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關於「整合性讀寫能力」計畫

關於「整合性讀寫能力」計畫. 大溪國小 林慧萍. 關於「整合性讀寫能力」,我們的疑惑 ……. 從「工具性」到「整合性」,我們在探索什麼? 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能力以面對「他們」未來的世代 …… 教師角色的困境與擔憂 …… 回到課堂,我們該做什麼?. 我對 「整合性讀寫能力」 的解讀. 所有ㄧ切, 能使老師「有效教學」、「獲致工作成就」, 能使學生「有效學習」、「學得更好」、 「習得快樂」 的教學策略、手段、活動等。. 综言之 ……. 個人認為,「整合性讀寫能力」與其說是ㄧ種

Download Presentation

關於「整合性讀寫能力」計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關於「整合性讀寫能力」計畫 大溪國小 林慧萍

  2. 關於「整合性讀寫能力」,我們的疑惑…… • 從「工具性」到「整合性」,我們在探索什麼? • 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能力以面對「他們」未來的世代 …… • 教師角色的困境與擔憂…… • 回到課堂,我們該做什麼?

  3. 我對「整合性讀寫能力」的解讀 • 所有ㄧ切, 能使老師「有效教學」、「獲致工作成就」, 能使學生「有效學習」、「學得更好」、 「習得快樂」 的教學策略、手段、活動等。

  4. 综言之…… • 個人認為,「整合性讀寫能力」與其說是ㄧ種 教學實驗方案,倒較傾向是一種「教育哲學觀」、 「教學思維」的轉化。 它提醒教學者因應時代的轉變,教學者的「教學思維」也應隨著轉化。

  5. 身為教學者該「轉化」哪些事情? •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轉化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計、學生評量等。 • 對教科書、教材、教學媒體、資訊媒體的解讀以及「轉化」成課程設計的一部份。 • 更迫切的是……,我們必須「轉化」我們對「學習」與「教學」的重新看待。

  6. 我們對「教學」定義的迷思 • 教學≠不停的講 • 教學≠不停的灌輸知識 • 教學≠不停的測驗、評量 • 教學≠不停的寫作業 • 教學≠不停的批改 • 教學≠不停的趕進度 • 教學≠不停的讀 • 教學應該有更多的停留、欣賞

  7. 想想,2030年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回頭檢視我們現行的教科書與授課內容、方式,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 這些能力的根基在哪裡? 學習動機、追求成就、習得快樂、公民責任~ 為什麼必須學習? ※ 疑惑? 「搓」與「蹉」分別注音、造詞,再將兩詞造句。

  8. 讀寫能力與素養 台東大學 汪屢維 教授

  9. 讀寫能力與素養的定義1/4 • 讀寫素養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印製或書寫的素材,去辨識、理解、詮釋、創作、溝通及計算的能力。讀寫素養包含一系列的學習,以協助個人實現其目標、發展其知識與潛能,並充分參與社區及社會生活。(Adult literacy, 2011; UNESCO Education Sector, 2004)

  10. 讀寫能力與素養的定義2/4 •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understand, interpret, create, communicate and compute, using printed and written materials associated with varying contexts. Literacy involves a continuum of learning in enabling individual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to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and potential, and to participate fully in their community and wider society. (Adult literacy, 2011; UNESCO Education Sector, 2004)

  11. 讀寫能力與素養的定義3/4 • 讀寫素養是一種特定的能力及行為模式。它指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中,理解並運用書面資訊的能力;人們藉著這項能力,得以在家庭、工作及社區中,實現自己的目標,並發展自己的知識與潛能。(Definition of literacy, 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Literacy [NAAL], 2011; Kirsch, 2001)

  12. 讀寫能力與素養的定義4/4 • Literacy is defined as a particular capacity and mode of behavior: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mploy printed informa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at home, at work and in the community – to achieve one’s goals, and to develop one’s knowledge and potential. (Definition of literacy, 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Literacy [NAAL], 2011; Kirsch, 2001)

  13. 對前述兩項定義的分析1/2 • 是習得的特定能力與行為模式 • 涉及對印製或書面素材的理解與運用 • 是有目的的行為,其目的包括: • 實現個人目標 • 發展個人知識與潛能 • 充分參與社區及社會生活

  14. 對前述兩項定義的分析2/2 • 需表現多層面與多層次的技能,包括:辨識、理解、詮釋、創作、溝通及計算等 • 需能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情境及各項活動中,包括: • 個人生活 • 家庭生活 • 社會及公民生活 • 經濟及職業生活

  15. 21世紀生活所需的讀寫能力與素養 • 從生活所需的讀寫任務性質來看 • 從完成讀寫任務所需用到的技能來看 • 從讀寫活動的歷程來看

  16. 讀寫任務的性質 • 文章讀寫:對連續性文本的讀寫 • 文件讀寫: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讀寫 • 量化資訊讀寫:處理文本中有關數量、計算等訊息 • 分析推理與解決問題的讀寫:對文本中的訊息進行分析推理或問題解決的思考 • 電子化文本讀寫:對多向文本(超文本hypertext)、動態文本等具備電子化文本特性素材的讀寫

  17. 關鍵的讀寫技能1/2

  18. 關鍵的讀寫技能2/2

  19. 讀寫活動歷程的性質 • 主動性 • 目的性 • 互動性 • 多樣態 • 思考性

  20. 整合性讀寫的基本性質 • 工具性:讀寫素養是探究的工具(tools for enquiry) • 功能性:透過聽、說、讀、寫進行溝通 • 思考性 • 高層次思考 • 意義建構 • 跨領域性 • 多樣(多元)性 • 統整性

  21. 整合性讀寫的「整」,整在哪裡? • 讀、寫、思的整合 • 領域共通性及領域特定性的整合 • 教材與教法的整合 • ...

  22. 整合性讀寫希望特別看重些什麼? • 深度 • 廣度 • 均衡 • 精緻 • 系統 • ...

  23. 概念基礎 •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content areas/language in context • Multi-literacies • Academic reading and writing •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meaningful learning

  24. 構想源起 • 對小學教科書文本的研究 • PIRLS及PISA閱讀成就評量的刺激 • 對大中小學學生學習的觀察與關懷 • 幾次赴歐美研修與考察或接待外籍學者時的交流心得

  25. 整合性讀寫教學需要注意的一些面向 • 讀寫動機的提升 • 讀寫習慣的養成 • 讀寫方法與策略的發展 • 讀寫文本結構的分析與掌握 • 讀寫內容的深層或多層次解讀 • ...

  26. 讀寫指導的幾個切入途徑 • 從識字與基本語意理解著眼 • 如:曾世杰、陳淑麗等所推動的語文補救教學模式、phonics approach • 從文本分析著眼 • 如:吳英長、洪文珍、洪文瓊等所指導的深度文本分析模式 • 從提升思考能力著眼 • 如:楊茂秀、毛毛蟲等所提倡的兒童哲學、有機教學模式 • 從強化學生意義建構能力著眼 • 如:林文韵等所推動的全語文教學模式、whole language approach • 其他

  27. 相容,而非相左 • 互補,而非互斥

  28. 請大家集思廣益的議題: • 如何整合現有強化學生語文能力與素養的各種方案,使其互相支援,充分發揮效益? • 如何在不過度增加教師及學校負擔的情況下,增進縣內學校及教師工具性語文能力及素養指導的功力及效能? • 如何將相關的構想整合成一個大家覺得值得長期推動的自主方案,以提升本縣學生基礎工具性語文能力及素養,以增進其就學及就業的競爭力? • 其他大家覺得值得討論的議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