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81 Views
宏观经济学要点内容. 2004 年 4 月. 宏观经济学度量:产出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 GNP )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 和 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GNP-NEF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三种不同方式计算的 GDP.
E N D
宏观经济学要点内容 2004年4月
宏观经济学度量:产出与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 GDP和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 GDP=GNP-NEF(国外要素支付净额,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三种不同方式计算的GDP • 生产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用这种统计方法计算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即生产法。 • 收入法。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佣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生产要素收入角度对GDP进行计量,即收入法。如劳动者收入、所有者收入、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前几项总和也为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折旧等。
支出法。所有产出或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可从总支出的角度测算GDP,即支出法。支出法。所有产出或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可从总支出的角度测算GDP,即支出法。 • GDP=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净出口NX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 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
总支出的均衡分析: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模型总支出的均衡分析: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模型 • 恒等式: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 Y=总需求=总支出 • 总需求:Y=C+I+G+NX
消费与收入 • 消费方程:C=a+By • 其中,a为不随收入而变化的那一部分消费,为了生存而必须的消费,基本消费。bY为正常消费,b为大于0小于1的正数,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随着国民总收入的增长,每增加一元钱中的多大部分被用于消费。 • S为储蓄,则有S=-a+(1-b)Y
AD=C+I =a+bY+I =(a+I)+bY Y= 说明,均衡点(实际国民总产出值)由总需求决定;价格变化缓慢,以至在短期分析中忽略。 C+I E C+I b a+I Y* 总产出(总收入)
简单模型的扩展 • Yd=Y-T,Yd=(1-t)Y,t为税率 • C=a+bYd=a+b(Y-T)=a+b(1-t)Y • AD=C+I+G=(a+I+G)+b(1-t)Y • Y= • 在有政府支出的模型里,有b(1-t),t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此时需求线比在简单模型里更平坦一些.
AD C+I+G tan-1[b(1-t)] a+I+G Y Y'
出口设为g1,进口=g2+nY,其中n为边际进口倾向,表示该国的收入每增加一元,其中用于进口消费的比例。出口设为g1,进口=g2+nY,其中n为边际进口倾向,表示该国的收入每增加一元,其中用于进口消费的比例。 • NX=出口-进口=g1-(g2+nY)=g1-g2-nY =g-nY • AD=C+I+G+NX=a+ b(1-t)Y +I+G+g-nY = (a +I+G+g)+[b(1-t) -n]Y • Y=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 乘数效应,如果某个需求部门有一个较小的变动,该变动就会影响整个经济中的其他部门,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总产出在各个部门都发生变动。 • f= AD C+I+G+G’+NX C+I+G+NX a+I+G+g Y’ Y 总产出
货币有M1,M2,M3之分。 • 货币需求主要受利息率、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 Md为货币需求,R为利息率,Y为总收入,则有: Md=(kY-hR)P 其中,k,h为正参数。 也即货币需求与价格水平P, 收入Y成正比关系,与利息率成成反比关系。 • Ms为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控制,与利息率无关。 Ms’ Ms R R R’ M
IS曲线与商品市场的均衡 • IS曲线描述商品市场,把利率R作为商品市场均衡的一个变量,净出口NX、兑换率E也间接受利率的影响。 • 投资方程:I=e-dR,e,d为参数, 表示I与R成反向变动关系 • 净出口方程:NX=g-nY-m E P/P* (1) E P/P*为考虑了价格因素的兑换率,即真实兑换率。该式也表示净出口与兑换率呈反比关系; • 考虑到投机因素,利息率与真实兑换率呈正比关系,即:E P/P*=q+vR (2) • 将(2)代入(1),有:NX=g-nY-m(q+vR)
IS曲线 • 根据C=a+b(1-t)Y, I=e-dR, NX=g-nY-m(q+vR) Y=C+I+G+NX • [1-b(1-t)+n]Y=a+e+G+g-mq-(d+mv)R • 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满足商品市场均衡的点。 R R1 R2 IS (3) Y1 Y2 Y
LM曲线 •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 根据Ms=Md =(kY-hR)P 或 M=(kY-hR)P R LM (4) Y
IS-LM曲线的交点表示同时满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利息率和国民总产值。在两个市场的联合作用下,利息率与总产出值可以唯一地确定。IS-LM曲线的交点表示同时满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利息率和国民总产值。在两个市场的联合作用下,利息率与总产出值可以唯一地确定。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表现为IS-LM曲线的移动。 R LM R* IS Y Y*
根据(3)(4)式可以消去利息率R, • 总需求曲AD可以根据IS-LM模型确定, AD是IS-LM模型中P连续变化的结果。 AD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IS-LM模型的均衡点。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比关系。
Y P LM’ R LM P2 P1 AD IS Y2 Y1 Y2 Y1 0 0 Y Y
总供给曲线 P AS 古典区间 中间区间 凯恩斯区间 Y Yt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就是将总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抵消经济生活中的波动。 • 财政政策本身有着自动抵消经济波动,从而缓解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的作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如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的转移支付。 • 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逆对经济风向调整总支出的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两种政策的比较 • (1)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 • (2)政策效果的显著性。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乘数效应的大小,但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与LM曲线的斜率相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与IS曲线的斜率相关。 • (3)两者在作用的机理上也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而货币政策作用于利息率,间接作用于总产量,从而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 • (4)两种政策的执行渠道和作用动机也有所不同。 • 两种政策往往需要联合使用,扩张时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时期实行紧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R LM LM’ R’ R IS’ IS Y Y’ 0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