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28 Views
咱兜新莊. 你知道新莊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嗎 ? 你知道新莊有哪些特別的風貌呢 ? 讓我們一起來逛一逛新莊吧 !. 豐年國小 - 吳富春製作. 新莊好所在. 新莊在哪裡 ?. 為什麼叫做 「新莊」呢 ?. 新莊,即 「 新興的街莊 」 之意,因淡水河帶來的河港之利,是台灣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乾隆嘉慶年間,舟船悉攘、商賈聚集,曾盛極一時,擁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美譽 。為台北盆地之中心都市,土興人旺。. 新莊的故事 1.
E N D
咱兜新莊 你知道新莊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新莊有哪些特別的風貌呢? 讓我們一起來逛一逛新莊吧! 豐年國小-吳富春製作
新莊好所在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在哪裡?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為什麼叫做「新莊」呢? • 新莊,即「新興的街莊」之意,因淡水河帶來的河港之利,是台灣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乾隆嘉慶年間,舟船悉攘、商賈聚集,曾盛極一時,擁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美譽 。為台北盆地之中心都市,土興人旺。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故事1 • 嘉慶中葉以後,因淡水河河道淤積,失去航運之便,因此新莊的發展就停滯下來。沉寂下來的新莊,到光緒中葉,因新莊線鐵路完成,有了重振的跡象,不久旋因鐵路改道而平淡下來。日據時期,新莊郡改隸台北州,轄新莊街、蘆洲庄、五股庄、林口庄,是當時之農業重鎮。又因臨近台北市,新莊的商業活動也跟著興盛起來。中日戰爭末期,日人為疏散台北市的重要機構,把工廠都移往鄰近鄉鎮,新莊的工業就在此時漸漸起飛,奠定了今日工商發達的繁榮基礎。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故事2 • 光復初期,民國卅五年,新莊鎮公所、鎮民代表會成立。民國卅九年,泰山、新莊分治,新莊鎮之行政地位確立、後因工商發達,外地人相繼湧入,人口急增。民國六十九年,新莊鎮升格改制為新莊市。改制後的新莊市,以縣轄市有限的資源,從事許多大型建設,逐漸跳脫了早期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躍升為一個工商繁榮、文化鼎盛、具高生活品質與社區意識的新興都會。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美食1-烤豆干 • 新莊的烤豆干和其它地方豆干最大的差異處,是在於它有一股清郁炭烤的香味。原本新莊街上有多家豆干店,如今僅剩位於全安里的尤協豐豆腐店仍繼續營業,堪稱百年老店。尤協豐豆腐店面積僅十餘坪,看起來雖不起眼,但卻是自清同治起,即在新莊街開業的老字號。日治時代,尤家豆腐原料皆由旅順、大連運載而來,當時考豆干,並不是一般平民可以恣意享用的。尤家的豆腐具有手工調理、炭考和不加石灰粉的特色,香醇甘美。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美食2-麥芽糖 • 新莊原是臺灣重要的麥芽糖產地。民國四十年前後,新莊街上原有十二家麥芽糖廠,如今僅剩翁裕美行。翁裕美行由翁成原創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歷經三代,現由其孫也就是統領百貨董事長翁俊治經營。翁家麥芽糖製作麥芽糖師承古法,以麥芽及糯米﹝或樹薯﹞製成。產品分水飴、朱飴、羅飴三種,在果糖未上市前,曾日產二萬台斤,目前每日僅產一萬多台斤,以供應食品工廠使用為主。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美食3-粿 • 粿類中主要的是年粿,另外有一種裡面包餡的叫作「包粿」。平時所見的包粿其粿面多用「粿印」印了各行各業的紋樣,有古錢形、桃形、龜甲形,寓有子孫繁榮、長壽的意思。位於「竹子市」的蘇家糕粿,是新莊街上的百年老字號,「阿瑞倌住唐山,唐山沒景緻,搬來新莊竹子市,街頭街尾喊粕粿」,這是日治時代新莊街上的一首歌謠,歌謠裡的阿瑞官就是蘇家粿的始創者,到蘇添福先生的次子蘇文明,已是第四代。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美食4-糕仔 • 民國三十九年到四十年之間正是糕仔業最興盛的時期,當時新莊街上的糕仔業達百家。隨著民生物資的富裕,麵包取代了糕仔,在新莊街的糕仔餅業相繼結束,如今僅剩順發餅行、合和餅行、老順香、新義宣等四家。而完全以手工製的,僅剩全安里的蔡永根先生。蔡先生沒有店面,腳踩著腳踏車到處叫賣,中午再回家作糕仔,而太太蔡王阿巧則負責蒸糕,夫婦兩共創事業。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行業1-鼓 • 新莊有名的 仁和鐘鼓場是由阿塗師,本名王桂枝的王阿塗所創立。王阿塗先生原本對工藝及民俗戲曲就有興趣,後來又從泰山「媳婦仔師」蔡心匏師父處學習到製鼓的技巧,雖沒有正式拜師,也算了蔡師父的半個徒弟,而 仁和如今由第二代的長子王錫坤繼承。 