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28 Views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学科课程 整合的学与教应用反思. 黄山市徽州区第一中学 凌荣寿.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倾向.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E N D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学科课程 整合的学与教应用反思 黄山市徽州区第一中学 凌荣寿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倾向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1.1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是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系统三个要素 :教师、学生、教材 现代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多教学媒体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有关e-Learning概念的权威论述。综合该白皮书中多处论述的观点所得出的关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三个要素: 1.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数字化学习的条件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3.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CAI阶段: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 计算机辅助学习 IITC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6.1 观念转变是整合的先导条件 6.2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2.1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6.2.2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6.1 观念转变是整合的先导条件 6.2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3 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6.3.1教学资源的丰富是整合的重要条件 6.3.2 如何进教学资源建设 6.3.2.1拿来主义: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资源 6.3.2.2购买资源库 6.3.2.3教师自己制作
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6.1 观念转变是整合的先导条件 6.2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3 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6.4.结合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6.4.1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的模式探讨 教师知识呈现的变革;知识来源的多样化;媒体作用的变化 6.4.2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的整合具体模式 教师教学工具 ;学生认知工具 ;环境构建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讲座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