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52 Views
東西文化的交流. 指導老師:陳秀卿 第二組 組長: 4950J085 林泰嘉 ( 口述 ) 組員: 4950J014 林遠哲 ( 口述 ) 4950J135 林哲輝 ( 撰寫 ) 4950J107 楊育德 ( 撰寫 ) 4950J106 楊士仁 ( 撰寫 )
E N D
東西文化的交流 指導老師:陳秀卿 第二組 組長:4950J085 林泰嘉 (口述) 組員:4950J014 林遠哲 (口述) 4950J135 林哲輝 (撰寫) 4950J107 楊育德 (撰寫) 4950J106 楊士仁 (撰寫) 4961J015 陳和安 (撰寫) 4950J094 李晟維 (撰寫)
前言 • 「人類產生後,在不同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中生存競爭,就有不同的文化產生,鄰近小文化群融合起來,成為中文化群,又各自發展在與當地中文化在融合成為大文化群,就是地球文化的大同時代」(周平、沈茶英,1999) • 西方-西域、中東、歐洲基督教地區 • 東方-漢唐、元、明清
絲路 • 原名:絲綢之路 (又稱對話之路 ) • 路徑: (本圖片轉摘自西域記風塵一書所附贈之地圖)(老夫子 旅遊Bolg)
元代基督教傳教士的來華 • 元朝時期因為蒙古人的三次西征,而再次打開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征打破了歐洲的封建制度,此時歐洲人極度想將基督教傳來中國靠著當時的”多名我會”、”方濟各會”兩修會的努力派遣了教士來到了中國,教士是以[遊記]記述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明清以來中西文化交流史 社會變革的實質是文化形態的轉化,文化的傳播在文化形態的轉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都只有在傳播交流中才獲得新的創造契機。於明清的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從物質層面到心理認知層面,對西方文化進行了有選擇的攝取,發展了中國的現代化運動。明清以來的中西文化交流,形成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它蘊涵了改變中國文化的多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的活動。從宏觀與微觀的雙重角度,講述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即16世紀末17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初)的300餘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演變,重點在分析中國社會所受到的西方的影響及文化界的回應。
西方傳教士東來的原因/背景 • 新航路之發現 • 宗教改革 • 來自東方的誘惑 • 遠洋航海事業地理大發現對於人類文化交流的意義 • 澳門在中西文化互動中的地位。
舉例 唐代-李白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泰安縣北),家居綿州昌明縣(今四川省彰明縣)青蓮鄉朝廷當官,唐代著名詩人 唐代在東西交流所產生人才、詩人。 現代-北京奧運 助進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