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 吳明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教授 E-mail:mlwu@ncnu.edu.tw http://learning.ace.ncnu.edu.tw. 榮譽事蹟與獎勵 教育部第二屆教育行政研究發展 獎勵著作優等獎 教育部歐盟專題研究獎勵 木鐸獎 國立中正大學青年學者獎 多次榮獲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獎勵 多次榮獲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優良研究著作獎勵 國立中正大學校園最佳網站教師組 第二名 < 福建省終身教育條例 > 課題研究 學術顧問

Download Presentation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 吳明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教授 E-mail:mlwu@ncnu.edu.twhttp://learning.ace.ncnu.edu.tw

  2. 榮譽事蹟與獎勵 • 教育部第二屆教育行政研究發展 • 獎勵著作優等獎 • 教育部歐盟專題研究獎勵 • 木鐸獎 • 國立中正大學青年學者獎 • 多次榮獲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獎勵 • 多次榮獲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 優良研究著作獎勵 • 國立中正大學校園最佳網站教師組 • 第二名 • <福建省終身教育條例>課題研究 • 學術顧問 • 教育部公費留學考錄取 • 教育行政高考錄取 • 耕薪文學獎新詩類首獎 • 獲選亞太地區名人錄 • (Asia/Pacific Who's Who) 學歷 •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育學院博士 Ph.D. • 德國柏林洪堡德大學訪問學者 經歷 • 暨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 •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 • 教育部、國科會多項計畫主持人 •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委員 • 多所教育訓練機構講座 • 古典音樂台觀點交響曲節目主持人 研究領域 • 終身學習、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成人教育理論與實務 學術著作 • 終身學習(2005)。台北:五南 •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2004)。台北:高教 • 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重要期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吳明烈所長

  3. 引言 • 在資訊、知識快速累積與更新、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不論是在求學過程、工作職場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可能產生各形各色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當某些問題無法解決之際,便會成為一種負擔,阻礙了原本既定好的進度或計畫。 • 「問題分析」能幫助我們有系統的解決問題;而「問題解決」能力便成為了一種重要且必要的能力,更可說是人人都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4. 何謂問題 • 杜威(J. Dewey)曾指出:「界定出一個好的問題等於是解決了一半的問題」。亦即當人們從各種現象中發現好的問題情境,並界定出適當且可實際進行研究的問題,便等於是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5. 韋氏大辭典:「問題是指需要進一步探究、考慮、討論、做決定或找出解答者。」韋氏大辭典:「問題是指需要進一步探究、考慮、討論、做決定或找出解答者。」 • 梅爾(Maier):「問題乃是實現一個目標時可能遇到的障礙。」

  6. 問題的種類 • 問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人類活動的不同領域。例如: • 救火類問題:看得見的問題。例如:人員受傷、產品發生不良。 • 發現類問題:需尋找的問題。例如:此項產品如果經過某種改善,成本一定可以再降低。 • 預測類問題:新創的問題。例如:如果不提升服務品質,顧客抱怨率一定會增高。 • 應時時檢視自己處理問題的種類,如果大多數為救火類即應檢討。

  7. 問題的要素 • 歸結後可發現共同要素為: • 現狀:問題目前的狀態,包括主體的情況和問題客體的情況。 • 期望:預期達到的理想狀態。 • 現狀和期望的差異:為問題核心。 • 待解決:因存在差異故期望未獲滿足。問題解決者需要嘗試查找背後原因,並提出解釋問題的原因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期解決問題。此為解決問題的動機。

  8. 唯有當個體深入問題情境中,對該問題產生興趣,並有解決該問題的動機,則此問題才能構成一個真正的問題。唯有當個體深入問題情境中,對該問題產生興趣,並有解決該問題的動機,則此問題才能構成一個真正的問題。 現狀 期望 差異 待解決

  9. 問題分析的過程 對問題加以定義 描述問題 綜合可能原因 找出最可能原因 證明真正原因

  10. 問題分析的過程(續1) 對問題加以定義 • 在描述、分析和解決一項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對問題加以定義,定義的方法可使用「偏離情況敘述」或「問題名稱」。 • 可從四方面來描述:問題確認、發生地點、時間與問題廣度。 • 問題確認─我們所試圖要解釋的是什麼? • 地點─我們在何處觀察到? • 時間─什麼時候發生? • 問題廣度─有多嚴重?範圍有多廣? 描述問題

  11. 問題分析的過程(續2) 綜合可能原因 • 從問題的四方面抽取關鍵資料,以便綜合出可能的原因。 • 對每一個可能的原因,我們都要問:「如果它是問題的真正原因,如何解釋問題的每一個層面呢?」此真正原因必須要能解釋偏離現象中的每一個以及所有的層面。因為真正的原因,造成了我們所描述的影響結果中的每一種情形。 找出最可能原因

