意识 • 先抢救生命 • 有效止血 • 优先头部、胸部、腹部,然后四肢 • 先固定颈部,然后四肢 • 操作平稳,防止加重损伤 • 注意个人防护 • 现场检查:伤者平卧,救护者跪病人右侧。 意识--呼吸循环--伤口--头部--脊柱脊髓--胸部--腹部--骨盆--四肢。
创伤现场救护 • 了解致伤因素(交通…) • 呼救120 • 选择救护场地(就近) • 正确搬运脱离危险现场 • 病人适合体位 • 判断伤情 • 心肺复苏 • 止血(大血管损伤) • 伤口包扎 • 四肢瘫痪,固定颈部 • 固定四肢 • 安全转运
创伤止血技术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一个成年人的血液约占体重8%,50公斤的体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出血超过20%,会出现明显症状。出血超过40%有生命危险,急性创伤性大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创伤止血技术 失血量估计及症状。 • <500ml没有症状, • >800ml(20%)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轻度休克。 • >1600ml(40%)大脑供血不足,视物不清,口渴头晕、神志不清甚至昏迷,重度休克。
创伤止血技术 • 出血的种类 部位:皮下出血、外出血、内出血 • 出血的血管来源 • 动脉出血(鲜红,与脉搏节律一致的喷射状) • 静脉出血(暗红,缓慢,持续) •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渗出,无明显的喷血点,常可自行凝固止血,不用结扎。
创伤止血技术 • 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法、加垫屈肢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法) • 操作要点:个人防护;脱或剪开衣物,显露伤口;确定出血部位;判断用哪种方法;有异物或骨折断外露不能直接加压包扎;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要另外加敷料;抬高出血肢体(高于心脏)。
创伤止血技术 • 加压包扎止血法 (直接、间接) 最常用的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 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 填塞法 • 止血带止血法 • 指压法
创伤止血技术 (一) 指压止血法 操作要点: • 压在伤口近心端的动脉 • 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 • 压迫10-15分钟,为短时急救止血 • 肢体要抬高。
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方法,气管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迫于第五颈椎上。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方法,气管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迫于第五颈椎上。
手掌出血,用两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桡动脉和尺动脉。手掌出血,用两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创伤止血技术 止血带止血法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使用止血带止血,使用不当最严重的后果是患肢坏死,截肢。 • 橡皮止血带 • 布条止血带 • 气囊止血带(电脑控制、手动)
创伤止血技术 采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 部位:上肢出血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于大腿上段处结扎。 • 止血带和皮肤之间要有布垫,防止皮肤坏死。 • 松紧适宜,伤口不出血远端动脉不搏动为宜,过紧会损伤肢体皮肤、神经,引起肢体坏死。 • 上止血带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遮盖,以妨碍观察,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的时间。 • 止血带每隔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 • 禁用钢丝、绳索、电线等做止血带。
现场包扎技术 包扎的目的: • 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 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 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结构
现场包扎技术 包扎材料 • 创口贴,纱布绷带 ,弹力绷带、尼龙网套 • 三角巾 • 其它临时代用品(毛巾、头巾、衣服等) 操作要点 自我防护;敞开衣服显露伤口;不用水冲洗;不上消炎粉、中药粉等;不要用消毒剂冲洗消毒;伤口封闭要严密,不要对有异物和外露的骨折端直接加压包扎。动作要轻、快、部位准确、包扎牢固,松紧适宜。
现场包扎技术 常用包扎法 (一)绷带包扎法 • 环形包扎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 • 螺旋形包扎法 • 螺旋形反折包扎法 (肢体直径相差较多) • 8字形包扎法 (手腕、踝关节) • 回反包扎法
