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34 Views
构建创新体系机制建设 促进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 鲁东明 2010 年 8 月 9 日. 引 言. ?什么是体系 —— 明确让谁做什么事、有效分工? ?什么是机制 —— 明确如何让谁做事、合理分利?. 发言提纲. 信息化 本质与体系机制. 自主型社会化模式 探索与实践. 体系机制创新与 可持续发展. 一. 信息化 本质与体系机制. 一、信息化工作的 内涵认识. 建设面向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支撑. 信息化工作的 宗旨. 建成世界一流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支撑,服务于高水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
E N D
构建创新体系机制建设促进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创新体系机制建设促进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 鲁东明 2010年8月9日
引 言 ?什么是体系 ——明确让谁做什么事、有效分工? ?什么是机制 ——明确如何让谁做事、合理分利?
发言提纲 信息化本质与体系机制 自主型社会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体系机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一 信息化本质与体系机制
一、信息化工作的内涵认识 建设面向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支撑 信息化工作的宗旨 建成世界一流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支撑,服务于高水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 工作目标 (1)提升服务体现价值 (2)融入主流支撑发展 工作内涵
Sub title 育人为本 教育改革 发展的核心 优先发展 促进公平 两大 工作重点 两大 重要保证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 (一)目标认识:国家的要求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
(一)目标认识:国家的要求 “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 五十九条: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 数字教育基础设施 • 六十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数字图书馆 • 网络教学,自主学习 • 六十一条: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 标准化、规范化 • 动态监控、提高效率 • 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一)目标认识:学校发展的要求 • 构建高水平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平台,接轨国际、融合区域 • 提供全方位IT服务、信息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师生员工 • 保障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可持续运行,支撑学校核心工作 • 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 • 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 • 高科技辐射和高技术产业化 •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文化辐射
促进体制改革 优化管理流程(迎新离校) 创建新型管理服务模式 (决策分析支持) (二)内涵理解:高校信息化的本质 提高工作效率(协同办公)
(二)内涵理解:高校信息化的本质 提供服务 创造价值 • 全方位服务师生、提高办事效率 • (管理) • 全过程支撑师生活动、提升做事成效 • (教学、科研) 融合主流 支撑发展
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 全方位服务师生、提高办事效率(管理) 从部门管理出发 1、统一身份认证 2、数据中心 3、协同办公系统 4、电子校务 5、业务系统 6、迎新、离校
融合主流支撑发展 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 全过程支撑师生活动、提升做事成效(教学、科研) 从师生科研、学习与生活出发 1、高性能科研网络 2、Zadal、Cadal 3、数字典藏、文献检索 4、学习资源网、多媒体中心 5、网上教学、精品课程 6、个人主页与博客 7、网络存储服务 8、新生服务网、离校服务网
二 自主型社会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自主型社会化:实现校企协同 • ——打造“自主、开放” 信息化工作模式 • 自主:学校确定工作目标与任务 • 开放:引进社会力量,融合本校力量
开放 ——打造“自主、开放” 信息化工作模式 学校:提供建设资金,配套政策,输出信息化成果 信息中心: 提供公共服务,运维保障, 承担项目建设,输出技术 信息化建设领导办公室: 统一规划、统一配置、 统一管理 自主 教师能够:提供和消费教学科研信息,形成学科社区,需要被大力宣传 部门主要负责:整合优化业务,利用公共服务,合理配置资源 学生可以:积极提供需求,大量消费信息资源,论坛的主要成员
——打造“自主、开放” 信息化工作模式 我们可以利用公司: 技术引进、购买人力、 建设经验、资源通道 政府可以为我们: 资金投入、提供资源、 配套政策 自主 开放 兄弟院校和我们: 信息资源共享、技术经验分享、 共同组建社区
区域化合作:开拓新兴空间 —— 以“服务地方区域、实现一体化和谐发展” 为宗旨,开拓信息化工作领域。 信息化工作成果外延,拓展信息化服务领域,从集中校内向辐射社会转变,实现校内外一体化和谐发展。
