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30 Views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 第一組 黃印詮 洪筱筑 卓文慧 呂芸樺 張雅惠 陳信愫 陳怡儒 蔡佳蒓. 一、作者介紹. 理查 ‧ 萊特( Richard L. Light ) 現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暨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與另一位哈佛教授合著有 《 計劃與總結 》 ( By Design and Summing Up )一書,並曾獲頒多項教育殊榮,本書並獲哈佛大學出版社「維吉尼亞與沃倫 ‧ 史東」( Virginia and Warren Stone )獎,獲選為年度最佳教育與社會類傑作。. 二、時代背景. 萊特先生對教育與學習不但關心,且深諳箇中三昧。
E N D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 第一組 黃印詮 洪筱筑 卓文慧 呂芸樺 張雅惠 陳信愫 陳怡儒 蔡佳蒓
一、作者介紹 理查‧萊特(Richard L. Light) 現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暨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與另一位哈佛教授合著有《計劃與總結》(By Design and Summing Up)一書,並曾獲頒多項教育殊榮,本書並獲哈佛大學出版社「維吉尼亞與沃倫‧史東」(Virginia and Warren Stone)獎,獲選為年度最佳教育與社會類傑作。
二、時代背景 萊特先生對教育與學習不但關心,且深諳箇中三昧。 他說,我們應該傾聽學生們的忠告,而我則說,我們應該傾聽萊特教授的建言! 他道盡了精微洞見與高妙方針,引導學生如何以齊心協力的方式增進學習。 這是每位關心學子與其學習過程的人不可錯失的寶典-且看萊特和一群學生們,將傳授給我們什麼樣的武功秘笈。--彼得‧瑪格瑞斯(C. Peter Magrath),州立大學暨土地計劃大學國家聯盟主席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是一本精湛絕倫的好書,對學生和老師均能提供實質的幫助。本書貼近審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加上學子的心聲漫談、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其他老師們的寶貴意見,構築了一段繽紛多彩的大學體驗。這是我必買而且必用的一本書;感謝理查‧萊特的悉心與創意,其不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老師中的老師。--馬丁‧叟羅(Martin Trow),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
四、名句賞析 P121~P122的小故事中的「我不想說其他的老師應該怎麼做。但我可以這麼說,正因為前幾次親切的面談,正因為他問我盡如大學的目標是什麼,而且迫使我絞盡腦汁去思考,為何學習自然科學符合我對『偉大的人文教育』引以自豪的定義──我永遠忘不了他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我兩之間的對話。當然我不太可能將我在任何一堂課上所獲得的成果,完全歸功於這位指導老師。不過毫無疑問地,當我回想在此所做的種種決定時,我聽見她在開學第一週提出鏗鏘有力的問題,至今仍然迴盪在我的耳際。」裡面用了許多成語 用詞唯美!! P51 的造成學習困難的主因
P96~P100的六項看法 第一個看法是:大部分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對於選修自然科學課程都感到興趣缺缺,這是個錯誤的觀點。 第二個看法是:自然科學課程的老師對於研究的重視,會讓學生們感到挫折,也是個錯誤的觀點。 第三個看法是:許多學生之所以躲掉自然科學課程,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做不來───他們的背景和之前的訓練,都是在加強人文的素養,與數學和科學風馬牛不相及,這觀點一半對一半錯。
第四個看法是:那些刻意逃避自然課學課程的學生,其實是經過一翻深思熟慮的,而且後來都很慶幸自己這麼做,也是對錯參半。第四個看法是:那些刻意逃避自然課學課程的學生,其實是經過一翻深思熟慮的,而且後來都很慶幸自己這麼做,也是對錯參半。 第五個看法是:許多學生之所以逃避自然科學課程,是因為此課業負擔比其他的領域明顯沉重許多,這看法某個程度上來說是正確的。 第六個看法是:自然科學的成績競爭比其他領域來的激烈,這看法顯然是正確的。‧‧‧等等(詳細原因在書裡打出來太長)
P43在校際體育活動這個項目上,則有比較不一樣的結果,除此之外,其他的校外活動,一概部會影響成績。在我們學校裡餐與校際運動的選手們,平均成績的確比非運動員落後一些些。‧‧‧P43在校際體育活動這個項目上,則有比較不一樣的結果,除此之外,其他的校外活動,一概部會影響成績。在我們學校裡餐與校際運動的選手們,平均成績的確比非運動員落後一些些。‧‧‧ 但綜觀而言,有兩個主要發現特別值得注意。即使我們將所有參與非學術性活動的學生算進來,並將他們花費在打工、課外活動、志願服務,以及體育活動的時數全部加起來,我們會發現,他們投入的程度如何,與成績的表現並沒有任何重大關聯。不過,參與這些活動,和他們對於大學生活˙的滿意度有顯著相關。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們,顯然比那些根本不參加的學生們擁有更快樂的大學生活。
