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968 Views
第一章 衣领结构. 第一节 衣领结构分类. 一、按衣领基本结构分类 ( 一 ) 无领 ( 二 ) 平领 ( 三 ) 立领 ( 四 ) 折领 ( 五 ) 衬衫领 ( 六 ) 翻驳领. ( 一 ) 无领 (领窝,领线,领口领,领圈):. 领线是衣领的基础,只有领 圈没有领面的领型; 简洁,现代,体现颈项的美. ( 二 ) 平 领. 也称扁领,平翻领. ( 三 ) 立领 :. 领面竖立在领圈上; 端庄,典雅, 具有东方情趣美. ( 四 ) 折领. 也叫连体企领,连翻领,立翻领。. ( 五 ) 衬衫领. 分体企领 带领座.
E N D
第一节 衣领结构分类 • 一、按衣领基本结构分类 • (一) 无领 • (二) 平领 • (三) 立领 • (四) 折领 • (五) 衬衫领 • (六) 翻驳领
(一) 无领(领窝,领线,领口领,领圈): 领线是衣领的基础,只有领 圈没有领面的领型; 简洁,现代,体现颈项的美
(二)平 领 • 也称扁领,平翻领
(三)立领: • 领面竖立在领圈上; 端庄,典雅,具有东方情趣美
(四) 折领 • 也叫连体企领,连翻领,立翻领。
(五)衬衫领 • 分体企领 • 带领座
(六)翻驳领: 是一种衣领和驳头连在一起,并向外翻折的领型; 根据领子和驳头的连接形式分类:平驳领,戗驳领,青果领 戗驳领 平驳领
二、按衣领变化结构分类 • (一) 抽褶领 • (二) 波浪领 • (三) 垂褶领 • (四) 连身领
三、按衣领领座侧部造型分类 • (一) 直立式:领座侧倾角等于90°。 • (二) 内倾式:领座侧倾角大于90°。 • (三) 外倾式:领座侧倾角小于90°。
第二节 衣领构成要素 • 衣领构成四部分 • 领窝部分 • 领座部分 • 翻领部分 • 驳头部分
第三节 无领 • 一、普通无领:
基本纸样的领口是表示领口的最小尺寸,因此亦称标准领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当选择小于标准领口的设计时,就缺乏合理性,即所有领型都要在前颈点、后颈点之外。基本纸样的领口是表示领口的最小尺寸,因此亦称标准领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当选择小于标准领口的设计时,就缺乏合理性,即所有领型都要在前颈点、后颈点之外。 • 这不意味着领口线的设计不能高于标准领口线,但必须适当扩展领口宽度。例如一字领的设计,必须在增加标准领口宽度的基础上,才能把前领口提高。
注意点: • 1、肩线弯曲。 • 2、中心线上一定要有斜丝,变形性最好。 • 3、中心线和领口线必须形成直角。 • 4、领深过小,无法作出垂荡效果。一般要先开大领口。 • 5、如果领口不大时,新领口线长度不能小于原来的领口线。
→ 拉开量以拉开后辅助线与衣身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为准。结构设计时,有两条辅助线,两处拉开的长度相等。 以1cm为等差,拉开量分别为:3cm(总6cm);4cm(总8cm);5cm(总10cm);6cm(总12cm);7cm(总14cm)。
(a) 拉开量3cm (b) 拉开量4cm (c) 拉开量5cm (d) 拉开量6cm (e) 拉开量7cm
第四节 平领 • 也叫平翻领,扁领。 • 平坦,领台很小。 • 领子底线与领口曲度达到吻合。使领座几乎全部变成领面贴在肩上。
在肩部搭位:搭位量=前肩线/4。 • 搭位量取值范围:0.5~5公分。 • 领宽相同的情况下,搭位量越大,底领尺寸越大。
平领变化: 有领台,必须得搭位。领宽8公分,搭位量2.5~3公分。
第五节 立领 • 1、立领的直角结构: 实际人体颈部造型呈下粗上细的圆锥体,颈部长度为1/3头长,9~10cm。
2、立领的钝角结构: • 翘度1~2公分。公式为领口和颈围之差的二分之一。
