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02 Views
《 汽车评估实务 》. 主 讲: 毛 矛.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第三章学习目标 】 1 、掌握汽车主要的技术参数,包括汽车结构参数和汽车质量参数。 2 、了解汽车技术参数与汽车性能及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内涵。.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评价汽车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其性能的好坏,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是: 查看、检测和比较其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技术参数要求与性能指标。.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3 . 1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汽车技术参数分为二大类:
E N D
《汽车评估实务》 主 讲:毛 矛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第三章学习目标】 • 1、掌握汽车主要的技术参数,包括汽车结构参数和汽车质量参数。 • 2、了解汽车技术参数与汽车性能及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 3、掌握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内涵。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评价汽车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其性能的好坏,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是: • 查看、检测和比较其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技术参数要求与性能指标。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3.1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 汽车技术参数分为二大类: • 汽车结构参数和汽车质量参数。 • 一、汽车主要结构参数 • 1、车长 • 指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汽车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直面之间的距离。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汽车车身长稳定性好。 • 对于轿车来说,车身长意味着纵向可利用空间大,前后排腿部活动空间都比宽裕,乘坐人不会有压抑感。 • 但车身太长会给转弯、调头和停车造成不便。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对于全挂车,有包括和不包括牵引杆长度二个车长数值。 • 按国家标准规定,第二个数值写在括号内。 • 对于半挂车,除全长外,还有牵引杆销中心至半挂车后端之间的距离,此值按国家标准规定写在括号内。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国家标准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以及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均对各种车辆车长有限值规定。 • 其中规定极限总长: • 货车(含越野车)≤ 12m ;一般客车≤ 12m ; • 铰接大客车≤ 18m ;半挂牵引车(含挂车)≤ 16m ;汽车拖挂后总长≤ 20m 。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2、车高 • 指车辆没有装载且处于可运行状态时,汽车支撑平面与汽车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 就是从地面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如上图中的H。 • 汽车车高值大,空间大、惯性大、风阻系数也大,同时重心相对也高。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轿车高度一般≤1.5m ,与人体自然坐高大体相当,有时会让人感觉头部空间不足,有压抑感。 • 但全车重心降低,高速转弯时不易侧翻。 • MPV、面包车等为了营造宽阔的头部空间和载货空间,车身高度一般在1.6米以上,但整车重心升高,高速转弯时很容易翻车。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大部分的室内停车场都有高度限制,一般为1.6米。 • 国家标准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以及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均对各种车辆车高有限值规定。 • 极限最高值为4.2m,此值与道路桥梁通过高度有关。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3、车宽 • 指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且分别抵靠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 • 也就是汽车最左端到最右端的距离,如图中的B。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汽车宽度大稳定性好。宽度主要影响乘坐空间和灵活性。 • 对于轿车,如果要求横向布置的三个坐位都有宽阔的乘坐感(有足够的肩宽),那么车宽通常要达到1.8m。 • 近年由于对安全性的要求提高,车门壁的厚度有所增加,因此车宽也普遍增加。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但车身太宽会降低在市区行走、停泊的方便性,2m是轿车的车宽上限。 • 但车宽也不能过窄,否则会使前后排的乘客感到拥挤,长时间行驶容易疲劳。 • 国标GB1589-2004以及国标GB7258-2004均对各种车辆车宽有限值规定。 • 极限总宽(不含后视镜)≤ 2.5m。 • 金刚:长×宽×高=4342×1692×1435 • 宝马3系5代:4520×1817×1421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4、轴距 • 指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车辆纵向平面的两垂直线之间的距离。 • 即汽车两轴中心之间的距离。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汽车轴距长,空间容易布置,气派,稳定性较好,但通过能力差。 • 汽车轴距短,车长短,自重轻,最小转弯直径和纵向通过角就小,灵活方便,通过能力好,适合在道路条件较差的、停车面积狭小的城市使用。 • 若轴距过短,则会带来一系列缺点: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纵摆和横摆较大;在制动时或上坡时重量转移较大,使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变坏。 • 对于三轴以上的车辆,其轴距从最前面的相邻两车轮间的轴距分别表示,如上图中的L1、L2。总轴距为各轴距之和。