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26 Views
藥物濫用之精神醫學議題. 102/05/06 陳俊升精神科診所 陳俊升醫師. 新世紀精神醫療問題. 自殺、憂鬱與焦慮 物質濫用、網路成癮 青少年及老年問題 性侵害、家庭暴力 災難精神醫學相關問題. 腦 vs. 精神. 「精神」是「腦」的生理功能表現: CO 中毒造成失智甚而死亡 腦死:法律上與醫學上視同死亡 「腦」是「精神」的工具,製造精神的來源 腸胃 vs . 消化功能 心血管 vs . 血液循環功能 神經系統 vs . 感覺運動功能 眼耳鼻 vs . 視聽嗅覺功能
E N D
藥物濫用之精神醫學議題 102/05/06 陳俊升精神科診所 陳俊升醫師
新世紀精神醫療問題 • 自殺、憂鬱與焦慮 • 物質濫用、網路成癮 • 青少年及老年問題 • 性侵害、家庭暴力 • 災難精神醫學相關問題
腦 vs.精神 「精神」是「腦」的生理功能表現: CO中毒造成失智甚而死亡 腦死:法律上與醫學上視同死亡 「腦」是「精神」的工具,製造精神的來源 腸胃 vs .消化功能 心血管 vs .血液循環功能 神經系統vs .感覺運動功能 眼耳鼻 vs .視聽嗅覺功能 氣管肺 vs .呼吸功能 腦 vs .精神功能
「精神」是心理的基礎 • 情緒:喜怒哀樂、焦慮、不安、緊張、害怕、憂慮 • 行為:過量、過動、遲鈍、過低、怪異、不符合社會文化或規範、攻擊 • 認知:意識、注意力、思考、知覺、學習與技藝等認知功能 • 生理驅力:維持生命的原動力包括睡眠、食慾、性慾、協調全身生理功能之自律神經等綜合功能表現 上述功能均源自於中樞神經系統 —「腦」— 整合
壓力與發展 • 嬰幼兒與小孩:成長、信任、自主… • 青春期:認同、獨立、同儕、升學… • 成年期:愛情、工作、經濟、責任… • 老年期:退休、空巣、孤獨、衰老…
壓力的來源 • 改變Change • 挫敗Frustration • 威脅Threat • 衝突Conflict • 失落Loss:健康、親人、財富、價值觀
物質濫用 • 一種適應不良的物質使用模式,導致臨床上重大損害或痛苦,在同一年期間內出現下列各項中一項或以上: • 一再地物質使用,造成無法實踐其工作、學業、或家庭的主要角色責任 • 在物質使用對身體有害的狀況下,仍繼續使用此物質
物質濫用 • 一再捲入與物質使用關聯的法律糾紛 • 縱然由於物質使用的效應已持續或重複造成或加重此人的社會或人際問題,仍繼續使用此物質
常見物質濫用及毒害 • 酒精: • 安非他命: • 大麻: • 古柯鹼: • 幻覺劑: • 吸入劑: • 尼古丁: • 鴉片: • 鎮定劑:
酒精 • 中毒譫妄 • 戒斷譫妄 • 持續性癡呆 • 持續性失憶 • 精神病伴隨妄想 • 精神病伴隨幻覺 • 情感性疾患
酒精 • 焦慮性疾患 • 性功能障礙 • 睡眠性疾患
酒精中毒 • 言辭含糊 • 運動協調障礙 • 步態不穩 • 眼球震顫 • 注意力或記憶力損害 • 木僵或昏迷
酒精戒斷 • 自主神經系統過度活躍 • 手部震顫增加 • 失眠 • 嘔吐 • 暫時性視覺、觸覺或聽覺之幻覺或錯覺 • 精神運動性激動 • 焦慮 • 大發作癲癇
尼古丁戒斷 • 惡劣或憂鬱的心情 • 失眠 • 躁動易怒、挫折感或憤怒 • 焦慮 • 難集中注意力 • 不能靜止 • 心率變慢 • 食慾增加或體重增加
鎮靜劑戒斷 • 自主神經系統過度活躍 • 手部震顫增加 • 失眠 • 嘔吐 • 暫時性視覺、觸覺或聽覺之幻覺或錯覺 • 精神運動性激動 • 焦慮 • 大發作癲癇
鴉片 • 中毒譫妄 • 精神病伴隨妄想 • 精神病伴隨幻覺 • 情感性疾患 • 性功能障礙 • 睡眠性疾患
鴉片類中毒 • 昏昏欲睡或昏迷 • 言辭含糊 • 注意力或記憶力障礙
鴉片類戒斷 • 心情惡劣 • 嘔吐 • 肌肉酸痛 • 流淚或流鼻水 • 瞳孔放大、豎毛或流汗 • 腹瀉 • 打呵欠 • 發燒 • 失眠
管制藥品管理條例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 8800124380 號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 44 條(原名稱:麻醉藥品管理條例)
管制藥品管理條例 第 3 條 本條例所稱管制藥品,指下列藥品: 一、成癮性麻醉藥品。 二、影響精神藥品。 三、其他認為有加強管理必要之藥品。 前項管制藥品限供醫藥及科學上之需用,依其習慣性、依賴性、濫用性及 社會危害性之程度,分四級管理;其分級及品項,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設 置管制藥品審議委員會審議後,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並刊登政府公報。
毒品危害防治條例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總統(81)華總(一)義字第 3642 號令修正公布名稱及第 1、4、5、7~12、14 條條文(原名稱:戡亂時期肅清煙毒條例)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總統(87)華總(一)義字第 8700099860 號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 36 條(原名稱:肅清煙毒條例)