王媳坤和兩個弟弟雖然自幼耳濡目染,卻從未親自動手學做鼓。阿塗師逝世後,身為長子的王錫坤毅然決定繼任父親的事業,為了增進自己的鼓藝,苦心鑽研製鼓技術,因此新莊「 仁和」所製的鼓品質精良;經久耐用。 • 國內外人士常來參觀選購。現今新莊的鐘鼓場共有兩間,一家為「 仁和」另一家為「老仁和」,是原先 仁和製鼓師游榮三於十餘年前所開。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行業2-打鐵店 • 新莊在清代為北部的農產區。因此農具的製造業發達。農具的製造和打鐵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原本新莊有多家打鐵店,如今只剩下位於新莊市全安里,由王氏家族所經營的這兩家近百年老字號的店面。這兩家店面由王金磚在日治初期創業,如今由第三代王崇德、王萬吉堂兄弟分別經營。王金專的打鐵店,曾享譽國內,馳名日本,吸引不少中日人士前來參觀學藝。現在北台的鐵路沿線,士林、瑞芳、雙溪等的打鐵技術,據說就和王氏家族有很深的關係,甚至還贏得「新莊打鐵王」的封號。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新莊的的傳統行業3-神將 • 神將,又稱「大仙尪仔」是迎神廟會不可缺少的。依身高分為大小兩種。大的高四尺八,小的高一尺八。出巡時,由人的肩膀扛起神尪,再加上冠飾、頭部、身體的高度,由此可見,尪仔的性質是巨大的神祇。日治時代,接掌錦花樓布袋戲團的邱樹先生,在昭和六年﹝1931﹞時,創立子弟班「筱英社」,並且雕成關平太子與周倉威嚴、誇張的動作,令人震攝萬分。從此製作大仙尪仔成了邱樹布袋戲團以外的另一項副業。原本在布袋戲團的孫塗,也從父親邱樹學到編織身架的技術,如今已傳到第三代的次子孫維丘。地藏庵北殿中靠近主神的那隊七爺八爺的神將便是孫塗的作品。根據孫塗先生的說法,從前大仙尪仔的頭部大多由大陸雕刻的,新莊一些舊有神將便是由大陸匠師所雕再運來台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是值得加以保存的作品。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文化廟街之旅~廣福宮 廣福宮昔稱"三山國王廟",是新莊唯一的二級古蹟,屬廣東潮州籍人士的守護神,主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祝禱,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後來果真靈驗了,使潮州人民對三山神的信仰更加堅定。其後加入了幫助宋太祖打天下、救宋端宗脫險、抗元兵等神蹟顯靈傳說,而受朝廷詔封,三山國王便逐漸成為潮洲地方上的普遍信仰。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文化廟街之旅~文昌祠 文昌祠的祭典有春秋兩祭及三月二十九日的青年節成年禮。由於神格的關係,文昌祠平時前往祭拜的人並不多,但每當舉行祭祀儀典之時及考試季節之前則人潮迭至。一般民眾前往祭拜文昌帝君時,除金帛香燭貢品外,比較特殊的是十之八九都有多種鮮綠的蔬果,蘿蔔、芹菜與蔥,祈求神明保佑能勤讀、聰明之意。其他貢品如橘子表示吉利,金棗表示金榜題名,菜頭表示好彩頭,桂花葉表示貴人助,圓形水果表示圓滿。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文化廟街之旅~慈祐宮 以往元宵佳節,慈祐宮前照例舉行猜燈謎活動,前後共三天,熱鬧非凡,但目前改為戲曲活動。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聖誕日,慈祐宮每年皆會依例,於前一天繞境出巡。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文化廟街之旅~武聖廟 此廟為聖賢之廟,正門以一0八顆金色門釘紋裝飾之,除農曆正月一至三日、春祭(農曆一月十一至十五日)、秋祭(農曆六月二十至二十四日)(六月二十四日為帝君聖誕)打開外,平時並不開啟,並在正月十三日有繞境活動。元宵節前後舉辦「擲炮台」活動,吸引廣大人潮,熱鬧非凡。此外,廟中藏有不少的石碑,可供歷史方面的研究。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文化廟街之旅~地藏庵 每年農曆五月二日是文武大眾爺聖誕,前一天五月一日是大眾爺平安祈福日,並有繞境的儀式,也是新莊最大的祭典日,此日前一天(農曆四月三十日)舉行大眾爺「暗訪」的活動。在眾神明繞街中,分發「鹹光餅」給大眾,以祈求大家如意平安。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藝術之旅-咱兜新庄布袋戲館 • 簡介:新莊市的布袋戲文化十分興盛,長久以來不斷有戲偶團誕生,締造了新莊市傳統布袋戲的特有文化,新莊路三五九巷更因為戲團林立,而被人們譽為「戲館巷」。 • 「咱兜新庄」便是延續布袋戲文化資產而成立的藝文空間,主人曾文龍先生將布袋戲文化做最完整的保存與呈現,讓對於鍾愛布袋戲文化的群眾,只要親自來一趟「咱兜新庄布袋戲館」,就能一窺傳統布袋戲的無比魅力!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休閒之旅-新莊運動公園 豐年國小 吳富春製作
參考資料來源 • 1.新莊市公所網站 • 2.豐年國小網站 • 3.其他參考網站如下: • http://www.his.ntnu.edu.tw/~u84039/shin-chaun/6.htm • 清治新莊發展簡史 • 細說新莊 • 傳統產業 謝謝您的觀賞! 吳富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