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1.66k Views
議 論 文 寫 作 技 巧. 何謂議論. 跟據自己的想法提出論點 , 並對自己的論點作出維護 通過與不同協作者的協作 , 廣泛和深入地了解正在討論的事項 結論最少要有一個原因支持 , 而這個原因可以由一個或多個語句去解釋.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為何要學習論證技巧. 可以評估他人觀點的長處和短處 可以幫助自己制訂立場以及相關的理據 , 並且可以評估那些理據是否充份.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證技巧. 論證技巧.
E N D
何謂議論 • 跟據自己的想法提出論點, 並對自己的論點作出維護 • 通過與不同協作者的協作, 廣泛和深入地了解正在討論的事項 • 結論最少要有一個原因支持, 而這個原因可以由一個或多個語句去解釋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為何要學習論證技巧 • 可以評估他人觀點的長處和短處 • 可以幫助自己制訂立場以及相關的理據, 並且可以評估那些理據是否充份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證技巧 論證技巧 評價 分析 建構 確定可以組成論點的論據 掌握評價論點的質量, 其中包括: (1) 是否有明確的立場;(2) 研究的立場是否相關;(3) 支持立場的理據是否充份;(4) 結論是否考慮到可能出現的例外情況和研究是否有作出反證 用來制定立場, 表達研究的相關性, 作者的立場, 論點, 研究的總結及其限制因素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證技巧 • 議論文的好與壞, 往往取決於: • 探討的問題是否恰當 – 是否採用現實世界的問題來作出論證 • 例如: 五區總辭; 菜園村事件 • 討論的內容是否完整以及是否相關 • 討論的內容是否相關; 作者的立場是否明確; 支持的理據是否充份; 反方的論點有否被考慮; 總結是否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例外情況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證技巧 議論文 論據 論點 論證 一篇議論文的中心, 沒有論點就不成一篇議論文 所要表明的立場或觀點 證明論點的根據 是支持、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 用論據 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點 基本要求: • 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 • 論點必須鮮明(態度明朗, 觀點明確, 不能含含楜糊, 模棱兩可), 正確 (觀點要符合客觀實際, 合乎情理, 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高級要求: • 論點要有新意, 有深意, 有現實意義. • 新意, 是說要有自己的看法, 不要總是重複別人的觀點 • 深意,就是不能只抓表面現象,就事論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 現實意義,就是議論要有針對性,要對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據 • 一篇議論文中,提出論點以後,還必須舉出事實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這些證明就是論據 • 論據必須能緊緊扣住論點,能為論點服務,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統一 • 論據包括:現實事例(是經過革命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真理),歷史以及統計數字 • 例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自然科學中的原理,定律,公式, 一些在歷史或現實生活中作出貢獻的仁人誌士的言論,以及流傳於世的諺語,格言 • 為了保證事實的真實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處,要檢查核對,要準確可靠。 • 引用時要嚴肅慎重,不能斷章取義,牽強附會,更不能歪曲篡改。同時,要徹底弄懂有關論述的精神實質,做到完整,準確。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證 論證分為安排結構和論證方法 安排結構: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引論,本論,結論。引論是文章的開頭,用來提出文章的論點或用來點明文章所要議論的問題(論題)。本論是文章的主體,主要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結論是文章結尾,或是得出結論,或是進一步強調論點,有時也用來提出希望,要求或解決問題的辦法。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論證 論證基本分為立論和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 駁論從反面論述。 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和比喻論證法 • 例證法 (舉例論證) : 用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 (例如:曼德拉或馬丁路德金以非暴力方式對抗不合理法律及種族主義) • 引證法 (道理證明): 引用道理論據 (例如古典詩詞詞中的名句或古人的名言) 進行論證 (例如在論述”中國人是否有骨氣”的論題中, 孟子所說的: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可以用來作為引證) • 對比論證法(正反論證): 把兩種相反的或有差異的事物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對比,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使論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 比喻論證法 (比喻論證): 增强了作品論証的形象性、文學性、說服力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例子一:民間電台罪成, 即晚再開咪 論點 (引論): • 表達作者對命題的立場, 然後解釋「公民抗命」及「法治社會」的見解 論據 (本論): • 支持: 公民抗命在社會轉變的過程中的必要性, 如曼德拉或馬丁路德金,正是以非暴力方式對抗不合理法律及種族主義的成功例子;而且,法律精神及法律的正確性可因時地人而改變, 盲目固守不公義法律反而是不道德 • 反對: 法治精神對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而知法守法是良好公民應盡的責任. 假如法律上有任何過時或不合理, 應遵循法律上允許的機制作出投訢, 以合法途徑解決問題; 至於公民抗命容易做成社會分化對立, 甚至引發暴力事件, 除非是極特殊情況, 否則不應過份提倡 結論: • 重申立場, 總結你是否同意命題, 並準確引用數據和資料或社會人士的相關意見, 加強立論的說服力 (例如裁判官游德康, 民間電台台長曾健成等) 以現實事例作例子 對比論證法 (參考資料: 星島教育通識網)
例子二: 香港應否徵收消費稅 論點 (引論): • 表達作者對命題的立場, 然後解釋自己對「消費稅」的見解 論據 (本論): • 支持: • 能 擴闊現有稅基,改善其稅收的穩定性 (可引用其他徵收消費稅國家的例子作證明) • 反對: • 富人與窮人徵收同一稅率, 對窮人不公平 • 消費稅會令本地消費減少、稅項屬累退性質、新加坡及日本在引進消費稅時曾出現各種不利影響,以及開徵一般消費稅會損害本港的簡單稅制。 結論: • 重申立場, 總結你是否同意命題, 可以引用社會人士對香港是否應該徵收消費稅的相關意見,加強立論的說服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論證技巧 • 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的學習環境, 並給與他們與同儕辯論的機會 • 改變教學模式: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 採用一個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讓同學在互動和討論的過程中, 了解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 以及其他人如何用數據或文獻去支持他們的想法, 從而培養出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如何提高學生的論證技巧 • 通過練習寫作來提升學生的論證技巧 • 給與學生在不同的議題裏去練習論證技巧的機會 • 教導學生何謂論點, 與及回答論證題目時應採用的結構, 然後, 再教導學生如何分別一篇評論文章的好與壞(例如: 好的論點要真實, 可信, 及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證明, 還要包括反方的論點和支持的數據) • 教導學生論證的方法: 例如: 寫出了自己的論點後, 要使用語句去解釋, 並且用文獻加以證明; 然後, 提出反方向的論點, 再加以解釋 • 使用資訊科技來與學生進行交流, 例如: 使用電子郵件, 討論區等 • 在寫作的過程中, 鼓勵學生多解釋自己的觀點 • 討論區除了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外, 更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從而培養出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 要求學生寫出了自己的論點後, 要使用語句和文獻加以解釋和證明; 然後再提出反方向的論點, 並加以解釋 • 是要形成一個相關的結論. 一個好的結論不可以有誤導成份, 而且要準確引用數據及資料或社會人士的相關意見, 加强立論的說服力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upply teacher to be hired when seconded teachers are engaged in project work: Total budget: $43,814 per school Budget breakdown: 38 days, $1,153 pe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