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5、轮距 • 汽车轴的两端为单车轮时,轮距为车轮在支撑平面上留下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图a中的A。 • 当汽车车轴的两端为双车轮时,轮距则是指两双胎接地点连线之中点之间的距离,如图b中的A。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轮距对汽车的总宽、总重、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影响较大。 • 汽车轮距愈大,横向稳定性愈好。 • 加大轿车轮距对增加轿车车厢内宽度有利,使得车厢内部空间宽敞,乘坐舒适度提高。 • 但轮距宽了,汽车的总宽和总重一般也加大。 • 轮距应与车身宽度相适应。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6、前悬( L F )和后悬( L R ): • 前悬是指汽车最前端(除灯罩、后视镜等非刚性固定部分外)至前轴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如图中S1。 • 前悬的长度应足以固定和安装驾驶室前支点,发动机、水箱、转向机、弹簧前托架和保险杠等零件和部件。 • 前悬不宜过长,否则,汽车的接近角过小。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后悬是指汽车最后端(除灯罩等非刚性固定部分外)至后桥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如图中的S2。 • 后悬的长度主要决定于后厢长度、轴距和轴荷分配情况,同时要保证适当的离去角。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汽车后悬的规定: • 对于客车及封闭式车厢,后悬≤65%轴距;对于其他机动车,后悬≤55%轴距; • 所有后悬≤3.5m; • 对于多轴汽车,轴距按总轴距计算,后悬以最后一轴算起。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7、最小离地间隙 • 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汽车中间区域内最低点(除了车轮)距地面的距离,如前图中的C。 • 最小离地间隙与汽车的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有关。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最小离地间隙越大,汽车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强,但重心偏高,降低了汽车行驶稳定性。 • 最小离地间隙的与车型功能、空气动力学有关,例如跑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比较小,而越野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比较大。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8、接近角与离去角 • 接近角是汽车满载静止时,汽车前端突出点的下沿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如图中的θ1。 • 离去角是汽车满载静止时,汽车后端突出点的下沿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如图中的θ2。 • 汽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都是反映汽车的通过能力。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可能超过其接近角,汽车的最大“下坡度”不可能超过其离去角。 • 接近角和离去角对汽车的最大爬坡度等通过能力起到限制作用。 • 越野车的通过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越野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相对要大。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9、转弯半径 • 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园半径。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它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不可越过的障碍物的能力。 • 转弯半径越小,汽车的机动性能越好,弯道通过性能越强,停车、调头越方便。 • 汽车转弯半径有左 / 右 转弯半径不同的区别。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10、纵向通过角 • 指汽车静载时,分别切于前、后轮胎外缘的两平面,相交于车底下部较低部位所夹的最小锐角。 • 是汽车前后车轮中间离地距离最小的刚性部件,与前后车轮外沿的连线的夹角的补角。 • 该角为车辆可以越过的最大角度。 • 汽车纵向通过角越大,通过凸起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强。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二、汽车质量参数 • 汽车主要有以下质量方面的参数: • 1、汽车的整备质量 • 指汽车按出厂技术条件装备完整(如备胎、工具等安装齐备),各种油水添满后的质量。 • 以前惯称“空车重量”(没有载货或人)。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汽车的整备质量是汽车的一个重要设计指标。该指标既要先进又要切实可行。 • 汽车的整备质量与汽车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 • 在同等车型条件下,采用优化的设计方法、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能够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2、额定装载量 • 指汽车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量。 • 轿车的额定装载量是以座位数表示的;城市客车载客量包括:站立乘客和座位数二部分,站立人数按8~10人/M2计 ;长途 / 旅游客车载客量等于座位数。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3、汽车总质量 • 汽车总质量是指汽车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 汽车总质量 = 汽车整备质量+汽车额定装载量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4、整备质量利用系数 • 指汽车额定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 • 整备质量利用系数取决于每个部件、总成、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结构中轻质材料的使用率。 • 它反映了该车型的设计、制造水平,以及其经济性。该系数高,说明车型材料利用率和制造水平高。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5、轴荷 • 指汽车满载时,各车轴对地面的垂直载荷。 • 为了使轮胎均匀磨损,一般希望满载时每个轮胎的负荷大致相等。 • 国家标准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以及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均对各种车辆的轴荷有最大限值规定。