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893 Views
六年級數學教學策略分享. 李郁欣 負責老師:邱立國 許銘賢. 六年級南一版數學主題. 基準量和比較量: 兩量和與差 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 柱體與複合形體的體積與表面積,須綜合平面圖形之面積公式。 怎樣解題: 簡化問題、列表找規律 縮圖和比例尺: 理解與繪製縮圖和放大圖、縮放的比例尺 四則混合運算: 含小數與分數四則運算 圓形圖: 讀報與繪製圓形圖 怎樣解題 ( 二 ) : 平均、年齡、雞兔、追趕等問題. 主要概念與能力. 數值的基準、比較與比值 圖形概念:含柱體、展開圖、縮放圖、圓形圖 繪圖:依原圖繪縮放圖與繪製圓形圖
E N D
六年級數學教學策略分享 李郁欣 負責老師:邱立國 許銘賢
六年級南一版數學主題 • 基準量和比較量:兩量和與差 • 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柱體與複合形體的體積與表面積,須綜合平面圖形之面積公式。 • 怎樣解題:簡化問題、列表找規律 • 縮圖和比例尺:理解與繪製縮圖和放大圖、縮放的比例尺 • 四則混合運算:含小數與分數四則運算 • 圓形圖:讀報與繪製圓形圖 • 怎樣解題(二):平均、年齡、雞兔、追趕等問題
主要概念與能力 • 數值的基準、比較與比值 • 圖形概念:含柱體、展開圖、縮放圖、圓形圖 • 繪圖:依原圖繪縮放圖與繪製圓形圖 • 觀察與理解:如何解題?須理解題意、繪表、觀察找出規律性、定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解題。
「如何解題」最多人以為難 • 無法理解題意 • 不知如何簡化題目 • 不知如何下手 • 找不出規律 • 不知以何策略解題 • 不確定正確與否 • 四則運算不熟悉易出錯
教學策略分享 • 詳細說明題意,並簡化題意 • 以圖解方式說明題意 • 解題中,詳細說明各數字所代表意涵 • 動手做、以圖解題 • 規律之歸納,推至「代數」後教學方止
說明題意: 第一、二句:阿光和阿信走路的分速,阿光走得比阿信走! 第三句:設題關健,阿光不動,先讓阿信走6分鐘 第四句:6分鐘後,阿光開始追,但阿信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走,所以必須知道阿光每分鐘可以追趕阿信幾公尺!而非把6分鐘裡阿信所走的距離除以阿光的分鐘! 阿信6分鐘所走距離,即6分鐘後的相距距離 阿光走得比阿信快,每分鐘快了8m,即每分鐘可追8m 相距距離÷每分鐘可追之距離(速率)=追上的時間
教學策略分享 • 詳細說明題意,並簡化題意 • 以圖解方式說明題意 • 解題中,詳細說明各數字所代表意涵 • 動手做、以圖解題 • 規律之歸納,推至「代數」後教學方止
阿光72m/m 阿信64m/m 6分鐘走的距離 即要追趕的距離
教學策略分享 • 詳細說明題意,並簡化題意 • 以圖解方式說明題意 • 解題中,詳細說明或使學生清楚明白各數字所代表意涵 • 動手做、以圖解題 • 規律之歸納,推至「代數」後教學方止
說明題意: 第一、二句:阿光和阿信走路的分速,阿光走得比阿信走! 第三句:設題關健,阿光不動,先讓阿信走6分鐘 第四句:6分鐘後,阿光開始追,但阿信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走,所以必須知道阿光每分鐘可以追趕阿信幾公尺!而非把6分鐘裡阿信所走的距離除以阿光的分鐘! 阿信6分鐘所走距離,即6分鐘後的相距距離 阿光走得比阿信快,每分鐘快了8m,即每分鐘可追8m 相距距離÷每分鐘可追之距離(速率)=追上的時間
教學策略分享 • 詳細說明題意,並簡化題意 • 以圖解方式說明題意 • 解題中,詳細說明或使學生清楚明白各數字所代表意涵 • 動手做、以圖解題 • 規律之歸納,推至「代數」後教學方止
試看題目 A段×n刀+1=
教學策略分享 • 詳細說明題意,並簡化題意 • 以圖解方式說明題意 • 解題中,詳細說明或使學生清楚明白各數字所代表意涵 • 動手做、以圖解題 • 規律之歸納,推至「代數」後教學方止
2×n×2+2×2 or(2×n+2)×2
試看題目 A段×n刀+1=
其他教學策略分享一 • 建立同學間的師徒制:落實「教學相長」、「有疑必問」之結合而順手推舟,可得事半功倍之特效。 • 原則一:每一位弱勢者都必須有適合的「鵝媽媽」。 • 原則二:開啟班級討論風氣,使「鵝媽媽」有能力教小鵝!也使二者間有討論的可能。 • 原則三:逐漸驗證「教學相長」之效果,讓鵝媽媽肯「好為人師」,因為他相信了「教」真的可以讓自己學得更好。
其他教學策略分享二 • 揭示終極難題:有的學生認為數學不過如此,輕忽課程,於是提高題目難度,一則可給予當頭棒喝,一則可以加強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風氣。 • 方法:選取適合的單元,先揭示極難的終極題目,讓所有人在這個題目面前是「低能兒」,這是一種摧毀!但摧毀後才有重建的喜悅! • 效能:讓學生重視你的教學時段,也可加強「數學討論」與「思考解題」的風氣,破除補習班給予的「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錯誤方法。 • 注意:自己要先有所準備,以免有天被學生的「難題」考倒。
其他教學策略分享三 • 學生上台解題 • 用意有三: • 一、以低成就者之解題,確定全班皆會。 • 二、中成就者的解題,引起每一位學習的專致性。 • 三、以高成就者的各種思惟方式來加廣同一題型的解題策略,並給予這些鵝媽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