第一章-從入門開始Introduction 大學校園裡日益繽紛的多元樣貌- 無論是在文化、種族與宗教上所綻放的奇花異果,這對於教育工作來說,到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而學生和教職員應該如何應對,以從這些五花八門的差異當中,甚至是在那些無可避免的誤解與尷尬場面發生時獲益和學習呢?學生們可以做什麼樣的選擇,好從大學中得到收穫? 我認為作者提出的九個發現是讓我驚喜開始.與他人共同學習,比孤軍奮戰更有成效。學會時間管理是最首要、也最重要的技能。個別指導的獨立式研究與工作實習,往往能帶來豐富的學習與刺激的挑戰。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是一種學習,也是最豐碩的體驗。一籮筐的具體建議,佐以學生們充滿迷惘、挫敗、發現與希望的真實故事,使這本書成為追求學術及個人成就上不可多得的指南。.最令我訝異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竟然有著強烈寫作慾望,不像台灣的大學生,幾乎只動鍵盤,不動筆。與學生學習,是它們全校的老師們希望可以藉此提升學習效益,並使種族與族群多元化的校園,能為每個人帶來正面收穫。
第二章-校內校外,雙效合一 Powerful Connections 報告顯示學生們要是能將音樂上的興趣、校外的課業、校外的志願服務結合起來,他們整體經驗將會大大不同,而作者以四個例子佐證了主題。其中有個例子點出我過去的想法,因為家庭因素,前腳才剛踏進校園,我心中就開始盤算著將來大學畢業後要進入學士後醫學系就讀,如今看到這一篇,我再次深思我未來想走的路,即使我現在只是個大一生,但我開始擬定計劃,不只是在我目前的課程上多用心,也參加從小我就備感興趣的合唱團,而過去曾參與志工服務,當時去山上部落服務,探望獨居老人和陪伴學童,施比受更有福,不只是幫助他們,我內心的成長也相當豐富,因此大學我想持續做服務。即使現在的我依然抱著未來進入學士後醫學系的想法,但我想利用接下來四年的時間,探索自己真正能發揮長處的地方,就算最後我想走學士後醫學系的想法不改變,那也要不後悔、追隨自己的夢想。而我目前要實踐的即是將學業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為這四年無比珍貴的大學時光留下深刻且積極的作用。
第三章-學生的錦囊妙計 Suggestions from Students 作者將「時間管理」放在本章的第一篇,是想要告訴我們這項技能是我們在大學中所必修的一門課程,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時,總會用以前的時間觀來做時間管理,就像我們從高中升上大學一樣,很多人剛開始應該還是會用高中的時間來做規劃,但是大學和高中相比,來的自由很多,高中以前,大家都是聽著鐘聲、照著父母所排的時間去行事,很少有自己規劃時間的機會;大學則是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去安排,規畫,和高中時代完全不同,根據此章內容發現,時間管理做的好的大學生,通常大學生活都非常的多采多姿。升上大學之後,時間能調整的彈性很大,課業之餘,可以去參加社團活動或是課外活動,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課外活動是一件有點浪費時間的事,但實際上,我們可以藉由課外活動去開發自己的潛力、開拓自己的視野,在這個主題中,有一個藉由參與課外活動而找到自己人生目標的例子,從這個例子可看出,課外活動的參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上)-立竿見影的課程模式 The Most Effective Classes 所謂立竿見影的課程模式就是立即見效的學習結果。經過一番研究後,大學生對小班教學較有興趣。小班教學分為:獨立自主式的學習或是研讀課程;小型的專題研討課。這兩種學習方法對學生們而言是不可錯失的學習經驗。
成效斐然的小班教學 教授要求每位學生預先撰寫該周指定讀物的簡短評論,教授會私下與該周報告的學生進行討論並給予一些看法,因此教授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程度都了若指掌。此外,教授會引發一個爭議點,從中學生將會分派支持自己的論點,無形中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 • 家庭作業的成效 大學生的作業已不再是獨自完成而是發揮合作精神與組員一起討論研究。在小組裏必須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例如,提出有建設性的看法及批評。學生們會在課後一起討論作業並把準備好的資料分享給各組員這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也能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
注重寫作的過程 寫作並非一兩天的事,要學習真正的寫作技巧必須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進行密集的訓練,你投入的時間越長,進步就越顯著。這對你的書面作業有很大的幫助,你不需用言語表達就能讓人一目了然的功效是你在未來職場上占優勢。 • 如何強化寫作能力 大學生們需把寫作指導當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你付出的時間越長你的收穫就越大。學生們可以自組一個諮詢小組,讓他人給予回應並從中修改。同時你會獲取額外的知識也可從錯誤中學習。這對我而言是最快獲得回報的方式。 • 學生給學生的建議 身為大學生應該勇於發問而不是等待老師給你回應。老師喜歡愛發問的學生因為他可以知道學生們的學習程度到哪裡。不明白就去找尋答案直到你真正明白它的含義為止否則你將會浪費你大學的時間與金錢。大學生活是讓你解決不明白的問題而不是帶著這些疑惑走出校門,如果是這樣那你何必浪費著思念的時間呢? 只要有想要學習的想法,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這就要看各位學生對他的未來有何交代。
