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768 Views
老人與海. 407 第二組 王千勻、朱雁鈴、吳柔欣 柯宜汝、陳晨芳、陳韻如 黃靖婷、黃靜雯、楊玉琪 楊珮綺、劉之淇. 作者介紹. 歐內斯特 · 米勒 · 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 20 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德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E N D
老人與海 407第二組 王千勻、朱雁鈴、吳柔欣 柯宜汝、陳晨芳、陳韻如 黃靖婷、黃靜雯、楊玉琪 楊珮綺、劉之淇
作者介紹 •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德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並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段期間海明威寫下了聞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海明威曾與古巴革命的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會面。2002年11月11日,卡斯楚更親自出席了海明威故居博物館的落成儀式。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妾似朝陽又照君》(The Sun Also Rises)與《戰地春夢》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權威。 作者介紹
作品 • 小說 • 1925年:《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 1926年:《太陽依舊昇起》(The Sun Also Rises) • 1929年:《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 1937年:《有錢人與沒錢人》(To Have and Have Not) • 1940年:《戰地鐘聲》或譯《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1950年:《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 1952年:《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1970年:《島之戀》(Islands in the Stream) • 1985年:《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 • 1999年:《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 2005年:《乞力馬扎羅下》(Under Kilimanjaro)
作品 • 非小說 • 1932年:《午後之死》或譯《死在午後》(Death in the Afternoon) • 1935年:《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 1962年:《Hemingway, The Wild Years》 • 1964年:《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 • 1967年:《By-Line: Ernest Hemingway》 • 1970年:《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 1981年:《Ernest Hemingway Selected Letters 1917-1961》 • 1985年:《危險夏日》(The Dangerous Summer) • 1985年:《Dateline: Toronto》
作品 • 短篇小說集 • 1923年:《三個故事和十首詩》(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 • 1925年:《雨中的貓》(Cat in the Rain) • 1925年:《在我們的時代裡》(In Our Time) • 1927年:《沒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 1932年:《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 1933年:《勝者一無所獲》(Winner Take Nothing) • 1938年:《第五縱隊與49個故事》(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 1972年:《尼克·亞當斯故事集》(The Nick Adams Stories) • 1987年:《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 1995年:《海明威故事選集》(Everyman's Library: The Collected Stories)
作品 • 被拍成電影的作品 • 1932年:「戰地春夢」,加里·庫珀主演 • 1943年:「戰地鐘聲」,加里·庫珀和英格麗·褒曼主演 • 1944年:「雖有猶無」,亨弗萊·鮑嘉和勞倫·白考爾主演 • 1946年:「殺人者」,巴特-蘭卡斯特主演 • 1952年:「乞力馬扎羅的雪」,葛雷哥萊·畢克主演 • 1957年:「戰地春夢」,洛·賀遜主演 • 1957年:「妾似朝陽又照君」,泰隆·鮑華主演 • 1958年:「老人與海」,史賓塞·屈賽主演 • 1962年:「一個年輕人的冒險」 • 1964年:「殺人者」,李·馬榮主演 • 1965年:「戰地鐘聲」 • 1977年:「河流中群島」,喬治·斯科特主演 • 1984年:「妾似朝陽又照君」 • 1990年:「老人與海」,安東尼·奎恩主演 • 1996年:「愛情與戰爭」,克里斯·奧唐納主演
