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371 Views
许氏家族. 组长:芮苏静 组员:陈嘉莹 陈培深 宋子晴 郭旭. 廣州許地許氏家族世系表. 廣州許地許氏家族的創始人許拜庭乃清代廣州四大鹽商之一, 乾隆壬辰年 ( 西元 1772 年 ) 出生。 拜庭公有七位妻子,分別是梁氏、江氏、陳氏、廖氏、區氏、李氏、侯氏,他合共育有二十二個子女,其中十一個是兒子,家族的各宅號數是按各兒子的排行而定出。. 许广平. 許拜庭 ( 1772 -1846 ) 紅頂商人、江海豪傑
E N D
许氏家族 组长:芮苏静 组员:陈嘉莹 陈培深 宋子晴 郭旭
廣州許地許氏家族世系表 廣州許地許氏家族的創始人許拜庭乃清代廣州四大鹽商之一, 乾隆壬辰年 (西元1772年) 出生。 拜庭公有七位妻子,分別是梁氏、江氏、陳氏、廖氏、區氏、李氏、侯氏,他合共育有二十二個子女,其中十一個是兒子,家族的各宅號數是按各兒子的排行而定出。
許拜庭(1772 -1846) 紅頂商人、江海豪傑 廣州許地許氏家族的創始人, 清代廣州四大鹽商之一, 自資組織民團水勇出海剿滅海盜張保仔而被嘉慶皇帝賜"議敘同知"加一級, 後又獲“誥封中議大夫”獎賞。 許拜庭高瞻遠矚, 延攬全國的頂尖教師在廣州許地設館教授兒孫, 成為書香門第官宦世家。 许拜庭
许氏起源 許姓出自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薑姓,炎帝神農氏是其遠祖,因堯舜時代的著名賢人許由而得姓。許由,一作許繇,字武仲,一字道開,是上古時代一位高潔清節之士。相傳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他推辭不受,逃於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帝又讓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些世俗濁言。後世把許由和與他同時代的隱士巢父,並稱為巢由或巢許,用以指代隱居不仕者。堯、舜禪讓的故事,作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範,成為千古美談,許由也因此成為古代隱士中最早名聲顯赫的一位。據傳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後人因此亦稱他為“三代宗師”。 晉皇甫謐《高士傳》雲:“許由,字武仲,陽城槐裏人也”,陽城槐裏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帶。許由死後葬於箕山,故箕山也叫許由山。《史記•伯夷列傳》中司馬遷就曾說過:“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而《太平御覽》引《西征記》雲:“許昌城本許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許昌市、禹州市、鄢陵縣一帶,沿潁河流域,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許由的傳說,保存著大批有關許由的遺跡。許由及其部族活動的潁水流域,正是一千餘年後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許國的所在地,這從地域上說明許由和文叔之間是有傳承關係的。所以,唐•顏師古在《急就篇•注》中說:“許氏,許由之後也。”南宋文天祥在《五雲夏造許氏初修族譜序》中說:“按許氏,自由隱許,遂以為姓。今許州箕山有由所葬之處,即其地也。”事實說明,許由是許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潁水流域的許昌市鄢陵縣等地是許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訪三皇五帝之後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後,四岳伯夷的裔孫姜文叔,把他封在許地(今河南許昌東),建立男爵許國。古今許多學者均認為四岳伯夷就是許由,文叔和許由一脈相承。春秋時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輾轉遷徙,前506年遷于容城(今河南魯山縣東南),到戰國初,傳至國君元公結時,被楚國滅掉(一說滅于魏),子孫為紀念故國,以國名為氏,又形成了一批許姓居民,這就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說的:“許氏出自薑姓。炎帝裔孫伯夷之後,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于許,後以為太嶽之嗣,至元公結為楚所滅,遷于容城,子孫分散,以國為氏,”的由來。這些許國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並不姓許,為了紀念故國,即以許國國名為姓,這成為早期許姓的又一個重要來源,是許姓的另一個得姓緣由。 由此可見,許姓得姓好象有兩個源頭,一是許由,系以人名為姓,一是文叔,系以國名為姓。而事實上二者是可以貫通的,古今許多學者均認為四岳伯夷就是許由,“伯夷封許,故曰許由”,許由和文叔一脈相承。此外許由活動的主要區域和許國的疆域也大致相當。因此,可以認為許由和文叔同為許姓的始祖,只是許由早于文叔1100餘年,因此,許由則為許姓的開姓始祖,而文叔則為許姓的開國始祖,許姓乃出自人名國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潁水流域的許昌為許姓的祖根所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