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第一章 三角

第一章 三角. 1-5三角測量. 目錄. 1-5三角測量 甲 ﹑ 測量相關名詞 乙 ﹑ 三角函數值表 丙 ﹑ 利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值 丁 ﹑ 平面與立體測量. 請看課本 p.66. 三角學創始於西元前約 150 年 , 為當時觀測星星的需要所發展出來的 , 用以作為研究天文的工具 , 而今三角學已廣泛地應用於天文 ﹑ 地理 ﹑ 航海 ﹑ 物理 ﹑ 建築 ﹑ 工程 ﹑ 測量等. 例題 1. 隨堂練習 1. 下一主題. 甲 ﹑ 測量相關名詞. 請看課本 p.66.

ete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三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三角 1-5三角測量

  2. 目錄 • 1-5三角測量 • 甲﹑測量相關名詞 • 乙﹑三角函數值表 • 丙﹑利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值 • 丁﹑平面與立體測量

  3. 請看課本p.66 • 三角學創始於西元前約150年, 為當時觀測星星的需要所發展出來的, 用以作為研究天文的工具, 而今三角學已廣泛地應用於天文﹑地理﹑航海﹑物理﹑建築﹑工程﹑測量等. 例題1 隨堂練習1 下一主題

  4. 甲﹑測量相關名詞 請看課本p.66 • 在測量時, 我們常要描述物體的仰角﹑俯角與方位, 因此, 我們先介紹這些常用的名詞. • 仰角:眼睛往上看目標物時, 視線與水平線間的夾角稱為仰角. • 俯角:眼睛往下看目標物時, 視線與水平線間的夾角稱為俯角. 例題1 隨堂練習1 下一主題

  5. 請看課本p.66 • 方位:一般大家熟悉的方位有東﹑西﹑南﹑北四個主要的方位, 若要更精準指出目標物的方位時,則須再配合角度的說明. 我們以右圖為例說明: • 若觀測者在原點O, 則 • A點的方位為北30˚東(或東60˚北), • B點的方位為北70˚西(或西20˚北), • C點的方位為南40˚西(或西50˚南), • D點的方位為東45˚南(或東南方). 例題1 隨堂練習1 下一主題

  6. 例題1 請看課本p.67 某天, 阿源與阿華利用假日到高雄東帝士摩天大樓附近逛街時, 由於最近剛學過三角測量, 因此想要測量東帝士摩天大樓的高度. 他們在地面上的A點位置測量樓頂C的仰角為45˚,接著面向大樓的方向前進160公尺後到達D點,再測得樓頂C的仰角為60˚, 試問他們測得東帝士摩天大樓的高度為多少公尺? 例題1 隨堂練習1 返回 下一主題

  7. 例題1 請看課本p.67 • 解: • 設樓高   = x公尺, • (a) 在△CAB中, tan 45˚ = • (b) 在△CDB中, tan 60˚ = 例題1 隨堂練習1 返回 下一主題

  8. 東帝士摩天大樓於1997年建成, 共85層樓, 實際高度為347.5公尺, 連同電訊桿的高度達378公尺. (1.732) 例題1 請看課本p.67 • 解: 故東帝士摩天大樓高度為 240+80 公尺 (約379公尺).  例題1 隨堂練習1 返回 下一主題

  9. 隨堂練習1 請看課本p.67 小華家住在E棟大樓的某一樓層, 某天, 他從家裡的窗口, 測得對面F棟大樓樓頂的仰角為30°, 又測得樓底的俯角為45°, 已知這兩棟大樓相距30公尺, 求F棟大樓的高度. • 解: • 依題意先繪製一略圖, 如右圖所示, • (1) 在△DBP中, tan30° = 例題1 隨堂練習1 返回 下一主題

  10. 隨堂練習1 請看課本p.67 小華家住在E棟大樓的某一樓層, 某天, 他從家裡的窗口, 測得對面F棟大樓樓頂的仰角為30°, 又測得樓底的俯角為45°, 已知這兩棟大樓相距30公尺, 求F棟大樓的高度. • 解: • (2) 在△CBP中, tan45° = • 即F棟大樓的高度為 公尺. 例題1 隨堂練習1 返回 下一主題