著名作品 • 《戰地鐘聲》1939年春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戰勝了共和軍,結束了西班牙內戰。佛朗哥法西斯分子奪去了海明威的家,在1940年,海明威因離婚而失去了他在基韋斯特心愛的家。離婚數星期後,海明威娶了他在西班牙四年的同伴瑪莎·蓋爾霍恩,是為其第三任妻子。1940年,海明威出版了小說《戰地鐘聲》。該書1939年寫於古巴及基韋斯特,並於1940年7月寫畢。這部長篇小說以西班牙內戰作為背景,敘述一個名叫羅伯特·喬丹(Robert Jordan)的美國人在共和軍一方與西班牙士兵戰鬥的故事。故事素材主要是來自海明威在西班牙的經歷及戰爭報導。這是他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書名源自約翰·唐尼的《沉思第十七篇》(Meditation XVII)。
著名作品 • 《49個故事》1938年,海明威所作的49個故事加上他唯一一部完整的劇本《第五縱隊》出版成《第五縱隊與49個故事》。海明威的目的是,如他在該書的前言所說,要多寫作。這本書中的很多故事都能在其他書包括《在我們的時代裡》、《沒有女人的男人》、《勝者一無所獲》和《乞力馬扎羅的雪》中找到。在這本書中,雖然很多故事都很短,但是在它們之中卻也有很多頗著名的,而其中的《殺人者》(The Killers)就是很著名的一個短篇小說。
影片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94fr1NCraQ
(英語:TheOldManandtheSea)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英語:TheOldManandtheSea)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 它是海明威創作並在他還在世時出版的最後一部主要的虛構作品。作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雖然對它有不同的文學評價,但它在20世紀小說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對於他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關書訊
桑地亞哥 古巴海邊的老漁民,無依無靠,沒有親屬,和鄰近的男孩馬諾林很熟,馬諾林經常來和他聊天,和他學習捕魚技巧。 馬諾林 古巴海邊的居民,年紀很小,喜歡捕魚生活,經常和聖地亞哥去聊天,幫他收拾漁具。 主要人物
情節內容 • 古巴一個叫「桑迪亞哥」的老漁民住在海邊一個小窩棚里,他過著貧困的生活,而且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唯有一個叫「馬諾琳」的男孩去和他聊天,幫他收拾打漁的工具。最近老漁民倒霉透了,一連84天都沒有捕獵到一條魚,雖然霉運罩頂,但是老漁民卻沒有放棄,第85天,他依舊樂觀的出海了。 • 這一次,他的運氣棒極了,捕獵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由於馬林魚過於巨大,力量比老漁民都大,馬林魚把老漁民和他的筏子拖到了海洋中心的深海處,老漁民經過三天兩夜的戰鬥,憑藉著頑強的意志,他戰勝了孤單、疼痛和飢餓,把馬林魚殺死了,他把馬林魚綁在船上,開始返航回家。馬林魚的血引來了海洋中的鯊魚,它們拚命地搶奪馬林魚的肉,雖然老漁民用盡方法殺掉了不少的鯊魚,但是馬林魚的肉最終還是被哄搶一光,等到他回家,馬林魚只剩下一個骨架。
創作背景 • 《老人與海》改編自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 1935年,一個老漁民告訴海明威自己曾經捕獵到一條大馬林魚,但是後來被鯊魚吃掉,老漁民的這段傳奇經歷引起了海明威的重視,他決定把老漁民的經歷寫成小說介紹給讀者。 • 海明威創作《老人與海》時,把一切不必要向讀者傳達的內容信息都統統刪除,只突出人物和故事情節,因此,他把社會背景淡化了,而更加側重於人物的內心獨白和動作,以更好的展示人物的性格,其他人物,都是淡淡幾筆勾勒其模糊的形象。小說創作完成後只有幾萬字,為中篇小說。
主題 • 對於《老人與海》的主題,專家和學者各有各的看法。主要存在三種看法,第一種:書中要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有時候是無情的,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屈服,桑迪亞哥就是人類勇敢不屈精神的象徵,也是美國硬漢精神的象徵;第二種:書中表達了古希臘悲劇的重演,揭示了人類在命運面前的渺小和微弱。第三種:書中桑迪亞哥是基督教中受難者耶穌基督。由於《老人與海》語言的精練和簡潔,它具有極強的象徵色彩,有一種「硬漢」精神,書中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是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老漁民和馬林魚鬥了三天三夜,後來又多次與鯊魚搏鬥,魚叉、刀子、木棒、船槳,一切工具都用盡了,雖然丟失了戰利品,但是他不屈不饒,沒有放棄。
評價 • 卡洛斯·貝克在《海明威傳》中說「在他一生中,他始終嚴格地遵循著父母的教導,保持勇敢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海明威曾兩次參加世界大戰,數度負傷,一次負傷,醫生從他身上取下了230個彈片。《老人與海》也有著海明威自己「硬漢子」的精神。英國學者赫·歐·貝茨評價說:「海明威是一個拿著板斧的人。他所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對象之間,對象和讀者之間直接相通,產生光鮮如畫的感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砍掉了整個森林的冗言贅詞,他還原了基本枝幹的清爽面目,他刪除了解釋、探討,甚至於議論,砍掉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後,通過疏疏落落、千錘百鍊的文字,眼前豁然開朗,能有所見。」
榮譽 • 《老人與海》為海明威帶來了許多榮譽,1952年發表,1953年5月4日,海明威獲得普利茲獎;同年,獲得美國文學院的小說金質獎章。 • 1954年,「因為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問題討論 • Q1:這故事的主角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拚命去對付大魚嗎? • Q2:人通常都會有失意的時候,我們都會尋求發洩的管道,當你的心情沮喪低落的時候,在你身旁的是誰呢?
