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小学儿童古代诗歌 启蒙教育

小学儿童古代诗歌 启蒙教育. 张承凤 zcf5888@ 163.com. 提 纲. 诗歌、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启蒙教育 新课标对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相关论述 小学儿童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方式. 诗歌及古代诗歌的阐释. 诗歌: 《 辞海 》 : “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 古代诗歌:是指从远古时期到 1919 年这一漫长时期的诗歌作品。从体裁看,古代诗歌有诗、词、曲三种形式。. 新课标下古代诗歌启蒙教育. 什么是启蒙、文学启蒙?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学儿童古代诗歌 启蒙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学儿童古代诗歌启蒙教育 • 张承凤 zcf5888@ 163.com

  2. 提 纲 • 诗歌、古代诗歌 • 古代诗歌启蒙教育 • 新课标对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相关论述 • 小学儿童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方式

  3. 诗歌及古代诗歌的阐释 • 诗歌:《辞海》:“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 古代诗歌:是指从远古时期到1919年这一漫长时期的诗歌作品。从体裁看,古代诗歌有诗、词、曲三种形式。

  4. 新课标下古代诗歌启蒙教育 • 什么是启蒙、文学启蒙? • “启蒙”是汉语的表达,德文为Aufkiung,意即澄清,英文为enlightenment,,本义为以光芒把事物照亮,引申为使蒙昧者变得有知识、教养和理性。 • 文学启蒙: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我们认为文学启蒙是通过文学作品,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人们原先沉睡的同情心、正义感、创造力,即自我超越和推动历史进步的能力

  5. 新课标下古代诗歌启蒙教育 • 什么是古代诗歌启蒙? • 指以中国古代诗歌为手段启蒙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和欣赏的启蒙教育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为主的综合能力。古代诗歌启蒙的终极目标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6. 新课标准对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相关论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第二学段(3—4年级): •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第三学段(5—6年级): •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7. (续) •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地位》) •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8. 小学儿童古诗启蒙教育的方式 • 课标对小学的分段要求及在教材中的体现 • 小学古诗启蒙教育方式: • 诵读 • 展开想象

  9. 第一学段(1、2)课标要求 • 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特点:感性、直接、初步、重视学生的经验性、情趣性和整体感知。 • 选材:通俗的写景诗、浅显的抒情诗; • 五绝

  10. 选材举例 • 四册 • 袁枚《所见》 • 杨万里《小池》 • 贺知章《咏柳》 • 高鼎《村居》 • 课后练习: • 1、朗读、背诵。 • 2、读了这首诗,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讲给小朋友听。

  11. 课例回放 • 咏 柳 • 贺知章 • (二册)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春风。

  12. 第二学段(3、4)课标要求 • 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 特点:感受情感 领悟内容 • 选材:写景诗、抒情诗; • 七绝

  13. 选材举例(八册)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杜牧《江南春》、李白《赠汪伦》 • 李白《黄鹤送孟浩然之广陵》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有注释; • 课后练习: • 1、朗读、背诵、默写 • 2、写出了哪些特点?想象是怎样一幅画?体会诗中的情感。 • 3、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诗句的意思。

  14. 课例回放 • 韩愈 • 《早春》 •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杨满皇都

  15. 第三学段(5、6)课标要求 • 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 特点:较理性、较深入、品味哲理,注重学生的个性 • 选材:写景诗、抒情诗、哲理诗; 增加了律诗、词

  16. 九册 李白《望天门山》 苏轼《题西林壁》 张继《枫桥夜泊》 高适《别董大》 白居易《暮江吟》 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或受到什么启发? 4、展开想象。 选材举例(九册)

  17.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七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九册)

  18. 课例回放 • 白居易《忆江南》(十册) •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19. 小学古诗启蒙教育的方式 • 诵读 • 联想与想像

  20. 诵读的定义 • 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

  21. 为什么要强调“诵读”? • 古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 (一)语言在听觉上的音乐性; • (二)表情达义的丰富性、含蓄性

  22. 音乐性之押韵 • 韵:一个音节的后半部分。由音素组成,以元音为主。 • 押韵:是指在间隔一定距离的句子末尾音节的韵母或韵腹相同。 • 实质上,押韵是乐音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由音质的特点所决定的。 押韵的一般规律:在近体诗中首句可入韵,偶句押韵,一韵到底。

  23. 例: • 韩愈《早春》 • 天街小雨润如酥(su) • 草色遥看近却无(wu)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du)

  24. 例: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an) • 东风无力百花残。(an)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an)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an)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an)

  25. 音乐性之平仄 • 平仄:声调的高音和中低音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抑扬顿挫的美感。是由音高的特点所决定的。 • 古代汉语的平声发展到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其音高在高音段;古代汉语的仄声发展到现代汉语,除入声已经在普通话和大多数方言中消失,分别归入其他声调外,尚保留着上声和去声。仄声的音高以中低音为主。所以平仄的有规律的重复会形成高低抑扬的旋律,产生听觉上的美感。

