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99 Views
讲解 潘晏清. 2. 五所交大是一家之 — —. 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历史渊源. 1. 历史渊源. 西迁往事烟云. 1955年,中央平衡东西部院校,决定在大西北建高校 ; 1956年暑假,新校舍落成。第一批西迁开始, 共 迁去教职工815名。 1959年7月31日,交通大学西安、上海部分独立 建校。.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1. 历史渊源. 西迁概况. 60%. 的教师和学生迁到了西安. 24 个专业迁往西交, 19 个专业留在上交.
E N D
讲解 潘晏清 2 五所交大是一家之——
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历史渊源
1 历史渊源 西迁往事烟云 • 1955年,中央平衡东西部院校,决定在大西北建高校; • 1956年暑假,新校舍落成。第一批西迁开始, 共 • 迁去教职工815名。 • 1959年7月31日,交通大学西安、上海部分独立 • 建校。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1 历史渊源 西迁概况 60% 的教师和学生迁到了西安 24个专业迁往西交,19个专业留在上交 彭康校长去了西交,程孝刚、朱物华副校长留在上交 两校永远亲如手足,密不可分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学校概况
2 学校概况 学术 1 • 理工特色 • 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 学校概况 校园 2 • 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 • 钱学森图书馆位于主校区,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 • 第33届交大之星总决赛——“致青春”——火热来袭 • 【跳舞吧,交大!】第三季——“为长安之光” 学校概况 文娱 3
两校将世世代代永远共同拥有老交大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两校将世世代代永远共同拥有老交大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
西南交通大学 • 学校概况: • 创建于山海关 • 复校于唐山 唐山交通大学 • 抗战南迁 • 1964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 • 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校部正式搬迁至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2000年,西南交通大学由铁道部正式划归教育部。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正式形成。
西南交通大学坐落在素有“天府之国”、“熊猫故里”、“成功之都”美誉的成都,设有九里堤、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镜湖如鉴、竹影横斜”的九里堤校区,“虹桥飞渡、杨柳依依”的犀浦校区,以及座落在“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的峨眉校区,学校占地共5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由此形成两地三校区的格局。峨眉校区地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设施,享有"花园学府"的美誉。犀浦校区占地3000余亩,河流环绕,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宁静舒适。西南交通大学坐落在素有“天府之国”、“熊猫故里”、“成功之都”美誉的成都,设有九里堤、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镜湖如鉴、竹影横斜”的九里堤校区,“虹桥飞渡、杨柳依依”的犀浦校区,以及座落在“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的峨眉校区,学校占地共5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由此形成两地三校区的格局。峨眉校区地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设施,享有"花园学府"的美誉。犀浦校区占地3000余亩,河流环绕,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宁静舒适。
学科排名 • 2012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西南交通大学共有19个学科参评,其中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 • 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新竹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 台湾交大前身为1896年创立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即今日大陆之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中国大陆的交通大学由上海市军管会高教处接管,国民政府下的交通大学校务则被迫中断。1958年由原交通大学校友在台湾复校而建立。目前主要校区位于新竹市,与台湾清华大学(清大)相邻。 • 校区分布: • 光复校区:新竹市东区大学路1001号(主校区) 台北校区:台北市中正区忠孝西路一段118号 博爱校区:新竹市东区博爱街75号 六家校区:新竹县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1号 台南校区:台南市归仁区高发三路301号
2 • 碧草如茵 率意通衢 玉树向荣 缘慧润生 康庄迎曦 松林立翠
体育活动与运动设施 • 国立交通大学校内的体育设施集中在光复校区,少许在博爱校区。目前学校辟建体育馆、综合球馆、羽球馆、游泳池、熘冰场、田径场、健身中心,篮球、排球、网球、棒球等各类球场多座。而2013年1月5日启用的游泳馆,集温水游泳池、SPA水疗区、三温暖烤箱室、蒸气室及顶级健身房于一体,时常吸引爆满的学子前往强健体魄,交通大学的棒球场则常常举办大专杯的棒球联赛,吸引不少人聚集。多元的运动场馆让交大的学子们十分热衷于体育活动。
历史沿革 • 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亡台湾后,中国大陆的交通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交通大学美洲同学会的赵曾珏有鉴于核子科学已由台湾清华大学成立的原子能研究所开始发展,但是与核子研究极其相关之电子研究则尚付阙如,力倡在台成立台湾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1958年6月1日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正式成立,由当时的教育负责部门“科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熙谋兼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64年恢复招收大学部,增设电子物理学系及电子工程学系。1967年正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5]。1979年7月,恢复为“国立交通大学”,分设理、工、管理三学院。台湾交通大学共有八个学院,学生一万两千余人。
吉祥物 • 交大的吉祥物为“竹狐”,顾名思义来自于交大光复校区内的人工湖“竹湖” 竹狐拿手绝活之一——身体与头180度翻转
校训 • 国立交通大学时期: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 北京交通大学时期:知行
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交通大学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它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的创建,不仅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也开启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交通大学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它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的创建,不仅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也开启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 历史沿革
校名沿革1909-1910 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 The School of Railway Management1910-1917 交通部交通传习所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1917-1920 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 Beijing Railway Management School1921-1922 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Chiao Tung University Beijing Branch School1923-1926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1927-1928 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 The Third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1928-1941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Chiao Tung University (Beiping Railway Management College)1942-1946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Guizhou Campus)1946-1948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National Beiping Railway Management College1949-1950 中国交通大学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1951-1952 北方交通大学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1952-1970 北京铁道学院 Beijing Railway College1970-2002 北方交通大学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2003-现今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 1934年版校徽 Chiao Tung University 50齿校徽 1930,40年代校徽 Chiao Tung University 46齿校徽 1926年版校徽 Nanyang University 45齿校徽 今日校徽
历史沿革 •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成立。 •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划归商部,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 1911年(清宣统三年),更名南洋大学堂,1921年,交通大学合组成立。 • 1928年10月,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3] •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 •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
学校校址 • 徐汇校区: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 闵行校区: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主校区) • 卢湾校区: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 七宝校区: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 • 法华校区:上海市法华镇路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