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149 Views
宗法、 谥 法和避諱. (一) 宗法 宗法是以家族爲中心,以父權家長制的血緣關係爲紐帶,根據血緣遠近區分嫡庶親疏,從而確定其在家族中的權利和義務的一種社會制度。它包括一定的嫡庶系統法則和家族中祭祀、婚嫁、慶吊、送終等事務的家法。 九族指自高祖至玄孫的上五世到下五世的九代直系親屬。 三黨(三族、三屬),指父党、母党和妻党。 六親,指父子、兄弟、姑妹、甥舅、婚媾、姻亞。. 宗法制度人們相互關係的準則: 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五常,指父子有親,君臣有 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 友有信。
E N D
宗法、谥法和避諱 • (一)宗法 • 宗法是以家族爲中心,以父權家長制的血緣關係爲紐帶,根據血緣遠近區分嫡庶親疏,從而確定其在家族中的權利和義務的一種社會制度。它包括一定的嫡庶系統法則和家族中祭祀、婚嫁、慶吊、送終等事務的家法。 • 九族指自高祖至玄孫的上五世到下五世的九代直系親屬。 • 三黨(三族、三屬),指父党、母党和妻党。 • 六親,指父子、兄弟、姑妹、甥舅、婚媾、姻亞。
宗法制度人們相互關係的準則: 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五常,指父子有親,君臣有 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 友有信。 五教,指父義、母慈、兄友、 弟共(恭)、子孝。 三從四德是對婦女的規範。三 從,爲幼從父兄,出嫁從夫,夫 死從子。四德,爲婦德,婦言, 婦容,婦功。
孝道:尊親,不辱,養親。 七出,妻子如果有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中的任何一種,丈夫即可將其遺棄。 始祖的嫡長子孫這一系爲大宗,其餘子孫的世系爲小宗。同一始祖的嫡長子孫爲大宗。各小宗都必須服從大宗的支配,承擔義務。 在家族中,爲了區别父子的輩份,有昭穆之說,隔代的字輩相同。 喪服分爲五等,叫做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服期不一。
(二) 谥法 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後,一般要依據他的生平業績,蓋棺論定,給予一個稱號,這個稱號,叫谥號。關於給谥的規定,叫谥法。 谥法的产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西周早期,贵族就有私谥。周穆王时,王室也开始仿效,谥法就这样产生了。谥号代替了死者的名,所以又称谥法为易名礼、更名典。 秦始皇曾废除谥法,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就恢复谥法,一直用到清末民初。 战国时儒生编写的《逸周书·谥法解》,成为后来实行谥法的经典文献。
谥法可分为公谥和私谥两大类。 公谥,即王朝赐谥最为重要,其赐谥对象有帝王后妃百官和其它人。百官谥号,文臣以文正为最美,武臣以忠武为最高。 私谥,有人们相互之间的赠谥,有民族政权、附庸政权自己颁给的谥号,还有邻国君主不经奏请中国王朝就自己决定的谥号。 谥法的意义:别尊卑,惩恶劝善。 人的行为有善有恶,谥字也有美平恶三类,谥号就分为褒怜贬三种。 美谥用字:昭庄恭正烈襄等, 丑谥用字:暴丑炀戾荡昏等, 平谥用字:怀悼哀隐闵等。 右为大盂鼎图片
(三)避諱 避諱:一是說話時遇有犯忌觸諱的事物,不 直說該事物,改用旁的話來表述;二是對於君主 和尊長的名字,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必須用其他 方法避開。避諱起于東周之初。 避名諱,按其物件可分爲公諱與私諱。公諱, 如帝王或聖賢之名;此外,還有使臣避出使國之 諱,避權貴之諱,乃至迷信、身殘而避諱。 避諱的方法 改字法:改字法是用同義、同音或異體字以代本字。 缺筆法:就是書寫時,遇到應避諱的字,雖用本字而省缺筆劃 空字法:就是將本字空而不寫,或作“□”,或書以“某”字,或直書以“諱”字。 還有增筆法、拆字法、合字法等。
參考書目: 1、中國封建家禮李曉東著 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2、謚法研究汪受寬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史諱舉例陳垣著 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