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研究 太陽 的現象

研究 太陽 的現象. 太陽是太空中最變化多端的觀察目標 ,任何時刻都有 不少壯麗的現象正在上演,等待我們去欣賞和認識 。. 10-3-2010. 觀 察太陽, 最簡單的方法是運用便宜的 白光濾鏡。 它容許 各種顏色的可見光 通過,即是 所有 波長約為 400nm 至 700nm 的光波均可通過 。. 白光濾鏡展示給我們太陽的主要發光表面, 稱為「光球層 」 ( Photosphere) ,溫度約為 6000 C 。. 白光太陽 26-3-2010. 可 惜,白光太陽影像並不能展示出多種太陽表面的現象。. 白光太陽 26-3-2010.

fa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究 太陽 的現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太陽的現象

  2. 太陽是太空中最變化多端的觀察目標,任何時刻都有不少壯麗的現象正在上演,等待我們去欣賞和認識。太陽是太空中最變化多端的觀察目標,任何時刻都有不少壯麗的現象正在上演,等待我們去欣賞和認識。 10-3-2010

  3. 觀察太陽,最簡單的方法是運用便宜的白光濾鏡。它容許各種顏色的可見光通過,即是所有 波長約為400nm至700nm的光波均可通過。

  4. 白光濾鏡展示給我們太陽的主要發光表面,稱為「光球層」(Photosphere) ,溫度約為6000C。 白光太陽26-3-2010

  5. 可惜,白光太陽影像並不能展示出多種太陽表面的現象。可惜,白光太陽影像並不能展示出多種太陽表面的現象。 白光太陽26-3-2010

  6. 要欣賞到更多太陽的現象,方法便是只觀察一些特定波長的光波,其中一個較多科學家觀察的譜線是波長為656nm、由太陽上的氫氣發出的光波, 稱為「氫譜線」。

  7. 透過特別的氫太陽望遠鏡,我們便可欣賞到多種太陽現象。透過特別的氫太陽望遠鏡,我們便可欣賞到多種太陽現象。

  8. 色球層(Chromosphere) • 氫譜線並非來自太陽的光球層。 • 在光球層之上,還有一層很薄、密度較低、溫度較高(6000至20000 C)的「色球層 」(Chromosphere)。 太陽內部 光球層(Photosphere)

  9. 日全蝕時,當月球遮蔽了光球層,我們便可以看到這個淡紅色的色球層。日全蝕時,當月球遮蔽了光球層,我們便可以看到這個淡紅色的色球層。 現在,讓我們簡介透過氫濾鏡拍攝到的一些太陽現象。

  10. 1. 太陽黑子(Sunspots) 12-1-2010

  11. 黑子生命短暫,壽命只有少於數天至約3星期 8-7-2009

  12. 黑子較深色,是因為這裡的溫度較低,光度為周圍的十分之一。黑子較深色,是因為這裡的溫度較低,光度為周圍的十分之一。 本影 半影 中心部份是較深色、溫度較低(約4000C)的本影, 周圍是較淺色、溫度較高(約5000C)的半影。

  13. 黑子溫度雖然較低,卻是非常活躍、磁場很大的地區, 比太陽平均磁場強上千倍。

  14. 黑子通常一對對地出現,其中一個為磁北,另一個為磁南。黑子通常一對對地出現,其中一個為磁北,另一個為磁南。 南 北

  15. 北 29-10-2009

  16. 黑子對有磁力線連繫,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香港太空館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EducationResource/Universe/framed_c/lecture.html

  17. 强大的磁場排斥由內部上升的熱氣體,令熱氣體較難上升到這些區域,使黑子的溫度較周圍低,也令黑子成為太陽表面的凹陷區域。强大的磁場排斥由內部上升的熱氣體,令熱氣體較難上升到這些區域,使黑子的溫度較周圍低,也令黑子成為太陽表面的凹陷區域。 18-1-2010

  18. 這個表面凹陷現象稱為威爾遜效應(Wilson Effect),由蘇格蘭科學家Alexander Wilson於1769年首次發現。 18-1-2010

  19. 黑子附近通常有一些稱為「色球譜斑」(Chromosphericplages) 的明亮地區,和周圍的區域比較,溫度、密度和磁場都較高。 8-7-2009 29-10-2009 色球譜斑

  20. 2. 針狀物 (Spicules) • 運用氫濾鏡,很容易能在太陽的邊緣觀察到針刺狀的東西,稱為針狀物。 • 針狀物其實是色球層噴出的氣體,速度達20km/s。 • 整個太陽表面佈滿數十萬條針狀物,從產生到消失只有5至10分鐘左右的時間。 15-5-2009

  21. 3. 日珥 (Prominence) 23-11-2009

  22. 25-11-2008 27-11-2008

  23. 25-11-2008 24-11-2008

  24. 從強磁場區域噴射出來的熱氣體。這些氣體被困在磁場內,被太陽的磁場所撐起。從強磁場區域噴射出來的熱氣體。這些氣體被困在磁場內,被太陽的磁場所撐起。 • 通常呈巨大的環狀或弧狀。 12-5-2009

  25. 18-3-2010

  26. 10-3-2010

  27. 日珥的變化很快,以下動畫記錄了數十分鐘內日珥的變化。日珥的變化很快,以下動畫記錄了數十分鐘內日珥的變化。 17-1-2009

  28. 18-3-2010

  29. 19-3-2010

  30. 4. 絲狀物 (Filaments) • 絲狀物是氫太陽表面的巨型暗色部份,其實它們也是日珥,不過並非在太陽邊緣出現,而是在圓盤上出現。 • 由於噴出的氣體遮擋了太陽表面發出的强光,使絲狀物看來較暗。 10-3-2010

  31. 當背景是黑暗的夜空,噴出的氣體較周圍光亮。當背景是太陽表面時,由於噴出的氣體較太陽表面低溫,所以看來較暗。當背景是黑暗的夜空,噴出的氣體較周圍光亮。當背景是太陽表面時,由於噴出的氣體較太陽表面低溫,所以看來較暗。 日珥 絲狀物 10-3-2010

  32. 10-3-2010

  33. 11-3-2010

  34. 總結- 太陽的現象 • 太陽黑子 (Sunspots) • 針狀物 (Spicules) • 日珥 (Prominences) • 絲狀物 (Filaments)

  35. 參考資料 •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EducationResource/Universe/framed_c/lecture.html • http://solar.physics.montana.edu/YPOP/Spotlight/Today/visible.html •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icule_(solar_physic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son_effect • 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sun/explain.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