  26. 现代汉语的声调调值: 阴平:55 (妈) 阳平:35 (麻) 上声:214 (马) 去声:51 (骂) 高音段:阴平、阳平 中低音段:上声、去声 5 现代汉语声调的抑扬

  27. 古今调类的变化 •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 古调类 今调类 • 阴平 • 平声 • 阳平 • 上声 上声 • 去声 去声

  28. 古今调类的变化 • 古调类 今调类 • 阴平 • 平声 阳平 • 入声 上声 上声 • 去声 去声

  29. 古代诗歌平仄规律(以格律诗为例) •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 • 一联之内平仄相反相对; • 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保证了一篇诗中的句与句、联与联之间的对立统一。 • 平声字以○标注,仄声字以●标注,兹表示如下:

  30. 仄起式:平起式: • ●●○○●○○○●● • ○○●●○●●●○○ ○○○●●●●○○● • ●●●○○○○●●○ • ●●○○●○○○●● • ○○●●○●●●○○ ○○○●●●●○○● ●●●○○○○●●○

  31. 音乐性之字数句数节奏 • 语音长短的有规律的反复形成听觉上均匀整齐而又参差错落富于变化的美感。是由音长的特点所形成的。近体诗的句数和每句的字数是相同的,律诗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排律句数不限;绝句四句,每句五言或七言。总体审美特征是整齐均衡对称。在这种整齐中又用停顿节奏加以调节,使之具有变化。近体诗的基本节奏是:五言:二三、二二一;二一二;七言:四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32. 双声、叠韵、叠字:单个字音中某一个音素,或作声母的辅音或作韵母的元音或音素组合体,或整个音节的反复变化所形成的美感。顶真、回环等在相邻位置上反复出现相同词语,唤起读者的一种心理期待和如愿的快感。也能构成一气贯注而又回环往复的听觉上的美感。双声、叠韵、叠字:单个字音中某一个音素,或作声母的辅音或作韵母的元音或音素组合体,或整个音节的反复变化所形成的美感。顶真、回环等在相邻位置上反复出现相同词语,唤起读者的一种心理期待和如愿的快感。也能构成一气贯注而又回环往复的听觉上的美感。

  33. 诵读的作用 • 是在反复地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接受古代语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受到情感的陶冶。

  34. 诵读的要求 • 实践性 • 目的性 • 层次性和多样性

  35. 注重对具体读法的示范和指导 • 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 课例:《春晓》 •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36. 想像 • 想像的定义: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 想象是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必须形成的一种语文能力。

  37. 想象在教材单元后的要求 • 小学教材第七册第九课《古诗两首》在“思考·练习4:阅读这两首诗(杜甫《绝句》和李白《早发白帝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选择其中一首,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 第二十一课“思考·练习3: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还可以把它画下来。(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38. 想象在语文教材单元后的要求 • 小学教材第十册第三课“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第十二课“思考·练习3: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把其中描写的景象画下来。(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9. 为什么要强调“想象”? • 古代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二)表情达义的丰富性、含蓄性: • 典故的使用 • 比兴手法的使用 • 有些修辞方式的使用 • 有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两个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

  40. 意象的多义性 • 高适《塞上闻笛》: •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1. 比兴手法形成含蓄美 • 比兴手法的建立: • 诗经的比兴:比是比喻,兴是用自然景物开头的结构特点。“比兴”是指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又用来比喻。 • 楚辞的比兴:香草美人。 • “香草”即指用香花香草来比喻美德或君子;用恶花臭草来比喻恶行恶德或小人; • “美人”指用爱情关系来比喻政治关系。 • 比兴手法以比喻为主又具有主观的审美倾向

  42. 比兴: 1、本体、比喻词、喻体、相似点出现: 例:小孩的脸像苹果一样圆。 效果是: 2、本体、比喻词、喻体出现: 例:小孩的脸像苹果一样。 李白《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效果是:

  43. 古代比兴与现代比较: 3、本体、喻体出现: 例:母亲延安在这里。 效果是: 4、喻体出现: 效果是:

  44. 想象的作用 • 通过想像发掘诗歌的含蓄美; • 通过想像对跳跃性很大的诗句进行连缀,更准确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 通过想像探求诗歌的意境美。

  45. 如何展开想象 • 联想是想象的初级形态 • 联想的特点 • 记忆为前提,没有对意象的记忆就没有联想。 • 联想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形象的相似性与接近性,又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联想的训练方法

  46. 想像思维训练 • 再造想像: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根据作者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并根据作者的提示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再造新的形象。

  47.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再造想像训练可以将古诗改写为散文、故事等。(如《回来吧!青山绿水》

  48. 创造想象是不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在头脑独立地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创造想象是不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在头脑独立地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49.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0.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 江水绿如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