  11. 請看課本p.68 • 例題1及其隨堂練習中, 測量所得到的角度都是30˚, 45˚, 60˚ 等特別角, 但是在一般的測量時, 所測得的角度很少是特別角, 因此為能符合實際情況, 底下我們來介紹三角函數值表及如何利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值. • 註:就sin A而言, 由於每給定∠A的度數, sin A也會隨之確定, 所以根據函數的定義可知 sin A是∠A的函數, 我們稱 sin A為∠A的正弦函數. • 同理 cos A, tan A, 也都是∠A的函數, 分別稱之為餘弦函數﹑正切函數. 回顧函數的定義若f為兩變數x與y之間的對應關係, 且對每一個x值, 有而且僅有一個y值與之對應, 則稱f為一函數, 記為y= f (x). 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下一主題

  12. 請看課本p.68 • 我們應用第23頁隨堂練習的概念, 配合方格紙與量角器, 設計了一個多用途的「量角器三角測量板」於書末, 同學可依說明操作, 進而求得測量物的仰(俯)角及其三角函數的近似值.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下一主題

  13. 1˚ = 60'. 乙﹑三角函數值表 請看課本p.68 • 為了使角度的測量更精確, 我們將1度等分為60分, 再將1分等分為60秒, • 即1度 = 60分, 記作 1˚ = 60' , • 1分 = 60秒, 記作 1' = 60". • 例如:63度24分50秒, 記作63˚ 24' 50". 56.3˚ = 56˚ + 0.3˚ • = 56˚ + 0.3 × 60' • = 56˚ 18'.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下一主題

  14. 請看課本p.68 • 本書附錄中的「三角函數值表」列出從0˚到90˚間, 每個間隔都是10'的sin, cos, tan的函數值, 大多為近似值, 其表格內容介紹如下: • 三角函數值表共有四行. • 左起第一行, 由上而下, 角度依次為0˚ 00' , 0˚ 10' ,  , 89˚ 50' , 90˚ 00'. • 最上一列, 左起第二行到第四行, 依次為sin, cos, tan各函數符號, 這些函數符號下面的數, 就是該函數在最左一行的角度所對應的函數值.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下一主題

  15. 三角函數值表中, 除了下表所列出的值外, 其餘皆為 近似值. 請看課本p.69 • 註:從三角函數值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0°≤θ ≤90°時,sinθ與tanθ的函數值,皆隨著角度θ增大而增大,而cosθ的函數值,則隨著角度θ增大而減小. 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下一主題

  16. 例題2 請看課本p.69 試利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 求sin 37˚. 若tan=0.7627, 求銳角θ. • 解: • 將附錄一的三角函數值表, 節錄部分如下: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返回 下一主題

  17. 例題2 請看課本p.69 試利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 求sin 37˚. 若tan=0.7627, 求銳角θ. • 解: • 找到sin的直行與37° 00的橫列銷交位置 • 的數0.6018, 即表示sin37°≈0.6018. • 從tan那一行往下找, 直到找到0.7627. • 0.7627是tan的直行與37° 20 的橫列相交位置 的數. • 即表示tan37°20' ≈ 0.7627, 所以θ ≈ 37° 20'.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返回 下一主題

  18. 隨堂練習2 請看課本p.70 試利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 求cos78°10'. 若sinθ = 0.3393, 求銳角θ. • 解: •  找到cos的直行與78°10'的橫列相交位置 的數0.2051, 即表示cos78°10' ≈ 0.2051. • 從sin那一行往下找, 直到找到0.3393, • 而0.3393是sin的直行與19°50'的橫列 相交位置的數. • 即表示sin19°50' ≈ 0.3393, 所以θ ≈ 19°50'. 前一主題 例題2 隨堂練習2 返回 下一主題

  19. 請看課本p.70 • 若我們要查的三角函數值, 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中找不到, 則可仿照第一冊對數表的線性內插法來估算. • 底下我們就以例題來說明, 如何利用線性內插法, 求三角函數值的近似值. 前一主題 例題3 隨堂練習3 下一主題

