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06 Views
下一頁. 第二節 物理學與科學的關係 - 一 -0. 一、物理學與基礎科學的關係.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基礎科學的關係. 物理學與數學 物理學與化學 物理學與生物學 物理學與天文學 物理學與地球科學.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數學. 數學源自於人類對數目的觀念,其本質是抽象的,與自然現象間並無必然的關係,所以不屬於自然科學的一環,而稱為 純科學 。.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數學. 物理理論的演繹與物理定律的陳述,必須用到數學式才能精確的表達其意涵。
E N D
下一頁 第二節 物理學與科學的關係-一 -0 一、物理學與基礎科學的關係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基礎科學的關係 • 物理學與數學 • 物理學與化學 • 物理學與生物學 • 物理學與天文學 • 物理學與地球科學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數學 • 數學源自於人類對數目的觀念,其本質是抽象的,與自然現象間並無必然的關係,所以不屬於自然科學的一環,而稱為純科學。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數學 • 物理理論的演繹與物理定律的陳述,必須用到數學式才能精確的表達其意涵。 • 數學是研究物理的利器,而物理研究也能產生新的數學。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數學:牛頓 節目錄 圖片出處:94年9月12日擷取於網站http://www.astron.sh.cn/picbase/fame/fame.html
上一頁 下一頁 牛頓(Issac Newton ,1642-1727 ) 牛頓在創建天體力學理論的過程中,發明了微積分,並據此從理論上證明了行星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而清楚解釋了隱藏在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行星運動定律背後的基本物理原理。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化學 • 在科學家完全了解原子結構之前,化學與物理間的分界是相當模糊的。 • 直到原子結構被了解後,才有了明顯的改變。 • 但是儘管如此,這兩個學門間仍是有著密切的關係。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化學:拉塞福 節目錄 圖片出處:大美百科全書第24冊,光復書局,民國84年,P.50
上一頁 下一頁 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 • 最早發現自鈾元素放射出三種射線。 • 第一個證實原子核存在的學者。 • 研究是屬於原子核物理的範疇。 • 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生物學 • 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有生命的個體,而物理學則是以無生命的物質為對象。 • 不同領域的科學合作時,卻可能促成突破性的科學進展。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生物學 • 近代的分子生物學希望從微觀的角度,了解何種交互作用能決定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複雜行為,這種切入問題的觀點,與近代物理的觀點是不謀而和的。 • 對生命現象機制的了解,將有賴於物理上的重大突破。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生物學:DNA 發現的過程 節目錄 圖片出處:Wallace, R. A., G.. P. Sanders, R. J. Ferl. 1996. Biology. Hap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p.264.Fig.12.6
上一頁 下一頁 • 華生是生物學家,而克立克是物理學家。 • 發現DNA 的結構。 • DNA 的X 射線繞射圖片啟發。 • X 射線繞射則是物理學中發展出來的技術。 • 合作被稱為「生物與物理的完美互補」。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天文學 • 人類自古便對蒼穹的宇宙充滿了好奇心。 • 因此古天文學的最早觀星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 • 天文思想的大革命,直到文藝復興時代,才展開序幕。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天文學:哥白尼 圖片出處:大美百科全書第7冊,光復書局,民國84年,P.391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 • 受到文藝復興新思想的激勵,提出了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天體理論。 • 使科學思想從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 天文學的發展導致了力學的誕生。 • 物理的理論與發展出來的技術,也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地球科學 • 宇宙的神秘面紗,充滿著許多我們不解的謎題。 • 藍色星球-地球,也像宇宙一般,存在許多我們尚待努力解決的問題。 • 將物理應用在地球研究上的科學,稱為地球物理。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地球物理: 地球科學需以物理理論為基礎來進行分析。 節目錄 圖片出處:竹內 均著,牛頓科學叢書1 基礎科學,牛頓雜誌社,1984年9月,P.37
上一頁 下一頁 地球物理 • 地震學:研究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性質 及其應用。 • 重力學:研究地球重力的性質及其分布。 • 地磁學:研究地球磁場的來源及其性質。 • 地電學:研究地球電場的分布及其應用。 • 地熱學:研究地球表面及內部溫度的分布、地球內部的熱流、熱能。 • 廣義上,還包含大氣科學及海洋科學。 節目錄
下一頁 第二節 物理學與科學的關係--二 -0 二、物理學與應用科學的關係 節目錄
下一頁 應用科學 • 將自然科學的原理加以組合,並應用於特定目的,而為人類提供服務的科學,稱為應用科學。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圖1-7 羅馬圓形競技場 物理學與醫學 • 血壓計、靜脈注射、X 射線、正子斷層掃描 (PET)、磁振造影 (MRI) , 都是根據物理理論設計出來的。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正子斷層掃描 (PET) 將可釋放正子(正電子)的放射性物質,利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入人體中,以儀器記錄正子與周圍電子相遇時所放出的光線,再用電腦將數據轉為三個互相垂直切面的圖像。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環境科學 • 汙染的監控與去除為例: • 安裝在人造衛星上的分光儀,分析大氣中懸浮粒子的光譜,以了解空氣汙染的情況。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環境科學 • 汙染的監控與去除為例: • 將滲透性很強的奈米粒子打入地下,使其快速滲入土壤及水中,以中和有毒物質,去除水源汙染。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太空科學 • 利用衛星對地表的掃瞄來分析地球資源的分布。 • 利用雷達技術來研究電離層的性質。 • 運用電漿物理的知識來分析太陽風與行星磁場的關係。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建築&土木工程 • 早年依賴經驗累積建築技術。 • 現代工程師在力學及材料力學發展成熟之後,利用電腦,將力學理論與經驗公式適當組合,便能夠模擬出更安全與經濟的建築物。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物理學與電機&電子工程 • 電機與電子工程的課程,是由物理理論所延伸出來的。 • 電力工程、通訊工程早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型態。 • 半導體物理的電子工程,更將我們帶入了全新的電子時代。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圖1-7 羅馬圓形競技場 物理學與生活 • 生活中處處是物理。 • 生活中無處不物理。 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節目錄 教學檢驗 教學檢驗 下面有關物理理論與實用技術發展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新理論的發展,會促成新的技術 (B)新的技術發展,會造成新理論的出現 (C)沒有理論研究,技術也能獨力發展 (D)理論與技術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E)理論研究是技術發展的基石。
上一頁 下一頁 節目錄 教學檢驗 教學檢驗 哪一位科學家發現X光,為往後物質結構的分析、醫學的治療等,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A)楊氏 (B)侖琴 (C)湯木生 (D)拉塞福 (E)居禮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