立领控制因素是起翘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领口开度和领高,以保证立领上口不影响颈部活动。立领控制因素是起翘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领口开度和领高,以保证立领上口不影响颈部活动。 • 起翘大时要注意: • ①领宽要窄。 • ②开大领口。
3、立领的锐角结构: • 装领线下弯。下弯越深,领上口线越离颈。加上领衬,立住。 • 如果再往下弯,变成折领,下弯到与领口线弧度一致,既而变成平领。
折领领台较高。折领控制因素是倒伏量,总领宽相同的情况下,倒伏量↑,领台↓,领面↑。折领领台较高。折领控制因素是倒伏量,总领宽相同的情况下,倒伏量↑,领台↓,领面↑。
合体的连体企领:较伏贴,立度较强。用一片做,∵底翘小,可以忽略。领面不能太大。合体的连体企领:较伏贴,立度较强。用一片做,∵底翘小,可以忽略。领面不能太大。
第七节 衬衫领(分体企领) • 用两片结构产生,是立领和折领的组合。 而折领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要用两片结构。
领面比领座小1cm左右。领口下移,起翘↑。 领面翘比底翘两倍稍小,平整,领面较为贴紧领座,造型较伏贴。
风衣领子穿用时领面需要经常立起,用于挡风遮雨,所以面翘增大,使领面外围线容量大而翻折方便,同时领面宽度适当增大,造型宽松自如。风衣领子穿用时领面需要经常立起,用于挡风遮雨,所以面翘增大,使领面外围线容量大而翻折方便,同时领面宽度适当增大,造型宽松自如。
第八节 翻驳领 • 一、结构特点:开口低,正规在腰线。领底和领面差较小,1cm左右。领座宽,一般固定在2.5-3之间。
二、倒伏量的确定方法 • 1、精确计算法 • 2、经验估计法
1、精确计算法 a:领座高 b:领面宽 c:后领弧线 d:后外领弧线 e:前外领弧线 f:领外口线
倒伏量关于翻折止点位置、领面宽与领座高之差、叠门宽三者的数学模型为:倒伏量关于翻折止点位置、领面宽与领座高之差、叠门宽三者的数学模型为: T=0.063X+0.018Y+0.994Z+1.381 (T为倒伏量;X为叠门宽;Y为翻折止点位置;Z为领面宽与领座高之差)
2、经验估计法 • 1、领面宽度:领面越宽,倒伏量越大。1cm/1cm。 • 2、驳点的高低:驳点越高,倒伏量越大。升高10cm增加0.5~1cm倒伏量。 • 3、面料性质:弹性越好,倒伏量越小。可用拔开,∴高档男西装倒伏量小。 • 天然、粗纺织物伸缩性大,倒伏量小。 • 人造、精纺织物弹性小,倒伏量大。 • 4、领子结构(款式):有领嘴的翻驳领在翻领时开口自然会张开,调节长度。没有领嘴的翻驳领,其调节容量的作用就不存在了。∴青果领的倒伏量大0.5~1cm。 • 5、造型:立度越好,倒伏量越小。
例1:翻领宽4.5,领座高3,驳点在腰上。倒伏量取3。例1:翻领宽4.5,领座高3,驳点在腰上。倒伏量取3。
例2:一粒扣西装,领座3,翻领4,驳点在腰线下5cm。倒伏量取2.5。例2:一粒扣西装,领座3,翻领4,驳点在腰线下5cm。倒伏量取2.5。
例3:青果领,领座2.5,翻领3.5。驳点在腰线。倒伏量3~3.5。例3:青果领,领座2.5,翻领3.5。驳点在腰线。倒伏量3~3.5。 标准青果领的过面纸样(贴边)是无接缝的,衣身的纸样仍采用肩领和翻驳领组合的结构。左右翻领连为一体,这时翻领与衣身在领口重叠的部分采用两种方法: A:把重叠部分在无接缝青果领贴边中去掉,然后把去掉的部分用另布加以补偿。 B:把青果领过面的贴边线设在领与颈窝重叠部分的切点上,使重叠部分划分在里子布纸样上得到补偿。
例4:双排扣戗驳头,领座2.5,领面3.5,驳点腰下5,倒伏量2~2.5。例4:双排扣戗驳头,领座2.5,领面3.5,驳点腰下5,倒伏量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