閱讀心得~黃靜雯 • 這是一個堅強的老人與大海搏鬥的故事。老人在年輕時是個十分出色得捕魚人,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的體力與反應力已不如從前,但小男孩還是非常得尊敬他、崇拜他。老人雖然已經好幾天連一隻魚都捕不到,但他並不氣餒,他秉持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下定決心再次出遠船捕魚。獨自出遠船的他在茫茫大海中努力的追逐,反抗失敗的力量時時刻刻都鼓舞著他的生命,透過回想自己過去的英勇強壯,繼續的勇往直前,他的每個行動都代表著對自我的肯定,就算屢戰屢敗也無法擊退他對自己的信念──硬漢從來只能被摧毀,不能被打倒。老人在追求目標時,把那八十四天的一無所獲當作是一份上天的恩賜,上天的禮物,一份讓他更堅強、勇敢的禮物,一份讓他更能勇猛精進、無所畏懼的禮物,更重要的是,他把逆境轉成對自己有利的墊腳石,他的禮物使他更專注、更快樂,更瞭解自己的人生意義與方向。
閱讀心得~黃靜雯 • 終於讓他等到這一天,魚鉤有了動靜,依據老人過去的經驗判定這是條大魚,他們周旋了好幾天,大魚那淡紫色得胸鰭令老人為之震懾,忍不住驚嘆牠的美麗並為牠的癡情感到既感動又悲傷。人生就跟這個老人在故事中的境遇一樣,處處充滿了戰鬥,而我們要努力得想辦法解決、克服,如果只是一昧的逃避,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所以當面對困境時,要勇往直前,這樣勝利才能離你不遠。有了事前的準備與勇氣,任何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因此而懊悔,我欣賞老人在面對危難時過人的智慧與判斷力,也佩服他的毅力、恆心與永不放棄得決心。
閱讀心得~王千勻 • 心境很重要,一念之間就能改變事情的走向,所以人們以為只要樂觀,事情就能往好的方向發展。當然,絕大部分是如此。失敗了,再站起來就好,人生這條路上,坑坑疤疤的不平坦,風風雨雨的不寧靜,所以堅持的毅力是不能缺少的,沒有人一生沒有經歷過挫折,但總要愈挫愈勇,更努力的向前邁進。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就向上戰場前,必須把但要準備好一樣,有本錢才有資格放手一搏,養精蓄銳,充實自我,以面對未來的每一道關卡。
閱讀心得~朱雁鈴 • 人的ㄧ生當然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前途ㄧ片光明平坦,難免遇到ㄧ些生命中的考驗與挫折。故事中的老人雖然遇到了人生中失去另ㄧ半的ㄧ大考驗,以及工作上的挫折,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棄,人的肉體可以被摧殘但心中堅強的意志不可以被磨滅的!書中主要想表達的意旨在於『把握當下』。雖然結果可能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是在這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去面對問題、堅持不懈的收獲想必是無與倫比的,至少得到了自己誠實的榮耀以及積極的態度。我想我們都該向老人學習,不放棄ㄧ絲可能成功的希望,或許那都會是人生中難能可貴的經驗。
閱讀心得~吳柔欣 • 這個刺激冒險的故事,給我很大的震撼教育。詩人朗法羅說過:「人生是一個奮鬥的戰場,到處充滿了血滴和火光,不要當待宰割的牛羊;在戰鬥中,要精神奮發,要步伐昂揚。」的確,人生就像一場場的戰鬥,在戰鬥中,沒有人能夠幫忙,也沒有人能替我們戰鬥;在人生的過程中,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己奮鬥並擊敗困難,靠自己闖出一片天空。就像一個人面臨挫折、挑戰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的退縮、逃避,不願向前邁步,那麼他將永遠在原地踏步,離成功之路遙遙無期;反之,若能提振信心,不畏艱難的向前邁步,相信便能化險為夷,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終能走向成功的康莊大道,這就是奮鬥的神奇力量,一把邁向成功的魔法鑰匙。
閱讀心得~柯宜汝 • 這是作者的最後的一本書,也是最為出名的一本。書中的故事簡單明瞭,卻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感覺從讀完的那一刻就一直悶在心底,直到現在都還隱隱感受得到。一個老人,就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卻有著那麼堅忍不拔的毅力及勇氣,在和大魚搏鬥、和鯊魚拉扯的過程中他讓我看見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生中有些事情常常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這個故事中老人用盡自己的生命捕到了這隻大魚,雖然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而使得上岸時只剩餘的殘骸,但不管在心境上還是態度上,他仍是那位勝利的人!「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說明了這本書的主旨。也許今天我們正身陷一個泥沼中,視野裡只剩下一片灰色的天空和一座走也走不出的監牢。這時,不妨想一想〈老人與海〉這個故事,或許一道曙光會撥開烏雲,帶領我們走向另一片天空。
