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12 Views
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报告.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刘正奎 2012 年 10 月 15 日. 重大自然灾害学校心理援助模式与实践. 1. 2008 至今中国重大自然灾难. 1908-2008 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十大自然灾难中,中国占 4 个。 Udomratn, 2008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5.12 汶川大地震. 地震前美丽的北川县城. 震后被毁的北川县城. 遇难 69,222 人,受伤 374,638 人 失踪 18,176 人,直接受灾 1000 万人 波及 2792 万人.
E N D
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报告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刘正奎 2012年10月15日 重大自然灾害学校心理援助模式与实践 1
2008至今中国重大自然灾难 1908-2008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十大自然灾难中,中国占4个。 Udomratn, 2008,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5.12汶川大地震 地震前美丽的北川县城 震后被毁的北川县城 遇难69,222人,受伤374,638人 失踪18,176人,直接受灾1000万人 波及2792万人
4.14玉树大地震 地震前美丽的结古镇 震后被毁的结古镇 遇难2,968人,受伤12,135人 失踪70人,1.5万户民房倒塌, 10万人需安置,涉及人口22人
全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48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8亿元。全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48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8亿元。 2010年我国水上交通死亡627人,铁路交通死亡1604人,民航空难42人遇难。 • 除重大自然灾害外,一般性的人为灾害在我国也很常见; • 全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约2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75万人,平均每天2000人,儿童青少年是伤害事件中的重要人群。 铁路、水上、 空中事故 公路交通事故 火灾 工业事故 全国每年发生火灾约为15万起,平均损失约16亿。 每年各类工矿商贸意外事故死亡约1.5万人,全国约260 万人因工伤导致残疾。
灾难带给人民持久的心理创伤 “一种大大超过个人和社会应对能力的、生态和心理方面的严重干扰” 重大自然灾害后,30-50%的人会出现中至重度的心理失调,灾难一年之内,20%的人可能出现严重心理疾病(WHO)。 个体创伤 灾害救援行动:生命营救、物质救援和心理援助 家庭创伤 群体创伤
灾难事件心理理创伤的应激源 重大自然灾害 直面死亡的心理应激 ・・・・・・・・由于丧失引起的心理应激 ・・・・・・・・・・・・・ 日常生活上的心理应激 失去重要的人或物 日常生活的变化
灾难带来心理冲击的时间特点 冲击阶段 (面临生存的关头,人们会联合起来对抗灾难,与外部救援人员一起营救生命和抢救财产,表现出众多全力以赴、乐观和亲社会的行为。) 复原阶段 (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尽快恢复到灾前可以从事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状况。同时,未来生活担忧、灾难产生经济纠纷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会产生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地区还会出现大规模的上访和集群行为) 绝望阶段 (突然发现自己力量微薄,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伤害比最初估计得更为深远和严重。人们会普遍地体验到一种挫折感,产生一种被命运捉弄的感觉,从而感到希望破灭) < 1 week 2-3 weeks Averill, J. R. (1968). Psychological Bulletin
灾难对群体心理冲击的空间特点 • 受灾人群认知和态度的时空变化趋势 • 心理台风眼效应(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Effect) • 即:越接近高风险的地点,民众的心理越平静。 • 灾后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人群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 • 应有针对地选择心理援助的时机、地点、对象以及力度,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应急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灾后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 • 中小学生是心理创伤最严重的群体 • 伤亡最大的群体之一 • 心理创伤反应非常激烈 注:样本1500名
灾后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 • 中小学生的心理创伤的表现依年龄而不同
灾后学校教师的心理状况 • 灾后心理创伤最严重的群体之一 • 心理压力严重,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矛盾比较突出 • 90%以上的灾区受灾群众对教师在地震中的表现比较失望 (147名)80%以上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 • 100%的教师都感到沉重的经济压力 • 80%的教师对目前的教学工作不感兴趣 • 15%的教师曾经存在自杀念头
灾后学校心理援助的基本状况 • 参与灾后心理援助的人数众多,进入受灾现场迅速 • 心理援助的队伍构成复杂,并以自发组织为主 • 各中央部委通过其在地方的下属部门和网络 • 专业学术机构、高校、医疗机构等 • 社会公益组织
灾后学校心理援助的基本状况 • 心理援助的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治疗方法:EMDR、小组治疗、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干预等 • 形式:普及读物,手册,会议等 • 灾后学校心理援助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无序走向有序,由表面走向深入 • 颁发灾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文件 • 专业培训和建立专业心理援助队伍
灾后学校心理援助实施 • 以社会生态系统的观点,开展灾后心理援助,积极恢复与建设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 形成政府主导,专业力量支撑,民间资源整合的“共助”模式; • 建立一线两网三级心理防护体系; • 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教育,加强各类教师培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 开展生命教育。
灾后学校心理援助二维模型 • 灾难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的建构; • 制定灾害社会心理影响政策与规划; • 推广防灾教育。 刘正奎 ,2009,心理科学进展 刘正奎,2012,中国应急管理
灾后学校复课 • 大部分受难的学生都是在学校受伤或者亡故的,同学们回到所在学校会引发他们的恐惧和悲伤; • 激化了学校和遇难学生家长的矛盾; • 孩子们最需要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与家人分离,结果使得孩子情绪极不稳定; • 学校领导和老师没有机会处理伤痛,没有机会与家人在一起。承受着工作负荷和丧亲之痛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哀伤情绪不可避免地会以愤怒形式表达出来。 何时复课?怎样复课?
灾后异地复课或助学 • 亲子分享,不利于心理康复 ; • 新环境适应问题增长了孩子心理问题和情绪的困扰; • 学生来往异地及安置护送等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在灾后教育系统人员紧缺、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批批学生转移、安置、接回等工作对当地和异地学校都造成资源浪费。 复课到底是为了谁?
灾后儿童异地安置理论:创伤干预的动物模型 研究范式:条件性恐惧(fear conditioning)动物模型,模拟了PTSD的防御性回避行为。 • 材料:雄性SD大鼠16只 • 设备: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箱,用于进行条件性恐惧的训练与创伤环境恐惧记忆测试。 • 程序: • 条件性恐惧训练与环境暴露 • 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测试1) • 条件性恐惧记忆自发恢复测试 (测试2) • 创伤后延长在创伤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可以显著降低动物条件性恐惧反应及恐惧敏感化效应。 • 相反,创伤后即刻脱离创伤环境有可能使动物获得更多的作为PTSD症状、并由条件信号唤醒的麻木行为 An XL et al, Chin J,2009, Behav Med & Brain Sci
三个阶段: 危机应对 心理康复 创伤成长
谢谢各位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