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05 Views
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大学 龙跃君 2011.5.30. 一、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情况. 二、李达实验班办学概况. 三、李达实验班办学理念和主要成效. 四、李达实验班办学存在的不足. 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背景: ■我国的 GDP 已跃居世界第二,我们的科研投入也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据国家科技部研究, 2009 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 5100 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 1 万人左右。
E N D
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大学 龙跃君 2011.5.30
一、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情况 二、李达实验班办学概况 三、李达实验班办学理念和主要成效 四、李达实验班办学存在的不足 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背景: • ■我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二,我们的科研投入也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据国家科技部研究,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 • ■从190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伽德纳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等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科学引文索引(SCL)数据库1997年到2006年收录的论文,按22个学科领域分类分析,各学科排在250名左右的顶尖科学家,全世界共约6097人。其中,美国排在第一位,有4016人;中国排在第十九位,只有19人,其中15人来自香港,4人来自大陆。 • 。
一、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情况 • 国家工作(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1个。 • 国家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6个。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6个,分别是: • 2007年起列为教育部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参与学校,近五年,学校、省、国家共立项2000余项,投入资金540万元,参与学生8000余人次。 • 湖南大学本硕连读班(每年级5个专业)。 • 湖南大学李达实验班(每年级4个,约100人)。
二、李达实验班办学概况 • 办学时间:2003年 • 办学目标:当初试办李达实验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改革模式;二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为湖南大学人才培养品牌。 • 管理体制:2003年试办李达实验班时,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关工作完全由教务处组织和协调。2007年9月,学校成立湖南大学李达学院,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学院并未实际组建。目前学校李达班工作还是由教务处负责。
招生:新生入学后校内选拔,少数直接从高考志愿中录取。校内选拔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考数学和英语,面试主要考察英语听说及综合素质情况。招生:新生入学后校内选拔,少数直接从高考志愿中录取。校内选拔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考数学和英语,面试主要考察英语听说及综合素质情况。 • 培养模式:我校对李达实验班人才培养实行“2+2”培养模式。 • 学生管理:第一、二学年,实验班成建制依托基础学科院系管理,如开始是依托数学、物理两系管理,后来发展和调整为依托物理、力学、金融、文学四院系管理,2010年再次调整为物理、机械、金融、工商四学院管理。
三、李达实验班办学理念和主要成效 • (一)办学理念 • 打造人才培养的品牌,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改革的模式。 • 加强基础和实施导师制。希望通过加强数理基础以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通过导师制推进研究能力的培养。 • 在三年级后学生进入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专业学习和参加相关研究活动。
(二)办学效果 •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李达实验班基本形成了一个招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了各学院及社会的肯定。特别是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作风。到2010年共举办李达实验班8届,共培养学生634名,保研率达到51.1% ,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5.4%。有许多学生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2004级谢晓同学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美国AAPT2006冬季会议”,并作了12分钟的报告。
四、李达实验班办学存在的不足 • 1.办学指导思想欠明确。 • 2、学生管理“托管制”的弊端 • 管理分散,四个李达班之间联系太少,学生的对李达学院的归属感不强,难以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三年级选专业后,学生被调入新的专业学院,特别是托管在基础学科院系的班级,选专业后绝大部分学生发生了院系调整,许多学生表现出在人际关系等方面很难融入新的群体。 • 3.“2+2”培养模式带来的“专业衔接”问题。 • 4.管理体制不完善。
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 1. 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 本科培养创新人才要着眼于打基础 • 创新有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文创新之分 • 湖南大学李达实验班目前应倾向于后一种人才培养,即培养精英人才或特殊人才,并以技术创新人才为主。经过广泛讨论,我校初步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全面推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全校各学科可申办本学科实验班,学校开办生命科学实验班和国学实验班。
3.总结经验,不断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一是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 二是深层次推进通识教育。 • 本科培养创新人才着重在打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思想基础。在知识基础方面,目前各校实验班比较注重,但方法基础、思想基础是大家没有注重的。实验班学生主要选择热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班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生选专业后难以融入新的集体,说明其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因此,实验班要在较深层次推进通识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开设批判性思维方法的通识课程。 4.完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