  20. 例題3 請看課本p.70 試利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及內插法, 求sin 35˚ 43' 的近似值. • 解: • 由於35˚ 43'不在三角函數值表中, 因此先查 sin 35˚ 40'  0.5831 與sin 35˚ 50'  0.5854. 設sin 35˚ 43' = y, • 則  = y − 0.5831, 如右圖所示. • 由於35˚ 40' 與35˚ 50' 兩個角度非常接近, • 因此 = y − 0.5831, 前一主題 例題3 隨堂練習3 返回 下一主題

  21. 內插法:以D點的y值做為P點y值的近似值. 利用 例題3 請看課本p.70 試利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及內插法, 求sin 35˚ 43' 的近似值. • 解: • 又因為 △ADE~△ABC, • 所以 • 整理得  = ×0.0023=y − 0.5831, • 解之得y 0.58379  0.5838, • 所以sin 35˚43'  0.5838.  前一主題 例題3 隨堂練習3 返回 下一主題

  22. 請看課本p.71 • 我們可將例題3簡化列表如下: • 由上表可列式如下: • 即可求得 sin 35˚ 43' 的近似值. 前一主題 例題3 隨堂練習3 返回 下一主題 下一主題

  23. 隨堂練習3 請看課本p.71 試利用附錄的三角函數值表及內插法, 求cosθ = 0.7817的銳角θ之近似值. • 解: • 由於0.7817不在三角函數值表中, • 因此先查cos38°30' ≈ 0.7826 • 與cos38°40' ≈ 0.7808. • 設θ = 38°x', 列表如右: • 得 • 解之得x = 35, 所以θ ≈ 38°35'. 前一主題 例題3 隨堂練習3 返回 下一主題

