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04 Views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检测. Edwin JR van Beek , MD PhD FRCR.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检测. Edwin JR van Beek , MD PhD FRCR (英国皇家放射学会会员)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理论放射学部. 个人背景. 1980-87 医学院,荷兰鹿特丹 1987 医学博士,荷兰鹿特丹 1987-90 外科工作,英国和荷兰 1994 哲学博士,荷兰阿姆斯特丹(肺栓塞) 1994-99 放射学培训,荷兰 1999 英国皇家放射学会会员,英国伦敦.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
E N D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检测 Edwin JR van Beek,MD PhD FRCR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检测 • Edwin JR van Beek,MD PhD FRCR(英国皇家放射学会会员) •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 理论放射学部
个人背景 • 1980-87 医学院,荷兰鹿特丹 • 1987 医学博士,荷兰鹿特丹 • 1987-90 外科工作,英国和荷兰 • 1994 哲学博士,荷兰阿姆斯特丹(肺栓塞) • 1994-99 放射学培训,荷兰 • 1999 英国皇家放射学会会员,英国伦敦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 存在两种临床表现: • 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2.肺栓塞(PE) • 两者的病因、治疗及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 在确诊DVT的患者中,50%同时存在PE。 • 在确诊PE的患者中,70%也存在DVT。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 • 临床疑诊PE:每年每1000人2-3人 • 确诊PE:每年每1000人0.5人 • 临床疑诊DVT:每年每1000人2-3人 • 确诊DVT:每年每1000人1人 • 日本:少见,仅为上述发病率的50-100分之一
危险因素:先天性 • 缺乏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纤溶酶原,XII因子 • 突变:V因子Leiden突变(APC-R,活化蛋白C抵抗),凝血酶原20210A突变 • 先天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血栓调节蛋白异常 •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 抗心磷脂抗体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过多
危险因素:获得性 • 手术(包括:骨科、创伤、神经外科) • 制动:骨折、卒中 • 恶性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 • 心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 妊娠、产褥、口服避孕药 • 白蛋白丢失:Crohn病、肾病综合征 • 高粘滞血症( 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 血小板异常
诊断的重要性 • 70%疑诊患者的诊断并不能被确证 • 抗凝药物可能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血) • 每100治疗年中有一例:致命性出血 • 4%-6%严重出血事件
漏诊的危险性 • PE患者未经治疗,30%会发生致命性的二次事件 • PE患者未经治疗,30%会发生非致命性的二次事件 • 发生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增高? • 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风险加大?
诊断策略的作用 • 在漏诊和过度诊断间取得平衡 • 初期再发生PE的危险性:医生很可能会对患者进行治疗 • 诊断检查能够: • 1.提高替代诊断 • 2.除外VTE • 3.确证VTE(这对治疗所产生的影响最小)
疑诊患者的主要辅助诊断手段 • 临床诊断(病史、查体) • 心电图,胸片 • 传统检查:肺核素显像、血管造影 • 新的检测手段:超声检查、CT、D二聚体、心脏超声、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VTE的临床体征 • 呼吸困难(常为突然发作) • 咯血 • 虚脱 • 濒死感 • 下肢发红 • 胸膜性胸痛 • 心动过速 • 紫绀(亚临床性) • 咳嗽 • 下肢肿胀 • 腓肠肌压痛
病史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 症状的发作方式 • VTE病史 • 家族史 • 危险因素(已知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多!)
对PE有提示作用的胸片表现 • 正常 • 外周实变(“Hampton驼峰”) • 胸腔积液 • 放射透亮区(“Westermark征”)
对PE有提示作用的心电图表现 • 右束支阻滞 • 电轴右偏 • 心动过速或新发房颤 • S1Q3T3征
肺血管造影 • 金标准 • 血管造影的结果正常能够有效的除外PE • 但医师并不乐于进行该检查: • 惧怕、“有创”、是否有条件进行 • 重要的改进: • 造影剂、导管、导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肺血管造影:安全性 • 1990年以后的研究: • 3613名患者 • 1例死亡(0.03%) • 17例并发症(0.47%) • 1990年以前的研究: • 2203名患者 • 5例死亡(0.2%) • 42例并发症(1.9%)
肺核素显像:PIOPED分类 • 正常(<1%PE) • 极低概率(<10%PE) • 低概率(<19%PE) • 中间概率(20-79%PE) • 高概率结果(>80%PE)
肺核素显像:关于分类法的探讨 • 低概率有多低? • PIOPED :极低:10%PE;低16%PE • 临床医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 建议:正常、高概率、和无诊断意义
肺核素扫描:正常的灌注结果 • 20-30%?的PE患者表现出正常的结果 • 3项研究共693名患者:停用抗凝药并随访3-6个月 • 复发的风险:0.3%(95%CI 0.2-0.4%)
肺核素显像:高概率通气-血流(VQ)显像 • 20-30%?的PE患者表现出高概率的结果 • 9项研究共350名患者,与肺血管造影相比较 • 阳性预测值:88%(95%CI 84-91%)
肺核素显像:无诊断意义的(VQ)显像 • 40-60%的PE患者表现出此种结果 • 12项研究共1529名患者,与肺血管造影相比较 • 存在PE:25%(95%CI 24-28%)
深静脉系统的超声检查 • PE和DVT时,直接看到血栓 • 确诊PE中DVT的患病率为70-90%,此为该检测的基础。 • 在7-10天内重复超声检查: • 在疑诊DVT的患者中替代静脉造影 • 在疑诊PE的患者中有可能替代血管造影
当疑诊PE时,对深静脉系统进行超声检查 • 单个实验:敏感性30%,特异性97% • 仅能用来证实PE! • 问题:假阳性导致治疗。 • 成本-效益比仍是问题。
血浆D二聚体 • 交联后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 只有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最近出现的快速整体(unitary)ELISA法的敏感性能够接近100%。 • 能够安全的除外>35%急诊疑诊患者。 • 基础疾病也会增加D二聚体的水平(特异性约50%)。
螺旋CT肺血管成像:实验 • 12项实验将CT与核素显像/血管造影相比较 • 1171名患者,PE的患病率为39% • 敏感性88%,特异性92% • 问题1:高患病率 • 问题2:亚段PE的结果较差
PE 的解剖学分布 • 3项研究使用肺血管造影 • 1项回顾性,2项前瞻性 • 15-30%为孤立性亚段PE • 在所用疑诊PE的患者中:5-8%为孤立性亚段PE
螺旋CT:两项处置研究 • 研究1:164名患者:无诊断意义的肺核素扫描。正常超声。 • PE患病率24%,仅对109名患者进行了随访。 • 复发VTE:6(5.5%;95%CI 2-12%) • 致死PE:1(1%;95%CI 0.02-4.3%) • 研究2:398名患者螺旋CT,285名正常(72%) • 仅对198名患者进行了随访(70%)。 • 复发PE:2(1%;95%CI 0.12-3.57%) • 致死PE:1(0.5%;95%CI 0.01-2.75%)
疑诊PE时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 直观的看到(中央型)血栓 • 评价右室功能 • 测定肺动脉压 • 在疑诊大块PE时有作用 • 在治疗监测中有潜在的价值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无电离辐射,无创。 • 很有前景的新技术,迅速发展。 • 能够研究肺灌注。 • 初步的结果显示存在着与螺旋CT同样的问题:亚段PE难题!
疑诊PE患者的治疗策略:临床因素 • 大面积PE: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 次大面积PE:仅在超声心动检查中表现为右室功能异常。 • 非大面积PE:缺乏可被检测到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处置中的重要问题 • 妊娠 • 儿童 • 疑诊复发PE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