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86 Views
中國人的管理行為 — 溝通的現象及真諦. 指導教授:吳明雄 學 生 : 林 淑 芬. 中國人溝通的三大特色:. 有話不一定說出來 說出來可能是含含糊糊的 就算說的相當肯定,也不一定是真的. 有話不一定說出來. 現象:先說先死,不說也死 原則:不可不說,不可亂說 方法:說到不死. 如何做到 「 說到不死 」?. 事無不可對人言 逢人只說三分話 專說十三天地外的話 情勢不利的人,最好新申述自己的 意見,讓情勢比較有利的人,公正
E N D
中國人的管理行為—溝通的現象及真諦 指導教授:吳明雄 學 生 : 林 淑 芬
中國人溝通的三大特色: • 有話不一定說出來 • 說出來可能是含含糊糊的 • 就算說的相當肯定,也不一定是真的
有話不一定說出來 • 現象:先說先死,不說也死 • 原則:不可不說,不可亂說 • 方法:說到不死
如何做到「說到不死」? • 事無不可對人言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專說十三天地外的話 • 情勢不利的人,最好新申述自己的 • 意見,讓情勢比較有利的人,公正 • 地給予合理的建議,雙方才有圓滿 • 溝通的可能
說出來可能是含含糊糊的 • 說者 • 現象:含含糊糊的問話 • 目的:想旁敲側擊,以獲得有利的情報。 • 想知道對方的心情,以方便溝通。 • 或… • 方法:把說話的目的使對方清楚, • 就容易得到正確而明白的答案
說出來可能是含含糊糊的 • 聽者 • 現象:含含糊糊的答語 • 情況不夠明白,語意不夠清楚 • 目的:自我保護,趨吉避凶 • 回應:也用含含糊糊的答語來表示 • 內心的抗議,卻兼顧和諧的人際關係
就算說的相當肯定,也不一定是真的 • 承諾的事可以不認帳 • 說過的話可以不算數 • 可以面不改色地否認 • 形勢比人強—情勢改變 • 它只代表我以前的看法, • 並不代表我現在的觀點
圓滿溝通的因應之道一 • 如何改善—有話不一定說出來 • 方法:謹慎地說出第一句話 • 以誠懇的語氣來使對方放心 • 瞭解我們不會採取敵對或讓對方沒有 面 子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圓滿溝通的因應之道二 • 如何改善—說出來可能是含含糊糊的 • 方法:中國話「不是用聽的,而是用看的」 • ,不要專門聽他的話, • 要看他怎麼說, • 用心看—說話時的臉部表情及 • 說話方式的表情, • 而且要抓出他的「言外之意」
圓滿溝通的因應之道三 • 如何改善—就算說的相當肯定,也不一定是真的 • 方法:一切求合理,不以多數欺壓少數, • 不用強勢欺凌弱者; • 承諾的話,就沒有必要事後反悔, • 也就不至於不認帳
能保證溝通的良好品質的三種心態: • 彼此都能從逢人只說三分話起步 • 彼此都認真檢討人時地能不能配合? • 彼此都要抓住重點,避免節外生枝 • 站在相應不理及親密無比的中間
中國式管理 • 主要精神: • 有制度可依循 • 用不著說好話(不必欠人情的話, • 和妥當話不同)
中國式管理 • 管理不可無制度,制度化管理不是良好的制度 • 人性化管理--在執行時保留若干彈性,用來通情達禮,是「合理的不公平」 • 制度周嚴—減少麻煩、增進效果 • 制度在事實需要之後 • 如果無法溝通,非正式溝通是良法
會議準則 • 溝通的最佳時機:會前會、會後會 • 會議本身只是形式 • 會議中敢於發言的人:紅人、黑人、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