  12. 問題分析的過程(續3) 證明真正原因 • 證明一項可能的原因,就是證明它確實產生了我們所觀察到的影響結果。在大部分的問題情況中,證明是可能的,至於證明的內容則依據狀況而定。 • 問題分析技術,使我們能將有關問題資料的蒐集及評估工作做得很好。但此方法也有其限制,若我們無法追蹤到解決問題所需的關鍵資料,這項問題便繼續存在。

  13.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 8D法 • KT法 • QC STORY法 • DMAIC法

  14. 8D(Disciplines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8D Problem Analysis & Solving) • 8D係由福特六和汽車公司所發展出的Global 8D法,被許多公司奉為訓練員工問題分析解決能力的圭臬。在福特六和,所有人都必須接受「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訓練,美國福特總部甚至發展出一套「 Global 8D」的標準,只要問題一發生,就遵循G8D的方法解決。 • 在福特六和,所有員工都要具備此一職能,身處競爭激烈的時代,產品生命週期相當短,想在消費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需憑藉無法取代的知識資本,也就是激發員工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去設計創造不同且新穎的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若是組織能善用員工「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將可成為企業追求創新與挑戰的一股力量。

  15. 8D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續) • 福特六和的新進員工,都必須接受小時的訓練課程,由福特總部認證的講 師負責 教授。訓練重點在於上完課後要撰寫報告,並在問題發生時做簡報,從簡報過程中,就可看出其邏輯夠不夠強。 • 經過G8D的訓練,大家有相同的邏輯,討論問題時就不會七嘴八舌,無法達成共識。因此,討論問題的速度會加快。

  16. 8D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續) • G8D步驟如下: • D1:建立問題解決小組 • D2:敘述問題 • D3:執行並驗證暫時對策 • D4:定義並驗證真正原因 • D5:選擇並確認永久對策 • D6:執行及驗證永久對策 • D7:預防再發生 • D8:團隊激勵肯定 8D的運用其實不只在工程上,我們日常生活中、工作中 遭遇的許多問題,不妨也可用8D的邏輯思考來解決看看!

  17. KT式理性思考法 • KT指查理斯.凱普納(Charles H. Kepner)與班傑明.崔果(Benjamin B.Tregoe)兩位博士組成KT(Kepner- Tregoe)公司的縮寫,透過觀察與歸納成功管理者所採用的最佳技術與慣用方法,整理成一套系統化理性思考程序。 • 管理者四種基本的問題與思考模式 • 1.發生甚麼事? ---評估及澄清---狀況評估。 • 2.為甚麼發生? ---成因及效果---問題分析。 • 3.該採取甚麼行動? ---作選擇---決策分析。 • 4.前途如何? ---預料未來---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

  18. 狀況評估 • 狀況評估技術可用於釐清現況,以決定採取行動。 • 狀況評估的技術 • 1.列出威脅與機會---目前或未來需要採取行動的關切事項。 • 2.拆解與釐清---需要採取的明確行動。 • 3.考量嚴重性、急迫性與成長性---關切各事項間的優先順序。 • 4.決定需要的分析--適當的分析型態與程度。 • 5.決定需要的協助---需要的資訊與承諾。

  19. 問題分析 • 問題分析技術則運用是與不是、差異與變化等比較手法,具體描述問題,快速有效地發覺問題的真正原因。 • 一、問題分析技術 • 1.問題陳述。 • 2.具體闡述問題(規格)。 • 3.從知識與經驗或差異與變化發展可能的原因。 • 4.從問題規格來測驗各可能起因。 • 5.決定最可能的原因。 • 6.證實假設、觀察、實驗,或嘗試修復與監測。

  20. 問題分析(續) • 二、提問要領 • 1.甚麼(What)?---我們所釋圖要解釋的偏差本身 • 2.何處(Where)?---我們觀察到偏差的地點 • 3.何時(When)?---偏差發生的時間 • 4.程度(Extent)?---偏差的廣度 • 三、「是」與「不是」的比較 • 四、「如果---那麼」的檢驗,核對「假定的原因」與「所觀察到的結果」,測試各種可能的起因。

  21. 決策分析 • 決策分析技術主要運用於群體決策時,可透過系統流程蒐集完整資訊,並於溝通與討論後,制定最佳決策。 • 一、決策分析的主要因素 • 1.決策聲明。 • 2.決策的目標。 • 3.必要目標及想要目標。 • 4.選擇方案。 • 5.選擇的後果。

