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珠颈斑鸠 Spotted Dove

中等体型( 30 厘米) , 粉褐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 白点的黑色块斑 。 虹膜-橘黄;嘴-黑色;脚-红色。 习性:珠颈斑鸠与人类共生,栖于村庄周围及稻田,地面取食,常成对立于开阔路面。受干扰后缓缓振翅,贴地而飞。. 珠颈斑鸠 Spotted Dove. 山斑鸠 Oriental Turtle Dove.

fa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珠颈斑鸠 Spotted Dov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等体型(30厘米),粉褐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虹膜-橘黄;嘴-黑色;脚-红色。 习性:珠颈斑鸠与人类共生,栖于村庄周围及稻田,地面取食,常成对立于开阔路面。受干扰后缓缓振翅,贴地而飞。 珠颈斑鸠 Spotted Dove

  2. 山斑鸠 Oriental Turtle Dove 中等体型(32厘米)。颈侧有带明显黑白色条纹的块状斑。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虹膜-黄色;嘴-灰色;脚-粉红。 春季成大群途经中国南部。于喜马拉雅山脉分布至高海拔。 习性:成对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寺院周围,取食于地面。

  3. 乌鸫 Eurasian Blackbird 体型略大(29厘米)。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黑色;脚-褐色。 分布状况:常见于林地、公园及园林,留鸟。 习性:于地面取食,静静地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4. 灰背鸫 Grey-backed Thrush • 体型略小(24厘米)。两胁棕色。雄鸟:上体全灰,喉灰或偏白,胸灰,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两胁及翼下橘黄。雌鸟:上体褐色较重,喉及胸白,胸侧及两胁具黑色点斑。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大部包括黑龙江北部。迁徙经中国东部的大多数地区,越冬于长江以南。习性:在林地及公园的腐叶间跳动。甚惧生。

  5. 虎斑地鸫 Scaly Thrush 体大(28厘米)具粗大的褐色鳞状斑纹。上体褐色,下体白.虹膜-褐色;嘴-深褐;脚-带粉色。 常见留鸟及季候鸟,习性:栖居茂密森林,于森林地面取食。

  6. 紫啸鸫Blue Whistling Thrush 体大(32厘米)的近黑色啸鸫。通体蓝黑色,仅翼覆羽具少量的浅色点斑。翼及尾沾紫色闪辉,头及颈部的羽尖具闪光小羽片。诸亚种于细部上有异。虹膜-褐色;嘴-黄色或黑色;脚-黑色。 留鸟.习性:栖于临河流、溪流或密林中的多岩石露出处。地面取食,受惊时慌忙逃至覆盖下并发出尖厉的警叫声。

  7. 红耳鹎 Red-whiskered Bulbul 中等体型(20厘米)。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习性: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

  8. 白喉红臀鹎 Sooty-headed Bulbul • 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低地种类,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的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

  9. 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 • 中等体型(19厘米),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10. 橙腹叶鹎Orange-bellied Leafbird 雄鸟:体型略大(20厘米)而色彩鲜艳的叶鹎。上体绿色,下体浓橘黄色,两翼及尾蓝色,脸罩及胸兜黑色,髭纹蓝色。雌鸟不似雄鸟显眼,体多绿色,髭纹蓝色,腹中央具一道狭窄的赭石色条带。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习性:性活跃,以昆虫为食,栖于森林各层。

  11. 黑领椋鸟 Black-collared Starling • 体大(28厘米)。头白,颈环及上胸黑色;背及两翼黑色,翼缘白色;尾黑而尾端白;眼周裸露皮肤及腿黄色。雌鸟似雄鸟但多褐色。幼鸟少黑色颈环。眼周裸露皮肤黄色,缺少清楚的白色翼纹,嘴黑。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浅灰。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农田,一般结小群取食于稻田、牧场及开阔地。 习性:有时在水牛群或牲口群中找食。

  12. 丝光椋鸟 Silky stanling 体型略大(24厘米)。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飞行时初级飞羽的白斑明显,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 虹膜-黑色;嘴-红色,嘴端黑色;脚-暗橘黄。 留鸟于农田及果园并不罕见。 习性:迁徙时成大群。

  13. 八哥 Crested Myna 体大(26厘米)的黑色八哥。冠羽突出。与林八哥的区别在冠羽较长,嘴基部红或粉红色,尾端有狭窄的白色,尾下覆羽具黑及白色横纹。 虹膜-橘黄;嘴-浅黄,嘴基红色;脚-暗黄。 叫声:似家八哥。经笼养能学"说话"。 留鸟,习性:结小群生活,一般见于旷野或城镇及花园,在地面高视阔步而行。

  14. 鹊鸲 Oriental Magpie-Robin 中等体型(20厘米)。雄鸟:头、胸及背闪辉蓝黑色,两翼及中央尾羽黑,外侧尾羽及覆羽上的条纹白色,腹及臀亦白。雌鸟暗灰取代黑色。亚成鸟似雌鸟但为杂斑。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留鸟于中国北纬33°以南的多数地区。习性:常光顾花园、村庄、次生林、开阔森林及红树林。飞行时易见,栖于显著处鸣唱或炫耀。取食多在地面,不停地把尾低放展开又骤然合拢伸直。

  15. 红嘴蓝鹊Red-billed Blue Magpie 体长(68厘米)且具长尾的亮丽蓝鹊。头黑而顶冠白。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 虹膜-红色;嘴-红色;脚-红色。 留鸟习性: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和动物尸体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

  16. 北红尾鸲Daurian Redstart 中等体型(15厘米),色彩艳丽。具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两翼褐黑,仅翼斑白色;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体羽余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雌鸟褐色,眼圈及尾皮色较黯淡。臀部有时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留鸟习性: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地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17. 红胁蓝尾鸲 Orange-flanked Bush Robin 体型略小(15厘米),喉白。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习性: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