第四章(下)-立竿見影的課程模式 The Most Effective Classes 在詢問大四畢業生對於大學期間,哪一門課對你的影響最大之後,有了出乎於大家意料之外的答案。學生們指出,那些為他們帶來重大影響的課程,往往要求學生必須撰寫報告,且不只是為了教授而寫,對象還包括學生。 他們訂定每周一次的專題研討課,上課之前幾天小組就必須完成額外指派的作業,並該按部就班地將每周的指定閱讀完成。而接下來這些組員就必須位教授和同學們影印出他們的報告,供大家閱讀。對於讓同學瞭解報告的意涵是有難度的,並非如交給教授的報告可用簡單扼要地舉例來表達概念,而是該清楚的解釋,用不同的口吻,才能讓每位同學都能了解。
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教職員們設計出了一套方法──「一分鐘報告」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教職員們設計出了一套方法──「一分鐘報告」 下課前一點時間,以匿名方式繳交下列兩個問題: 1.你從今天的課堂上學習到了哪些重點? 2.你對於今日的課程還留下哪些為解決的問題? 教授在學生離開之後五分鐘內快速瀏覽過,並可以適當的調整下次上課的進度及內容。此方法帶來的效益除了讓教授了解教學該做哪些調整,也可以讓同徐在課堂上專心地聽講,並一邊思考著自己哪裡還不懂,哪裡已經很清楚明白了。 綜觀而論,「一分鐘報告」帶來的好處: 一.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聆聽。 二.能夠幫助老師辨認出那些學生需要格外的協助,或那些學生在上課前並未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最佳的情況下,還能幫助學生判斷自我的表現如何。 三.能夠關照並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四.能夠保證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實質的成長。
已非自然科學相關學系的學生來說,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少的可憐,而哈佛訂定了一個規定:每位學生至少必須修三門這類課程。已非自然科學相關學系的學生來說,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少的可憐,而哈佛訂定了一個規定:每位學生至少必須修三門這類課程。 研究顯示,人們對於自然科學有許多誤解,再發模大學研究中,破除了這些迷思,仍是有需多學生對於自然科學抱持很大的興趣,他們喜歡動手研究。有些沒有選到自然科學課程的學生在畢業前夕,回答了對於學術上最大的遺憾就是真希望當初多選修一些自然科學,不過有些學生卻認為自然科學方面的成績競爭比其他領域來的激烈,或是功課負擔較其他科重,所以自然科學課程老師給了學生些忠告。 以小組方式彼此合作,可以使自然科學課程成功,關鍵在於每位小組成員都必須在完成問答題、實驗作業或是課堂規定的閱讀後,才可相約見面。自然領域方面的相關工作,應該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才可以在各種不同的研究活動中,產生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在哈佛,選修語言類課程的學生最後都會在這門課花上大量的時間,但是一致認為所獲得的成就比沉重的負擔要高出許多倍。對於語言,學習的動力最重要的還是熱情,老師會鼓勵學生們餐與課外的活動,定期繳交作業,小考次數頻繁,提供給學生可以立即反應的機會,如此一來,他們便能在學習中精益求精。
第七章-繽紛多姿的校園 在本章作者提到大學多元環境建立的重要性,校園領導者帶起這種風氣並給予支持,便會使學生們有交流想法的空間和機會,才能達到多元化的美意。 「每個人都能假定,其他的同學是因為重視優質教育才來到此地的,而且都是經過一番努力才擠進來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受到挑戰,也期待自己對班上有所貢獻。」作者在本章強調大學校園裡的成員來各地,背景不同之下若能有良好的溝通方式,便可以激盪出完美的想法,進而使大學生能擁有多元化的看法,而不單只是直線思考。
1.你覺得看完這本書對你念大學有甚麼影響? 讓我們知道如何撰寫讀書計畫 學習如何分配時間 學會如何在小組中與隊員溝通及展現團隊精神 將社團上學習的事物引申到課業上 從討論中補足自己的缺點 有競爭才會思考,並從中增加自我專注力
2.造成學習困難的主因為何? 許多學生仍然一成不變地運用高中時代的方法,來安排他們的大學課業 少數學生不懂得規劃時間,然而大學的時間調整彈性較大(不良的時間管理)
3.指導老師如何審視學生們為何表現比預期遜色?3.指導老師如何審視學生們為何表現比預期遜色? 碰上困境時的症狀:疏離感、不願尋求協助 造成學習困難:不良時間管理、一成不變用高中時代的方法學習、選課方式(大班制入門式)、總是孤軍奮戰 住宿環境:一群五花八門的同學從各個地區地方,有著不同文化的人們一起同居和求學、無論未來如何(不住一起或分開各奔西東),在大一這段一起生活求學的日子裡,會有異想不到的經驗跟交流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回憶以及經歷,對本身都有其正面意義。
4.為什麼有些大學生從高中到大學,轉換跑道如此順暢,有些則困難?4.為什麼有些大學生從高中到大學,轉換跑道如此順暢,有些則困難? 時間管理,有些大學生將個人時間安排的很妥當,且能同時兼顧課業和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