閱讀心得~陳晨芳 • 看完這本書後讓我好佩服他,他孤單無助時因為一個孩子願意去了解,去懂他,所以他決定再次出海,終於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一隻大馬林魚,但因船隻太小所以只好綁在船旁,血腥味卻招來鯊魚,鯊魚將老人的心血啃得精光,儘管老人一再的保護。雖然如此老人最後還是帶著馬林魚的巨大骸骨回到村裡,回到村里人人驚嘆啊!詩中有一段話這樣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段話感觸很深啊,升上高中之後挫折不斷,但我不是為失敗而生的,要更加努力才行啊!
閱讀心得~陳韻如 • 這本「老人與海」讓我看到了那位老人不管遭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仍然秉持著自己的信念,有著堅定不移的恆心和毅力。老人的那股決心,正是我們一般人所缺少的,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對老人而言都是一種經驗和累積,也因為他不斷地磨練自己,並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使他得以向大家證明他不會輕易地被打敗。老人的恆心是大家所欽佩的,更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除此之外,當面對難題的時候勇往直前也是很重要的!老人的精神值得我們仿效!
閱讀心得~黃靖婷 • 老人與海這本書是敘述一名老漁夫,他的捕魚技術是已經大不如前,村裡的人也常常嘲笑他,但他仍然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捕到大魚。果然有一天,他在海上捕到了一條大魚,經過一翻搏鬥,他終於制伏那條魚,在帶回岸邊的途中,還有鯊魚一直啃食這條大魚,等老漁夫到達岸邊時,大魚已經被啃得只剩骨頭了,但還是證明了他的毅力和恆心。故事中老漁夫的毅力恆心以及他的自信,帶領他走向成功之路,也應證了皇天不負苦心人這句話,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效法和學習的。
閱讀心得~楊玉琪 • 故事中,老人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及可貴的精神印證了:「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故事的開頭描述一位生活貧苦的老人住在漁村裡,他已經有八十多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即使眾人嘲笑他,但不屈不撓的老人不曾放棄過一絲絲希望。他再次出遠船且下定決心要捕到魚才回來。獨自出遠船的老人就在茫茫大海中等待希望出現,直到他感覺到有魚上勾,和這條魚展開一場智慧與毅力的搏鬥,最後老人獲勝了,但是在回程時,鯊魚卻將他努力捕獲而來的大魚啃食光,老人努力抵抗、不放棄希望,仍然鬥不過鯊魚,最後回到家鄉時只剩一副壯觀的魚骨架。我們可以從書中學到:「挫折是人生中必經的過程」。書中有一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一開始運氣不佳的老人並沒有因任何理由而放棄自己。就像我們遇到困難時,許多人常常怨天尤人或者是輕易放棄,但是我相信只要將努力的想法付諸實際行動力,即使結果不盡人意,我們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也會學習到寶貴的經驗,學習如何去面對下一次的挑戰。正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只要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就有成功的機會。
閱讀心得~楊珮綺 • 書中有一句話可以看出老人對他自己的生命態度—「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當一個人遇到挫折難免會自甘墮落,但是我們應該學習聖地亞哥,在一連八十幾天沒捕到魚的日子中對一個漁夫來講是多麼的難熬,但他還是打著「不能被打敗」的精神出航,果然失敗為成功之母,他不僅僅讓大家肯定了他的技術,還讓大家看到雖然「他身上的一切都很老舊,唯有那對眼睛,顏色和海一樣,充滿頑強與愉悅。」這就是人生該有的精神!還有這本書也教導我們,也許人生中我們常常付出的不跟結果成正比,但是「成事在天,謀事是在人」只要每件事做的心安理得而且盡了最大的努力,也許成果沒那麼理想,但是至少問心無愧。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向前衝,抱持著勝利的心態,勇敢面對每一件事,把握當下!