现场包扎技术 使用绷带包扎法的注意事项 • 缠绕方向:由内---外、下—上,开始和结束是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 伤口上加盖敷料,不要在伤口上应用弹力绷带。 • 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 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除非有损伤),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现场包扎技术 (二)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全巾、宽带、窄带臂悬挂、头部帽式包扎、头耳部风帽式包扎、面部面具式包扎、 眼部包扎、 单側胸(背)部包扎、 双側胸(背)部包扎、 肩部燕尾巾包扎等。
开放伤的现场处理注意事项 • 手指离断、肢体离断:离断的肢体要用洁净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等包好,外套不漏气的塑料带或玻璃瓶;再装入另一个有冰块的带子内,不要将离断的肢体直接放入水中或冰中。 • 头部外伤:若耳、鼻有清澈、粉红色、水样液体(脑脊液)流出,说明有颅底骨折,不要试图堵塞耳道和鼻孔。 • 腹部内脏脱出,不要试图回纳。 • 伤口有异物(尖刀、钢筋、木棍等)不要轻易去除,防止大出血。
现场骨折固定 骨折固定的目的:减少疼痛、减少出血和肿胀、避免进一步损伤、便于搬动病人。 骨折的种类 • 闭合性骨折 与外界不通(皮肤、肠道) • 开放性骨折 与外界向通 骨折的程度 • 完全性骨折 骨连续性完全中断 • 不完全性骨折 颅骨裂纹、青枝骨折 • 嵌顿性骨折
现场骨折固定 • 骨折的症状 疼痛、肿胀、 畸形、 功能障碍 (×骨皮质外露) • 固定的材料 颈托、夹板(充气夹板、热塑夹板,小夹板)、石膏、树枝、木条、竹竿、书本等)
现场骨折固定 骨折固定的方法 • 头部骨折 无须固定
锁骨骨折固定法 8字固定法
现场骨折固定 • 前臂骨折固定法 • 小腿骨折固定法 • 大腿骨折固定法 (双木版法,单木版法,健肢固定法) • 颈椎骨折的固定和临时颈托制作法
现场骨折固定 • 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 注意全身情况,有出血要先止血,后包扎固定,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抢救。 • 在处理开放骨折时,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面的的骨折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损伤血管和神经。闭合性骨折也不要试图复位,保持原状固定。 • 固定骨折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
现场骨折固定 • 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四肢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观察血运。若苍白、发冷、麻木、肿胀、指甲青紫,说明固定太紧。 • 夹板和皮肤之间要有软的衬垫,尤其是在骨隆起的部位。 • 四肢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处的上端(近端),后固定骨折的下端(远端)。上肢屈肘固定,下肢伸直固定。
创伤的搬运护送 • 目的: • 使伤者脱离危险区(受伤区)尽快到现场救护处 • 尽快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 防止加重损伤 • 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 器材: 担架,自制担架
创伤的搬运护送 • 搬运原则: • 观察现场,判断伤情 • 先救命 • 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 • 体位适宜 • 动作轻巧 • 注意伤情变化,及时处理。 • 搬运方法 (一) 徒手搬运法
扶行法 清醒,无骨折,能站立行走
抱持法 无骨折,儿童体重轻的伤员
背负法 无肋骨骨折,无大腿骨折 • 拖行法(毛毯拖行、腋下拖行、衣服拖行) ×肩扛法
创伤的搬运护送 2 两人徒手搬运法 • 双人拉车式 • 两手椅托式 • 四手椅托式 • 双人扶腋法
创伤的搬运护送 • 怀疑脊柱有骨折时的搬运方法: 3人或4人用手分别托扶患者的肩、背、臀、下肢等部位,在保持脊柱平稳不折屈的状况下,动作一致,轻巧平稳的将患者移到硬板担架上,如果有颈椎骨折,还需要另一个人托拉头部。 • 脊柱骨折搬动错误做法: 二人分别抱头和脚、放在软担架上、没有他人在场一人背负或抱起患者。
创伤的搬运护送 (二) 担架搬运 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而且转运距离较远的患者 • 担架的种类:帆布折叠式担架,组合式担架(铲式担架),自制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木板担架)
创伤的搬运护送 搬运伤者的注意事项 • 移动患者前,先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搬运。 • 伤情重,或路途遥远的,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及伤势的变化,随时准备心肺复苏。 • 上止血带的患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