  24. 丙﹑利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值 請看課本p.71 • 求三角函數值, 除了查三角函數值表外, 我們也可利用電腦作業系統中所提供的小算盤來求得, 說明如下: • 由開始/程式集/附屬應用程式/小算盤, 呼叫出小算盤. 前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25. 請看課本p.71 • 由小算盤的功能列選擇檢視/工程型將之切換到工程型計算系統: 前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26. 請看課本p.72 • 確定操作狀態如上圖中在十進位及度度量(Deg)狀態. • 鍵入所要求的三角函數, 如: 前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27. 丁﹑平面與立體測量 請看課本p.72 • 底下, 我們應用本章所學的三角學, 來處理一般的測量問題. 前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28. 例題4 請看課本p.72 阿源於板橋火車站候車時, 走到樓上參觀, 並利用自備的三角簡易測量工具(如本書末的操作)測得對面約300公尺遠的臺北縣政府樓頂之直昇機停機坪的仰角為18°, 以及一樓樓底的俯角為8°, 試根據阿源測得的資料, 求直昇機停機坪離地面的高度.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29. 例題4 請看課本p.72 • 解: • 如題目圖所示, • 在△PAB中, • 在△PBC中, • 又查表得tan18°  0.3249, tan8°  0.1405, •  300.0.3249 = 97.47, •  300.0.1405 = 42.15.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0. 例題4 請看課本p.72 • 解: • 97.47+42.15=139.62, • 所以直昇機停機坪離地面的高度約為139.62公尺. 臺北縣政府大樓為地上三十三層﹑ 地下四層的大樓, 高度為140.5公尺. 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1. 隨堂練習4 請看課本p.73 • 臺北縣消防局有全國最高的雲梯消防車, 其梯臂最多可伸長72公尺, 其底座離地1.5公尺, 當梯臂完全展開且與地面的夾角為75°時, • 求梯頂離地面的高度.(四捨五入後求到整數) • 若大樓的每一層樓高3公尺, 此時梯臂最高可至第幾層樓?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2. 隨堂練習4 請看課本p.73 • 臺北縣消防局有全國最高的雲梯消防車, 其梯臂最多可伸長72公尺, 其底座離地1.5公尺, 當梯臂完全展開且與地面的夾角為75°時, • 求梯頂離地面的高度.(四捨五入後求到整數) • 解: •  • 查表得sin75°0.9659, • 所以  72 × 0.9659 = 69.5448, • 即   69.5448 + 1.5 = 71.0448, • 故梯頂離地面的高度約為71公尺.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3. 隨堂練習4 請看課本p.73 • 臺北縣消防局有全國最高的雲梯消防車, 其梯臂最多可伸長72公尺, 其底座離地1.5公尺, 當梯臂完全展開且與地面的夾角為75°時, • 若大樓的每一層樓高3公尺, 此時梯臂最高可至第幾層樓?  • 解: •  因為71 ÷ 3 = 23.66 , • 所以梯臂最高可至第24層樓.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4. 例題5 請看課本p.73 • A, B兩地的距離. • 當兩邊的施工人員分別沿著動線AP與BQ施工時(點A, P, Q, B在同一線上), ∠CAP與∠CBQ的角度應保持多少度, 才能使兩邊的施工人員在山的內部會合. A, B兩地分別在山的東西兩側,今想挖一條筆直的隧道連接兩地,為了節省時間, 想從A, B兩地同時開挖, 然後在山的內部會合,如右圖. 若C地位於山的南方, 與A, B兩地的距離分別為5公里與8公里,且測得∠ACB = 60˚, 試求: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5. 例題5 請看課本p.73 A, B兩地分別在山的東西兩側,今想挖一條筆直的隧道連接兩地,為了節省時間, 想從A, B兩地同時開挖, 然後在山的內部會合,如右圖. 若C地位於山的南方, 與A, B兩地的距離分別為5公里與8公里,且測得∠ACB = 60˚, 試求:A, B兩地的距離. • 解: • 在△ABC中, • 由餘弦定理得  =52+82-2 · 5 · 8 · cos 60˚ • = 89-2 · 5 · 8 · = 49, • 所以   = 7, 即A, B兩地的距離為7公里.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6. 例題5 請看課本p.73 • 當兩邊的施工人員分別沿著動線AP與BQ施工時(點A, P, Q, B在同一線上), ∠CAP與∠CBQ的角度應保持多少度, 才能使兩邊的施工人員在山的內部會合. • 解: • 在△ABC中, • 由餘弦定理得 cosB =  0.7857, • 查表知 cos38˚ 10'0.7862, cos38˚ 20'0.7844,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7. 例題5 請看課本p.74 • 當兩邊的施工人員分別沿著動線AP與BQ施工時(點A, P, Q, B在同一線上), ∠CAP與∠CBQ的角度應保持多少度, 才能使兩邊的施工人員在山的內部會合. • 解: •  由內插法得 • 得 x = 13,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8. 