閱讀心得~劉之淇 • 這本勵志小說,讓我從中體悟到不少人生哲理「光榮與璀璨是由我創造出來的」。人的一生總是再與他人做比較,有些人或許會說:「比較才能讓自己更努力更進步」,是的,這樣確實是體認到相較於他人自己哪裡有所不足的最快方法,從小也被這樣教導著,父母總是拿我們與同學比較,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永遠住著一個假想敵,「他」不會一直都是同一個人,就拿我們學生來說,許多人的假想敵會是同班同學,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裡,最能熟知他們目前的能力,就算感情再好,只要聊到成績,相信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動做—比較,因為這樣我們被圍在一個小框框裡,開始有「只要贏她(他)就好」的想法,失去追求自我極限,接受挑戰勇氣,這時那位敵人已不再是別人,而是自己。相信自己,對未來永遠抱持著希望,光榮與璀璨是戰勝自己後嘗到的甜果,絕不是「比較」出來的!
名言佳句 人並不是註定要失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人不為失敗而生的! 希望由自己去創造,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去追求你自己的光榮與燦爛吧! 他知道謙遜並不丟臉,也無損於真正的自尊。 他強忍著所有的痛楚,打起剩餘的精力以及他失落已久的驕傲,和那條魚相周旋。
名言佳句 我必須戰勝你 抓到你 我更必須咬緊牙關 忍受身上的創傷和苦痛。 唯有靠自己努力去戰勝敵人 戰勝強壯的敵人 才是真正的勇者。 光榮與燦爛由我創造出來了! 對事情不抱持希望是很愚蠢的。 沒有人在海上是孤獨的。 有了朋友就好像生活在無人島,一生中,找得到一個真正的朋友,那是幸運的,維繫一段真心的友誼,那是幸福的。
中文譯本 • 著名小說家張愛玲是《老人與海》中譯本的第一人,正體中文版由台灣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發行,收錄在《張愛玲譯作選二》中,在台灣和香港發行上市;簡體中文版由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授權給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 • 《老人與海》,吳勞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5327-4009-3。 • 《老人與海》,余光中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ISBN 978-7-5447-1509-6。 • 《老人與海》,張愛玲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5302-1208-0。 • 《老人與海》,李繼宏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2010-7772-7。
相關影視 • 《老人與海》曾數次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於1958年10月7日上映的版本,由彼得·維爾德編劇,約翰斯·特奇斯、弗雷德·金尼曼、亨利·金執導,斯潘瑟·特雷西飾演Santiago,菲力普·帕佐斯飾演Manolin,在當年的奧斯卡中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項,還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攝影獎的提名。不過,海明威本人並不認同特雷西的扮演,他甚至把特雷西稱為「肥豬油」。
老師講評 作者介紹詳細,作品總整理很完整 PPT播放速度稍快,字體也稍小 以問答引起動機,再行介紹內容,佳!(問答有回饋:吃糖果) 影片是類似油畫般的動畫,頗有新意 書中多以對話呈現,較一般小說不同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GOOGLE圖片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