  18. 发冠卷尾 Hair-crested Drongo 体型略大(32厘米)。头具细长羽冠,体羽斑点闪烁。尾长而分叉,外侧羽端钝而上翘形似竖琴。虹膜-红或白色;嘴及脚-黑色。 习性:喜森林开阔处,有时(尤其晨昏)聚集一起鸣唱并在空中捕捉昆虫,甚吵嚷。从低栖处捕食昆虫,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并跟随猴子,捕食被它们惊起的昆虫。

  19. 画眉 Hwamei 体型略小(22厘米)。特征为白色的眼圈在眼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顶冠及颈背有偏黑色纵纹。虹膜-黄色;嘴-偏黄;脚-偏黄。 灌丛及次生林,习性:甚惧生,于腐叶间穿行找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

  20. 家燕 Barn Swallow 中等体型(20厘米)的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近端处具白色点斑。习性:在高空滑翔及盘旋,或低飞于地面或水面捕捉小昆虫。降落在枯树枝、柱子及电线上。各自寻食,但大量的鸟常取食于同一地点。有时结大群夜栖一处,即使在城市。

  21. 金腰燕Red-rumped Swallow 体大(18厘米)。浅栗色的腰与深钢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习性:似家燕。

  22. 褐头鹪莺 Plain Prinia • 体型略大(15厘米)而尾长。眉纹色浅,上体暗灰褐,下体淡皮黄色至偏红,背色较浅且较褐山鹪莺色单纯。虹膜-浅褐;嘴-近黑;脚-粉红。 叫声为快速重复的chip或chi-up声。 留鸟.习性:栖高草丛、芦苇地、沼泽、玉米地及稻田。有几分傲气而活泼的鸟,结小群活动,常于树上、草茎间或在飞行时鸣叫。

  23. 黄眉柳莺Yellow-browed Warbler 中等体型(11厘米)的鲜艳橄榄绿色柳莺。通常具两道明显的近白色翼斑,纯白或乳白色的眉纹而无可辨的顶纹,下体色彩从白色变至黄绿色。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基黄色;脚-粉褐。 叫声:吵嚷。不停地发出响亮而上扬的swe-eeet叫声。鸣声为一连串低弱叫声,音调下降至消失;也发出双音节的tsioo-eee,第二音音调降而后升。 候鸟。习性:性活泼,常结群且与其他小型食虫鸟类混合,栖于森林的中上层。

  24. 中等体型(11厘米)的单一褐色柳莺。外形甚显紧凑而墩圆,两翼短圆,尾圆而略凹。下体乳白,胸及两胁沾黄褐。上体灰褐,飞羽有橄榄绿色的翼缘。嘴细小,腿细长。眉纹沾栗褐,脸颊无皮黄,上体褐色较重。眼先上部的眉纹有深褐色边且眉纹将眼和嘴隔开;腰部无橄榄绿色渲染。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偏黄;脚-偏褐。 叫声:鸣声为一连串响亮单调的清晰哨音,以一颤音结尾。叫声为尖厉的chett…chett似击石头之声。 候鸟。 习性:隐匿于沿溪流、沼泽周围及森林中潮湿灌丛的浓密低植被之下,高可上至海拔4000米。翘尾并轻弹尾及两翼。 褐柳莺 Dusky Warbler

  25. 长尾缝叶莺Common Tailorbird 体小(12厘米)的棕顶冠而腹白的莺。尾长而常上扬;额及前顶冠棕色,眼先及头侧近白,后顶冠及颈背偏?;背、两翼及尾橄榄绿色,下体白而两胁灰。于繁殖期雄鸟的中央尾羽由于换羽而更显延长。虹膜-浅皮黄;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脚-粉灰。 叫声:极响亮而多重复的刺耳叫声te-chee-te-chee-te-chee或单音的twee声。 留鸟。 习性:多见于稀疏林、次生林及林园。性活泼,不停地运动或发出刺耳尖叫声。常隐匿于林下层且多在浓密覆盖之下。

  26. 黄腹鹪莺Yellow-bellied Prinia 体型略大(13厘米)而尾长的橄榄绿色鹪莺。喉及胸白色,以下胸及腹部黄色为其特征。头灰,有时具浅淡近白的短眉纹;上体橄榄绿色;腿部皮黄或棕色。换羽导致羽色有异。繁殖期尾较短,雄鸟上背近黑色较多(雌鸟碳黑色);冬季粉灰。虹膜-浅褐;嘴-上嘴黑色至褐色;下嘴浅色;脚-橘黄。 叫声:弱而哑的schink-schink-schink声及似小猫轻柔咪叫声twee twee。鸣声为急促的连声tidli-idli-lia,重音在最后的下降音符上,有过门声chirp。 分布状况:常见,习性:栖于芦苇沼泽、高草地及灌丛。甚惧生,藏匿于高草或芦苇中,仅在鸣叫时栖于高杆。扑翼时发出清脆声响。

  27. 中等体型(15厘米)。头具显著条纹。头部有黑白色图纹,喉黑,腰棕色而无纵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头部对比较少,但图纹似繁殖期的雄鸟,仅颏色浅。虹膜-深栗褐;嘴-上嘴蓝灰,下嘴偏粉色;脚-浅褐。 叫声:于林上层鸣唱,以清晰高音组起始,接或高或低的第二组音。叫声结尾有一可变的且简单而迅速重复的音组,通常以短促的chit声收尾。 候鸟, 习性:多藏隐于山坡林下的浓密棘丛。常结成小群。 白眉鹀Tristram's Bunti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