区域一体化和谐发展的网络信息服务 公共平台建设与服务 资源应用服务平台 基础平台建设与服务 • 与区域内电信、网通等网络通信行业合作共同建设高校与区域的网络互联和专网接入服务 • 面向高校与区域的电子服务平台(会务、购物、订票、办事、旅行等 ) • 校企合作公共基础服务平台(创业创新、教育培训、交流论坛) • 面向学生的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平台(报考招生服务、招聘就业服务等) • 科技文献与学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 • 高校教育资源向区域辐射的共享服务平台(图书、艺术、文化、讲座等)
战略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 ——打造“创新、共赢” 信息化持续发展模式 • 创新:实现信息化建设,从工程向服务运营方向发展 • 共赢:发挥学校的品牌优势,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品牌优势 技术优势 自助缴费 食堂、超市 网上商城 例:校园卡及应用 服务 服务师生、员工,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 Title in here 一站式服务 融入学校 主流工作 身份识别 会议签到 自助服务 电子支付 人才培养 校园卡应用服务平台 盈利 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与维护 社会资金引入、及管理与服务 合作伙伴:公司 学 校 共 赢
校园卡身份识别 • 能够为各系统提供校园卡身份识别的对接服务。 • 已实现案例: 图书馆借书系统、宿舍门禁系统、计算中心上机系统、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系统、会议签到系统、之江法学院资料室、经济学院机房、生命科学院机房 通识教育课程
校园卡:系列场景图片 1 3 实验室管理系统 会议签到系统 晨跑考勤系统
利用校园卡卡片的电子钱包,实现校园卡的小额支付功能。为小额收费部门提供便捷的收费手段。利用校园卡卡片的电子钱包,实现校园卡的小额支付功能。为小额收费部门提供便捷的收费手段。 利用电子支付平台实现网上商城支付。 已经实现互联的系统: 食堂、电瓶车 水控系统 超市 自助收费(图书馆打印、复印、电子阅览) 机房收费(创新基地机房) 上网费缴纳 网上商城 自助缴费,自动转帐 校园卡电子支付
校园卡:系列场景图片 1 网上支付VPN网络费 商贸超市刷卡消费 3 刷卡宿舍水控洗澡 网上缴纳四六级等考试费 自助终端刷卡转帐
三 系机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高校信息化工作需要: 顶天 立地 • 顶天:支撑发展战略 ——遵照学校事业发展纲要,研究编制专项事业规划 (融入主流谋发展) • 立地:服务师生员工 ——满足学校、师生现实需要,落实阶段性发展策略 (提升服务求生存)
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体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师生、部门、社会与学校 营造协同 工作的平台 激发部门人员潜能: 愉快地为共同事业工作 营造成“培养人才、成就事业”的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浙江大学信息化工作体系 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 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院 图书与信息中心 部门 各信息化专项工作组 院系信息化工作小组 图书馆 信息中心 专业化 多元化 专家、顾问 项目工作组 社会化专业团队 自筹运维团队 学生推介队伍 • 领导有力 组织健全 上下联动 协同推进 师生共建 试点带动
摆 正 角 色 定 位 认清工作 范围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的工作——浙江大学信息化的工作 部处院系、师生员工:工作主体 支撑、服务、辅助——信息中心员工 推介人员 信息化工作主体 信息化宣传、培训与推介服务 运维保障人员 用户服务与系统维护 信息化建设人员 信息化建设支持与推进 系统工程人员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各类服务渠道 学校领导 主管部门 业务部门 上级机构 师生 服务师生员工:提升服务创造价值 —— 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网络信息服务 会聚各种服务,由分散到集中 为师生员工带来最大程度的便捷 一站式服务
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要谋求充分符合学校“八大行动计划”要求;为其提供信息化强有力的支撑,并融入其中。 支撑发展战略:融入主流支撑发展 —— 围绕学校“八大行动计划”, 谋划信息化工作 人才培养 人才支持计划 社会服务计划 科学研究 卓越教育计划 学科会聚计划 文化传承 管理创新计划 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计划 社会合作 国际合作计划 资源优化计划 学校八大 行动计划
网络信息资源人才:培养摇篮 学校发展的网络信息化平台 为网络信息图书人员提供:成长和成就平台 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服务运行为目标的构建图书与信息化的工作团队 • 分类培养:网络信息图书服务队伍、管理队伍、研究队伍 • 各就其位,各司其政。 培养摇篮 学校信息化成员成就事业价值的平台
业务 流程优化 内部 信息化建设 技术手段 解放生产力 先进 业务探索 运维保障体系 资源管理透明化 网络管理与监控 下一代互联网 物联网技术 宣传推广平台 行政办公系统 用户服务体系 先进技术有力推动信息化发展 • 以技术创新服务、以技术提升管理、以技术保障服务
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拉动力 需求 支撑 保障 人员 机制 信息化可持续 资金 理念 基础 先行 技术 推动力
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