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3.2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 •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 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通过性、操纵性和稳定性、行驶平顶性、排放污染、噪声、可靠性及耐久性等。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一、汽车的动力性 • 这是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指标。 • 汽车必须有足够的平均速度才能正常行驶。 • 汽车必须有足够的牵引力才能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正常行驶。 • ——这些都取决于汽车动力性能的好坏。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汽车动力性可从下面三方面指标进行评价: • 1、汽车的最高车速 指汽车满载时在坚硬良好水平路面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2、汽车的加速能力指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迅速增加汽车行驶速度的能力。 • 加速过程中加速时间越短、加速度越大和加速距离越短的汽车,加速性能就越好。 • 汽车的加速能力常用汽车的原地起步加速性和超车加速性来评价: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① 原地起步加速性 • 指汽车由静止状态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并且以最恰当的时机换档,逐步由低档到高档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 通常用0—400m所需要的时间,或者用0—100km/h所需要的加速时间来表示。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② 超车加速性 • 指汽车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预定的车速(该档最低稳定车速或30km/h)全力加速至某一预定高速所需要的时间。 • 这段时间短,说明超车加速性能强,可以减少超车过程中两车并行的时间,有利于安全行驶。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3、汽车的爬坡能力 • 用汽车满载时以最低挡位在坚硬良好路面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沥青混凝土路面)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来表示,称为最大爬坡度。 • 最大爬坡度反映汽车最大牵引力的大小。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不同类型的汽车对上述三项指标要求各有不同: • 轿车与客车偏重于最高车速和加速能力,载重汽车和越野汽车对最大爬坡度要求较严。 • 但不论何种汽车,为在公路上能正常行驶,必须具备一定的平均速度和加速能力。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 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以最少的燃油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称为燃油经济性。 • 评价指标有两种形式: • 1、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每行驶100km消耗掉的燃油量,单位L/100km。我国及欧洲常用。 • 2、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每加仑燃油行驶的里程数(mile/gal )。美国常用。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三、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性是安全行驶的保证,也是汽车动力性得以很好发挥的前提。 • 汽车制动性有下述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1、制动效能是汽车迅速减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 • 是汽车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 常用一定初速度下,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来评价。 • 制动效能除和汽车技术状况有关外,还与汽车制动时的速度以及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有关。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制动距离与行车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最直观的指标。 • 通过比较两辆汽车在同一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可以直接分辨出制动效能的高低。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比如金刚和自由舰,在初速度为100km/h的情况下,金刚的制动距离是43.1m,而自由舰的制动距离是46.8m,反映金刚比自由舰制动性能好。 • 通常判断轿车的制动效能,以热车制动距离≤42 m为很好,热车制动距离在43-47 m为良好,热车制动距离≥48 m为差。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 汽车在短时间内连续制动后,制动器温度升高,导致制动效能下降,这称之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 汽车连续制动后制动效能的稳定程度称为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或者称为制动抗热衰退性。 • 汽车涉水后制动效能也会下降。反映汽车涉水后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用汽车制动抗水衰退性。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 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按指定的路线行驶,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的能力。 • 当汽车的左右侧制动力不一样时,容易发生跑偏。而当汽车车轮“抱死”时,易发生侧滑或者失去转向能力。 • 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现代汽车设有制动防抱死装置ABS。
第三章 汽车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四、汽车的通过性 • 汽车在一定的载质量下能以较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物的能力,称之为汽车的通过性。 • 各种汽车的通过能力是不一样的。 • 轿车和客车由于经常在市内行驶,通过能力就低。 • 而越野汽车、军用车辆、自卸汽车和载货汽车,就必须有较强的通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