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八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

第八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 第一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8-1 分类 : 气固相非催化反应(按物相分五类); 液固相非催反应(按物相分五类) . 8-2 特点 : ①反应类型的多样性:类型不同,工艺流程不同,工程操作 参数不同,反应器不同。 ②固相物料的多样性:固相物料物性不同,对输送、供料、在反 应器中流动状况不同,并影响反应体系的宏观动力学行为。 ③反应器型式的多样性: ④固体颗粒的转化率高:不应使用固相返混严重的反应器,须采 用逆流接触设备→须兼备传热效率高、固体转化率良好的反应器。 对可逆放热气固相非催化反应,存在最佳温度问题。

faraj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

  2. 第一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 8-1 分类: • 气固相非催化反应(按物相分五类); • 液固相非催反应(按物相分五类). • 8-2 特点: • ①反应类型的多样性:类型不同,工艺流程不同,工程操作 参数不同,反应器不同。 • ②固相物料的多样性:固相物料物性不同,对输送、供料、在反 应器中流动状况不同,并影响反应体系的宏观动力学行为。 • ③反应器型式的多样性: • ④固体颗粒的转化率高:不应使用固相返混严重的反应器,须采 用逆流接触设备→须兼备传热效率高、固体转化率良好的反应器。 对可逆放热气固相非催化反应,存在最佳温度问题。 • ⑤气-固相非催化反应温度高;

  3. 8-3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研究方法 • 器内过程: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问题); • 传递过程(物理效应或宏观传递效应) • 研究步骤: • ①反应模型(主要模型: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整体反应 模型;有限厚度反应区模型;微粒模型;单孔模型;破裂芯 模型)。 • ②用模拟方法——冷模试验研究两相流动行为,测验有 关数据,建立经验或半径验数学方程(模型过于简化,常与 实际不一致)。用逐级效大法。 • ③热模试验研究反应参数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获取设计 参数,检验反应动力学和冷模试验结果。

  4. 第二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模型 • 8-4 收缩未反应芯模型:(缩芯模型) • 1、要点:反应只在固体颗粒内部产物与未反应固体的界 面上进行;反应表面由表及里不断向固体颗粒中心收缩,未 反应芯逐渐缩小。

  5. 8-4 收缩未反应芯模型:(缩芯模型) • 2、两种情况: • ①颗粒大小不变(反应过程中 有固相惰性物残留或有新的固相 产物生成),反应界面不断内移。 ――固体反应物无孔时或反应速 率很快、流体扩散非常慢时。) • ②颗粒不断缩小――不生成固 体产物,无惰性物残留;产物仅 为流体。

  6. 8-4 收缩未反应芯模型:(缩芯模型) • 对情况①:与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类似, • 整个反应过程由5个步骤组成: • a反应物外扩散过程 • b反应物内扩散过程 • c表面化学反应过程 • d产物内扩散过程 • e产物外扩散过程。(无流体产 • 物,仅有固相应物时:仅有a、b、c) • 对情况②:仅有a、b、c三步。

  7. 第三节 粒径不变时缩芯模型的总体速率 • 8-8 宏观反应速率 • 对流固相非催化反应:A(f)+bB(s) →fF(f)+sS(s) • 假设:等温球形颗粒;拟定态过程(反应界面不动的定 态过程;界面移动速度<<流体反应物扩散速率);对A 为 一级不可逆反应。 • 一、外扩散速率、内扩散速率、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8. 8-8 宏观反应速率 • 二、总体速率的一般计算式: • 式(8-2)中 可由A的扩散过程的物料衡算导得: • (8-7) • 据加和法则:式(8-9) 

  9. 8-8 宏观反应速率 • 三、未反应芯半径Rc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 据(8-11) • 和 • *导得:    (8-12) • 联立(8-9)、(8-11)并积分:

  10. 8-8 宏观反应速率 四、固相反应物B的转化率XB与Rc的关系: 据XB定义: (8-13) 五、 的关系:将(8-13)带入(8-16): 可见,当颗粒完全反应时, 故

  11. 8-9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 • A的浓度分布: • 对不可逆反应, • 注:由(8-21)知:若        • 强化总体速率措施: 。

  12. 8-10 固体产物层(或惰性残留物层)内扩散控制8-10 固体产物层(或惰性残留物层)内扩散控制 • *A的浓度分布: • 对不可逆反应, • Note:由(8-25)知:若    • 强化总体速率措施: 。

  13. 8-11 化学反应控制 • A的浓度分布: • 对不可逆反应, • *  • * • *    • Note:由(8-29)知:若    • 强化总体速率措施: 。

  14. 第四节 颗粒缩小时综芯模型的总体速率 • A(f)+bB(s) →fF(f) • 两个步骤:气膜扩散;外表面化学反应 • 由8-9得,球形颗粒:

  15. 8-12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 • 特点: • ①扩散面积随颗粒缩小而缩小; • ②外扩散传质系数因颗粒缩小也随之改变。 • *  • * • (8-36)

  16. 8-13 化学反应控制: • 与颗粒大小不变时相同 (8-28)适用 • 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 • * 总体速率:颗粒不变(8-9);颗粒缩小(8-38)

  17. 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 • 反应控制步骤的判别: • 由实验观察温度、反应时间、颗粒大小对过程的影响。 ①考察温度对不同控制步骤及总体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 反应速率影响最明显。

  18. 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 ②考察气速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总影响显高,则为外扩散控制。 ③考察 关系: • 否则,内扩散控制

  19. 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 • ④观察 关系:

  20. 第六节 超细颗粒的化学气相合成与液相合成 8-18 超细颗粒化学气相合成: • 化学气相淀积法(CVD):用固体原料,在气相中通过化学 反应合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再经过成核和生长两阶段合成粒 子,薄膜、晶须和晶体等固体材料的工艺过程。 一、CVD的基本类型: 一般式五种类型: ①热解②还原 ③氧化④置换⑤歧化

  21. 8-18 超细颗粒化学气相合成: 二、CVD的主要技术:据化学反应的激活能形式不同,分四种: ①常压化学气相沉淀技术(热能激活) ②减压化学气沉淀技术(热能激活) ③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淀(低温等离子体中的载能电子激活) ④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

  22. 8-19 超细颗粒的化学液相合成 • 一、通过液相反应生成沉淀: • ①沉淀法:合成金属氧化物。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 • ②醇盐水解法: • ③溶胶似胶法(sol-gel法):4步 • ④水热合成法: • ⑤非水液相合成法: • 二、溶剂蒸发法: • ①喷雾干燥法: • ②喷雾热解法: • ③冷冻干燥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