  22. 決策分析(續) • 二、決策分析的技術 • 1.決策聲明。 • 2.發展目標。 • 3.將目標區分為必要目標與想要目標。 • 4.對想要目標予以加權。 • 5.產生可選擇方案。 • 6.運用必要目標來篩選可選擇方案。 • 7.運用想要目標來比較可選擇方案。 • 8.找出不利的後果。 • 9.做最好、最平衡的選擇。

  23. 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 • 未來的事件及其後果,潛在問題分析技術則運用於設定緊急應變計畫,以便當「莫非定理」(Murphy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應驗時,能派上用場。 • 潛在機會分析技術,其步驟與潛在問題分析相同,主要用於延伸性思考,藉以擴展計劃或活動的效果。

  24. 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續) • 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技術: • 1.陳述行動。 • 2.列出潛在問題(或是機會)。 • 3.考慮潛在問題(或是機會)發生的可能原因。 • 4.採取行動來處理可能的原因。 • 5.如何擴大效果。 • 6.設置啟動緊急應變(或是擴大機會)措施的機制。

  25. 理性思考法運用成功的七個基本條件 • 1.定義清楚,並能為最高管理層和所有參與者所了解及接受。 • 2.實用且有好處、與工作有關,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 3.透過某些技術來引導,確保其作為實用工具的成功。 • 4.四種思考模式成了組織作業的基本部分。 • 5.給予獎勵及個人成就感,成為自動的思考及工作方式。 • 6.持續性的應用,展現決心。 • 7.應用成果的監測與評估,回饋提供有關人士。

  26. QC STORY法 • QC STORY是一種品質改善活動,用以臨時組織相關人員,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品質問題。其8大步驟為: • 1.主題選定,問題定義 • 2.選題理由,改善目標 • 3.現況解析,數據收集 • 4.原因分析 • 5.改善對策計畫與決策實施 • 6.效果及成果比較 • 7.再度防止與標準化 • 8.潛在與殘留問題點

  27. DMAIC法 • DMAIC為六標準差的5大行動步驟,將重心放在藉以消除錯誤和節省成本 。六標準差專案所遵循的DMAIC方法論實際上是一個經過國際知名企業如,GE、Ford、3M、Motorola和Dupont等實證過之方法論。其意義為: • D (Define)-定義:確認要解決的問題。 • M (Measure)-評量:找出影響品質的關鍵因素並予以量化。 • A (Analyze)-分析:了解造成問題的關鍵因素。 • I (Improve)-改善:排除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 • C (Control)-管制:利用統計流程管制持續監控以確保改善後所有指標在管制範圍內。

  28. 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知識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地位 經驗

  29. 問題解決歷程基本架構 發現問題 問題原因分析 根據原因做可能對策 新問題 綜合概念整理 驗證對策

  30. 問題解決能力 • 由上述架構可發現問題解決能力包含: • 1. 問題發現力:能感知任何不尋常的現象,或和過去經驗沒有『共振』的現象, 換句話說,感知『該有的現象,卻沒發生,不該發生的現象,卻存在』。 • 2. 原因分析力:試著聯想(水平、類似......)因果或作用,關係或多元關係,如關係的包含性(inclusion)或排他性(exclusion),或性質變化的判斷、歸納。

  31. 問題解決能力(續) • 3. 對策假設力:以過去的知識或經驗來進行取代、擴展、重組、縮小、組合等推論,找出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法或概念。 • 4. 假設驗證力:驗證方法的可行性或概念發展的合理性。 • 5. 概念綜合力:將類似可行的方法或合理的概念,找出共同的脈絡,整理,碰到類似狀況,可以省略原因分析、對策假設及假設驗證,直接用驗證過的方法或概念來解決問題。

  32. 問題解決具備條件 • 對問題的感知 • 能分析問題因素的構成 • 能選對問題解決的方法 • 對知識性問題具有相當的相關知識來解決

  33. 案例討論 • 分組討論:各組提出一個當前社會所面臨之重大問題,並且進行問題分析以及提出解決方式?

  34. 人們在看事物時都視為當然,說道:「有什麼奇怪的?」我們則從來不把事物視為當然,反倒問道:「為什麼要這樣子?」人們在看事物時都視為當然,說道:「有什麼奇怪的?」我們則從來不把事物視為當然,反倒問道:「為什麼要這樣子?」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 最重要的是絕對不可停止好問的精神。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無怪乎當人在探索永恆、生命和其他奇怪的事物時會感到懍然,如果你要每天都能學到一點東西,好奇心是不可少的。千萬不要失去你寶貴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

  35. To have known the best, and to have known it for the best, is success in life ~John Mackay 知道最好的一切,且將之發揮至極致,才是成功的生活 Thank you! Danke schö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