例題5 請看課本p.74 • 當兩邊的施工人員分別沿著動線AP與BQ施工時(點A, P, Q, B在同一線上), ∠CAP與∠CBQ的角度應保持多少度, 才能使兩邊的施工人員在山的內部會合. • 解: •  所以∠B  38˚ 13', • 故∠A  180˚ – 60˚ – 38˚ 13' = 81˚ 47', • 所以當∠CAP 81˚ 47', ∠CBQ  38˚ 13' 時, 才能在山的內部會合.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39. 隨堂練習5 請看課本p.74 • 在雷達站A處觀察以定速直線行駛的一船, 於中午12點15分, 測得該船在北55˚西的P處, 於下午2點15分, 測得該船在北65˚東的Q處, 若雷達站A與P, Q分別相距30公里與50公里, 試求: • 的距離. • 船航行的方向. • 解: • 在△APQ中, ∠PAQ = 120°, • 由餘弦定理得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0. 隨堂練習5 請看課本p.74 • 在雷達站A處觀察以定速直線行駛的一船, 於中午12點15分, 測得該船在北55˚西的P處, 於下午2點15分, 測得該船在北65˚東的Q處, 若雷達站A與P, Q分別相距30公里與50公里, 試求: • 的距離. • 船航行的方向. • 解: •  • 所以  =70(公里).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1. 隨堂練習5 請看課本p.74 • 船航行的方向. • 解: • 設∠APQ = θ, 由餘弦定理得 •  0.7857, • 由例題6知θ  38°13', • 又因為∠APB = 90°  55° = 35°, • 所以∠BPQ 38°13'  35° = 3°13', • 故船航行的方向約為東3°13'北.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2. 例題6 請看課本p.74 小明與小華想要測量總統府中間樓頂的高度, 由於憲兵不讓兩人靠近總統府, 因此小明與小華只好在總統府前方的凱達格蘭大道上觀測. 此時, 總統府中間樓頂的方位在小明的北55˚東, 在小華的北35˚西, 而小明測得其仰角為45˚;小華測得其仰角為30˚, 又兩人相距120公尺. 設總統府中間樓頂的高度為x公尺.試以x表示小明與總統府中間正門的距離. 試以x表示小華與總統府中間正門的距離. 求總統府中間樓頂的高度.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3. 例題6 請看課本p.75 試以x表示小明與總統府中間正門的距離. • 解: • 設D為總統府的中間樓頂, 且垂直於地面 的垂足為C, A與B分別為小明與小華的 觀測點, 如右圖. • 在△ACD中, • tan 45˚ =   又  = x, • 所以 1 =   即  = x, • 故小明與總統府中間正門的距離為x公尺.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4. 例題6 請看課本p.75 試以x表示小華與總統府中間正門的距離. • 解: • 在△BCD中, tan30°=, 又  = x, • 所以 即 • 故小華與總統府中間正門的距離為  x公尺.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5. 例題6 請看課本p.75 求總統府中間樓頂的高度. • 解: • 由於總統府中間樓頂的方位在小明的 北55˚東及在小華的北35˚西, 所以 ∠ACB = 90˚, • 即△ABC為直角三角形, • 由畢氏定理得 • 整理得 • 所以 x = 60, • 故總統府中間樓頂的高度為60公尺. 總統府為五層樓的建築物, 建於西元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這棟建築曾遭到轟炸而嚴重毀損. 臺灣光復後,在民國35年重建完成, 實際高度約為60公尺. 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6. 隨堂練習6 請看課本p.75 公園有一塔, 塔高不滿80公尺, 甲在塔的正西方A點, 測得塔頂的仰角為30°, 然後往東30°南方向前進100公尺至B點, 又測得塔頂的仰角為45°, 試求塔的高度. • 解: • 依題意先繪製略圖, 如右圖. • 設塔高為h公尺, • 因為△APQ與△BPQ皆為直角三角形,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7. 隨堂練習6 請看課本p.75 公園有一塔, 塔高不滿80公尺, 甲在塔的正西方A點, 測得塔頂的仰角為30°, 然後往東30°南方向前進100公尺至B點, 又測得塔頂的仰角為45°, 試求塔的高度. • 解: • 在△ABQ中, 由餘弦定理得 • 整理得h2 – 150 h + 5000 = 0, • 因式分解得(h – 50)(h – 100) = 0,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8. 隨堂練習6 請看課本p.75 公園有一塔, 塔高不滿80公尺, 甲在塔的正西方A點, 測得塔頂的仰角為30°, 然後往東30°南方向前進100公尺至B點, 又測得塔頂的仰角為45°, 試求塔的高度. • 解: • 所以h = 50或h = 100, 又塔高不滿80公尺, 故塔的高度為50公尺.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49. 例題7 請看課本p.76 如右圖, P, Q, R為一條筆直公路上的三點, 且 公尺, 設公路旁有一大型的廣告看板, 今有人駕車行駛在公路上, 且由P, Q, R觀測看板頂端A所得的仰角分別為30˚, 45˚, 60˚, 設A在地面上的垂足為B且   x公尺, 試以x表 求廣告看板的高度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50. 例題7 請看課本p.76 試以x表 • 解: • 由於△PAB, △QAB, △RAB皆為 直角三角形, • 所以 前一主題 返回 下一主題 例4 隨4 例5 隨5 例6 隨6 例7 隨7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