毒品危害防治條例 第 2 條 本條例所稱毒品,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 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 毒品依其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分為四級,其品項如下: 一、第一級 海洛因、嗎啡、鴉片、古柯鹼及其相類製品(如附表一)。 二、第二級 罌粟、古柯、大麻、安非他命、配西汀、潘他唑新及其相類 製品(如附表二)。 三、第三級 西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納洛芬及其相類製品(如附表三 )。 四、第四級 二丙烯基巴比妥、阿普唑他及其相類製品(如附表四)。 前項毒品之分級及品項,由法務部會同行政院衛生署組成審議委員會,每 三個月定期檢討,報由行政院公告調整、增減之,並送請立法院查照。 醫藥及科學上需用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之管理, 另以法律定之。
台灣地區物質濫用之演變(一) 質的演變 ---使用種類的流行趨勢 光復前:鴉片 解嚴前: 民國五十年代:強力膠 民國六十年代:速賜康、強力膠 民國七十年代:紅中、青發、白板 解嚴後: 民國七十九年以後:甲基安非他命、海洛因 目前:甲基安非他命、海洛因仍為濫用主流 新興毒品有多樣化濫用之趨勢
台灣地區物質濫用之演變(二) 質的演變 • 從低成癮性毒品到高成癮性毒品 • 多重物質濫用之情形增加 • 施用者的平均年齡降低 • 使用非法成癮物質之女性人數與比例上升 • 初次接觸毒品的年齡下降 • 因物質濫用而犯重大刑案的比例升高
Heroin behavior syndrome • 潛在的憂鬱,而呈現出激躁或焦慮 • 以被動攻擊的形式表達衝動性 • 害怕失敗 • 使用海洛因當做抗焦慮劑來掩飾低自尊、無望感、攻擊的感覺 • 有限的因應技巧以及低挫折忍受度,伴隨需要立即滿足 • 對藥物相關的事件敏感,對於好的感覺和使用藥物的關連性特別警覺 • 藉由物質的使用來暫時控制生活情境,以此來中和感覺到行為的無能 • 社交和人際關係有障礙,藉由彼此的物質使用經驗來維持同儕關係
緣由 • 94-03-16行政院會報告,謝長廷院長裁示:越快越好
減害治療計畫內容 • 清潔針具計畫 • 替代療法 • 諮商及教育
行政院「94年12月6日」院台字第0940050104號函核定「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試辦計畫」:選定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和台南縣先行試辦95年8月1日起依「95年擴大替代療法計畫」辦理行政院「94年12月6日」院台字第0940050104號函核定「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試辦計畫」:選定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和台南縣先行試辦95年8月1日起依「95年擴大替代療法計畫」辦理
替代療法的觀念 • 以長效的鴉片促動劑藥物維持藥癮個案的生理功能正常,減少個案對自己及社會的損害 • 以減輕傷害為出發的一種治療方式,提供有效且足夠劑量的藥物,以取代非法鴉片類藥物的使用 • 減害計劃─起源於1982之歐洲
替代療法的觀念 • 減害理念配合動機式晤談法,開起藥癮者的另一扇窗 • 就醫療觀點,藥癮者是病人 • 以慢慢減少用量以改變其用藥行為配合心理支持
Methadone(美沙酮) • 香港,1972年開始,試行3年,1976年全港全面實施,目前約有20間美沙酮診所,平均每天約一萬人就診服用 • 台灣目前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 • 2006年1月台灣開始使用
為何選用美沙酮 • 作用時間長 • 與其他鴉片類藥物耐受性佳 • 口服 • 經濟
美沙酮代謝 • 腸胃道吸收,肝臟代謝,尿液排除 • 血中半衰期為13-47小時〈平均25小時〉 • 酸化尿液可增加排出量 • 糞便排出量可達30% • 可通過胎盤,母乳亦會分布
美沙酮治療目標 • 提供一種方便、合法、醫學上安全和有效的藥物以代替非法使用毒品 • 吸毒者無須因購買毒品而作出犯罪或不法的行為,能如正常人般工作和生活 • 減少因注射毒品而共同針頭,以防治愛滋病、B或C型肝炎及破傷風等傳播 • 幫助吸毒者解毒,直至完工無須依賴毒品
衛生署補助 • 替代療法 • 酒精濫用 • 強制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