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兰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文玉 副教授. 教学 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 “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搞了很多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 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 邓小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ev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兰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文玉 副教授

  2. 教学要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 “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搞了很多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苏为戒”)相联系的。

  5.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6.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

  7. 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

  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在深刻揭示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并且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 建国以后,党的其他领导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建国以后,党的其他领导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10.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实现社会稳定。同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 大跃进时期: 急于求成,追求高速度增长,认为赶上、超过资本主义不过是十几年的事。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要到指定供应点购买年货 远去的年代——大跃进

  12. 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时期: 错误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了保证人民的江山不变色,频繁地进行各种政治运动。 10

  13. 拨乱反正和改革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彻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摒弃墨守成规,做出改革的重大决策;摒弃封闭半封闭,做出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4. 总的来说,这些失误归根到底都有一个思想认识的根源和理论的根源,这就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总的来说,这些失误归根到底都有一个思想认识的根源和理论的根源,这就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15. `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6.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1.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困扰和意见。

  17. 总结这段时间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发现,认识社会主义如果只是停留在社会主义特征或基本特征的层次上则不能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特征的社会,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18. 邓小平之所以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基本特征区分开来,针对的正是过去我们着重于关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忽视了比这种特征更为根本的目的和目标,因而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道路。邓小平之所以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基本特征区分开来,针对的正是过去我们着重于关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忽视了比这种特征更为根本的目的和目标,因而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道路。

  19.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1980年,邓小平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就曾明确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20. 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华莱士时指出:“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华莱士时指出:“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邓小平会见华莱士

  21.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总理时,进一步指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随后不久,他在会见西班牙领导人格拉时再次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 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

  22.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23.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4.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历史经验 具体国情 时代特征

  25.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完善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共同 富裕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6.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

  27.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28.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9. 一、发展才是新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0.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31.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先进阶级不断取代落后阶级的历史进程。因此,衡量和判断一个阶级是否先进,是否有远大的发展以及肩负着何种历史使命,就要看它是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2.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中是占第一位的要素 • 生产力结构? • 第一位的要素?

  33.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 主要因素 • 通过作用于其他因素推动经济发展 • 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

  34. 第三、现代科技研究日益成为生产 过程的一部分 第四、现代科技更新速度加快,信 息量日益膨胀,从而不断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35. 本章思考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