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大学 龙跃君 2011.5.30. 一、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情况. 二、李达实验班办学概况. 三、李达实验班办学理念和主要成效. 四、李达实验班办学存在的不足. 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背景: ■我国的 GDP 已跃居世界第二,我们的科研投入也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据国家科技部研究, 2009 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 5100 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 1 万人左右。

eva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大学 龙跃君 2011.5.30

  2. 一、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情况 二、李达实验班办学概况 三、李达实验班办学理念和主要成效 四、李达实验班办学存在的不足 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3. 背景: • ■我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二,我们的科研投入也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据国家科技部研究,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 •   ■从190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伽德纳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等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科学引文索引(SCL)数据库1997年到2006年收录的论文,按22个学科领域分类分析,各学科排在250名左右的顶尖科学家,全世界共约6097人。其中,美国排在第一位,有4016人;中国排在第十九位,只有19人,其中15人来自香港,4人来自大陆。 • 。

  4. 一、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情况 • 国家工作(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1个。 • 国家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6个。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6个,分别是: • 2007年起列为教育部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参与学校,近五年,学校、省、国家共立项2000余项,投入资金540万元,参与学生8000余人次。 • 湖南大学本硕连读班(每年级5个专业)。 • 湖南大学李达实验班(每年级4个,约100人)。

  5. 二、李达实验班办学概况 • 办学时间:2003年 • 办学目标:当初试办李达实验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改革模式;二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为湖南大学人才培养品牌。 • 管理体制:2003年试办李达实验班时,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关工作完全由教务处组织和协调。2007年9月,学校成立湖南大学李达学院,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学院并未实际组建。目前学校李达班工作还是由教务处负责。

  6. 招生:新生入学后校内选拔,少数直接从高考志愿中录取。校内选拔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考数学和英语,面试主要考察英语听说及综合素质情况。招生:新生入学后校内选拔,少数直接从高考志愿中录取。校内选拔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考数学和英语,面试主要考察英语听说及综合素质情况。 • 培养模式:我校对李达实验班人才培养实行“2+2”培养模式。 • 学生管理:第一、二学年,实验班成建制依托基础学科院系管理,如开始是依托数学、物理两系管理,后来发展和调整为依托物理、力学、金融、文学四院系管理,2010年再次调整为物理、机械、金融、工商四学院管理。

  7. 三、李达实验班办学理念和主要成效 • (一)办学理念 • 打造人才培养的品牌,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改革的模式。 • 加强基础和实施导师制。希望通过加强数理基础以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通过导师制推进研究能力的培养。 • 在三年级后学生进入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专业学习和参加相关研究活动。

  8. (二)办学效果 •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李达实验班基本形成了一个招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了各学院及社会的肯定。特别是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作风。到2010年共举办李达实验班8届,共培养学生634名,保研率达到51.1% ,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5.4%。有许多学生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2004级谢晓同学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美国AAPT2006冬季会议”,并作了12分钟的报告。

  9. 四、李达实验班办学存在的不足 • 1.办学指导思想欠明确。 • 2、学生管理“托管制”的弊端 • 管理分散,四个李达班之间联系太少,学生的对李达学院的归属感不强,难以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三年级选专业后,学生被调入新的专业学院,特别是托管在基础学科院系的班级,选专业后绝大部分学生发生了院系调整,许多学生表现出在人际关系等方面很难融入新的群体。 • 3.“2+2”培养模式带来的“专业衔接”问题。 • 4.管理体制不完善。

  10. 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 1. 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 本科培养创新人才要着眼于打基础 • 创新有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文创新之分 • 湖南大学李达实验班目前应倾向于后一种人才培养,即培养精英人才或特殊人才,并以技术创新人才为主。经过广泛讨论,我校初步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全面推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全校各学科可申办本学科实验班,学校开办生命科学实验班和国学实验班。

  11. 2.将“2+2”学制改为4年贯通制。

  12. 我校的教改实验中,上述“专业衔接”的问题主要是“选专业”导致的。我们认为,当初实验班试行选专业的机制主要是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班的积极性,并非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根据每年李达班学生选专业情况统计,学生选择的专业主要是学校热门专业,很少选择理科等科学类专业的学生。经过广泛讨论,针对我校以培养技术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决定实验班在一年级确定专业大类,并改“2+2”模式为4年贯通模式。

  13. 3.总结经验,不断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一是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 二是深层次推进通识教育。 • 本科培养创新人才着重在打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思想基础。在知识基础方面,目前各校实验班比较注重,但方法基础、思想基础是大家没有注重的。实验班学生主要选择热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班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生选专业后难以融入新的集体,说明其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因此,实验班要在较深层次推进通识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开设批判性思维方法的通识课程。 4.完善管理体制

  14.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