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595 Views
繁華只不過是一捧沙. 2001 年 2 月 26 日, Ven. Tenzin Thutop 和 Ven. Tenzin Deshek 二個來自尼泊爾和西藏的和尚,在紐約 Ackland 的 Yager 畫廊將 “ 修建 ” 一個 “ 藥師佛壇場 ” ,來展現亞洲藝術。 請大家慢慢看,不要太快了,滑鼠移慢一點. 這是 2 月 22 號開始的情景. 2 月 26 日. 2 月 27 日 ( 下面開始繪圖,材料是一種用於西藏醫藥的細沙 .). 2 月 28 日 ( 佛是萬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 越來越多的人來關注他們的創作. 3 月 1 日. 3 月 2 日.
E N D
2001年2月26日,Ven. Tenzin Thutop 和Ven. Tenzin Deshek二個來自尼泊爾和西藏的和尚,在紐約Ackland 的Yager畫廊將“修建”一個“藥師佛壇場”,來展現亞洲藝術。 請大家慢慢看,不要太快了,滑鼠移慢一點
2月27日(下面開始繪圖,材料是一種用於西藏醫藥的細沙.)2月27日(下面開始繪圖,材料是一種用於西藏醫藥的細沙.)
接下來這一組圖片,是圍繞在佛周圍的芸芸衆生.接下來這一組圖片,是圍繞在佛周圍的芸芸衆生.
這個,不知道是否就是人,在佛的眼裏,與其他生靈平等。這個,不知道是否就是人,在佛的眼裏,與其他生靈平等。
注意寶塔兩端的絲帶因沙線顔色差異造成的立體感,歎爲觀止注意寶塔兩端的絲帶因沙線顔色差異造成的立體感,歎爲觀止
3月20日完成的日子終於到來,輝煌的成就,瑰麗的畫卷,以一種強迫的姿態佔據每一個人的視界和心靈,乃至靈魂3月20日完成的日子終於到來,輝煌的成就,瑰麗的畫卷,以一種強迫的姿態佔據每一個人的視界和心靈,乃至靈魂
人們從來沒有慶祝過生,但對於消亡,卻總是有隆重的儀式。人們從來沒有慶祝過生,但對於消亡,卻總是有隆重的儀式。
整個過程將近一個月,每日作畫幾小時,展出到6月8 日,然後他們將作品清空,付諸流水。以此象徵生命的瞬間。
他們用的沙子好像是藏醫所用的一種藥物,作畫的過程卻實在是很震撼,雖然有表演的成分,但依舊覺得了不起。尤其是最後的付諸流水,看畫面的時候就覺得生命的短暫易逝,後來看文字介紹,這也是他們的初衷之一。 他們用的沙子好像是藏醫所用的一種藥物,作畫的過程卻實在是很震撼,雖然有表演的成分,但依舊覺得了不起。尤其是最後的付諸流水,看畫面的時候就覺得生命的短暫易逝,後來看文字介紹,這也是他們的初衷之一。
整個作品是爲了展現生命的短暫易逝,而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但實際上,它的意義遠大與此。整個作品是爲了展現生命的短暫易逝,而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但實際上,它的意義遠大與此。
從藝術的角度看,整幅圖畫結構嚴謹,色彩豐富,借助沙粒這種富有層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將宗教的意義表現得十分到位。 從藝術的角度看,整幅圖畫結構嚴謹,色彩豐富,借助沙粒這種富有層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將宗教的意義表現得十分到位。 無論是端坐正中的佛,還是圍繞在佛周圍的神態各異的生靈,還是圍繞在世界周圍那一圈縹緲的氣,都恰到好處的擁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諧的構成了圓滿的世界。 更令人歎服的是,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動的可能,因此整個圖畫是一氣呵成,就像僧侶們將自己腦中的爛熟的世界觀默寫出來一般。
而從行爲的角度看,僧侶本身的創作過程也契合了圖畫的意圖。 而從行爲的角度看,僧侶本身的創作過程也契合了圖畫的意圖。 漫長的創作,成功後短暫的喜悅,然後是毫不猶豫的毀滅。 似乎在告誡我們做事的道理,漫長的付出和堅持,短暫的收穫,失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