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胜利油田分公司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61.76亿元,在职职工总人数72193人。至2008年底,胜利油田已探明油田75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09.1亿立方米;投入开发油田72个,年生产能力27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9.36亿吨,约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1/5,生产天然气399.35亿立方米;累计实现税费2532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胜利油田一直是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产量大户、创利大户。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占中石化总产量的67%左右,占中石化东部油田的77%左右。2005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命名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一)国家经济转型迫切要求企业提升运行质量(一)国家经济转型迫切要求企业提升运行质量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正在向求质量、讲效益的创新型发展战略转变。胜利油田是中石化最大的直属企业,是国家原油生产第二大油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胜利油田有责任在提升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胜利油田提升运行质量,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发挥好大企业作用,担当其国家能源安全重任,确保国家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保持石油地质储量不断增长,积蓄油田发展后劲;三是控制生产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保持好的经济效益;四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绿色油田,和谐油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油田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和矛盾 胜利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多数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持续稳产面临压力越来越大,油田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不确定因素多,经营风险大,成本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日益增多的问题和矛盾,对油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胜利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被称为“世界石油地质大观园”。 二是油田内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是管理不够精细,投入、产出回报率不高。 四是油田生产以野外施工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措 施 勘探开发 工程一体化 资源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基础 提高采收率 管理常态化 产量是提升发展质量的保障 提升油田经济运行质量 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精细化 管理是提升发展质量的手段 科技创新 应用规模化 科技是提升发展质量的支撑 目 标 HSE管理 人本化 HSE管理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 应急管理 预案化 应急管理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点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控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着力实施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提高采收率工作常态化,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节点化,科技创新应用规模化,HSE管理人本化,应急管理预案化,全面提升油田经济运行质量,实现资源有效接替,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提升,达到储量、产量、投入、效益相匹配,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社会和谐,队伍稳定,民生改善。
(一)建立提升运行质量“六化”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提升运行质量的内容和目标(一)建立提升运行质量“六化”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提升运行质量的内容和目标 胜利油田把提升运行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首先,建立完善了运行组织管理体系。在油田层面上,成立了由油田主要领导任组长,油田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提升油田运行质量“六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营管理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提高采收率、重点项目运行、全员成本管理、技术创新、绿色生产6大支持保障项目组,明确了各保障小组的工作职责。
胜利油田提升运行质量“六化”管理领导小组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项目组 提高采收率项目组 重点项目 优化组 全员成本 管理项目组 技术创新 项目组 绿色生产 项目组 勘探管理处 开发管理处 采油工程处 石油工程处 生产管理部 科技处 规划计划处 经营管理部 财务资产处 安全环保处 技术监督处 科研机构 勘探系统单位 开发系统单位 石油工程系统单位 科研系统单位 生产保障系统单位 社区服务系统单位 其他单位
(一)建立提升运行质量“六化”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提升运行质量的内容和目标(一)建立提升运行质量“六化”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提升运行质量的内容和目标 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发展实际,瞄准国内外先进油气田经济运行目标,提出了胜利油田提升运行质量优化管理的目标体系: 1、资源有效接替:保持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以上,年增加可采储量2800万吨以上,保持储采平衡,发展后劲充足; 2、产量稳步增长:保持产量稳中有升,年生产原油2700万吨以上,开发指标逐步改善,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3%以内,开发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3、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成本有效控制,投资结构优化,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保持在30%以上,各项业务全面协调发展,提升油田整体经济实力; 4、安全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和谐油田、生态油田,员工素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保持在同行业前列,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确立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理念 1 (二)实施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保障储量与产量同步增长 勘探、开发、工程通过一体化研究、一体化部署、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运行,使勘探主动向开发延伸,开发提前介入油藏评价,把发现储量和开发评价、前期准备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更加高效的组织衔接和协调配合。
建立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运行机制 2 二是制定了一体化工作目标。 三是明确了一体化主攻方向。 四是建立了一体化运行例会制度。 五是落实了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考核机制。 着力寻找规模储量,加快油藏评价和储量向产量转化的步伐。实现新区、新带、新层系“三新”领域的勘探突破和发现,落实有效接替资源,提高储量动用率,有效控制发现成本和开发成本。 工作部署一体化 前期研究及油藏评价一体化 资料录取应用一体化 勘探开发与工程技术一体化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领导小组实行季度例会制度。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或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工作业绩突出,效果明显,区块探明储量规模达到500万吨以上; 通过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产能建设储量动用率达到70%以上,产能达标率达到93%以上; 石油工程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勘探开发技术瓶颈,应用效果显著。 一是油田成立了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领导小组。 为保证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油田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首席专家任副组长,机关相关部门、科研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一体化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实施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保障储量与产量同步增长
优化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运行 3 优化储量运行。 优化勘探与开发结合。 优化石油工程运行。 通过搭建勘探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地质、物探、钻井等专业高度融合,实施建议、初审、再审和终审四级把关,建立了复杂油气田区带勘探的精细决策模式,着力寻找规模优质储量。 勘探开发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合机制,统筹做好高精度三维地震、探井和评价井部署,开发紧跟勘探发现,使前期评价、技术攻关配套和先导试验更加及时充分。 从勘探开发技术需求出发,围绕“打得成、打得好、打得快”,超前介入方案井位设计,在钻井方案优化、密集丛式井绕障和提高固井质量等重点环节上强化运行,提升效率。 (二)实施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保障储量与产量同步增长
二是明确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 。 三是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措施 四是提高采收率的组织保障 五是提高采收率工作考核 六是提高采收率工作的优化实施 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 稠油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 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 精细地质研究 提高采收率潜力调研 开发基础管理 水驱开发调整 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加强提高采收率一体化方案研究与实施 充分发挥石油工程支撑作用 加强人才使用和培养工作 在油田层面上,成立胜利油田提高采收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季度工作例会制度。 在二级层面上,各采油厂(油公司)、相关科研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或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工作业绩突出,效果明显,区块探明储量规模达到500万吨以上; 通过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产能建设储量动用率达到70%以上,产能达标率达到93%以上; 石油工程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勘探开发技术瓶颈,应用效果显著。 (1)、更新观念、创新方法。 (2)、注重专业间的结合。 (3)、注重量与质的统一。 (4)、注重提高采收率关键环节管理。 (5)、提高采收率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提高采收率目标 通过技术攻关与先导试验,完善配套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技术,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形成采收率达到40%的配套技术系列。2007年底已动用的39.7亿吨储量的采收率总体要达到42%以上,提高采收率13.0%以上,其中1/3优质储量的采收率突破50%、4亿吨储量的采收率挑战60%。化学驱采收率达到50%以上,稠油热采采收率达到40%。到“十二五”末采收率达到32.0%,年均提高采收率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胜利油区储采平衡的好形势。 (三)提高采收率运行管理常态化,增强油田可持续发展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 1 确立优化预算理念。“以生产任务确定工作量,以工作量确定价值量;以确定的价值量优化工作量,以工作量来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 预算导向上,确立了以增储增产增效为目标的预算激励机制。 预算编制上,建立并完善了以零基预算为方法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案。 预算控制上,强化了以“四道防线” 为主的成本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分析考核上,形成了“财务部门牵头分析,业务部门具体分析,分专业、专题、重点展开”的分析模式,重点推行了月度超支汇报制度和重点问题分析制度。 深化油藏经营管理,推广油田区块经营管理模式。 (四)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精细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部署实施精细化 重点项目管理精细化 2 3 优化油气勘探部署。通过召开年度春、秋季论证会进行优化;通过跟踪现场实施结果进行优化; 优化开发生产部署。优化开发方案;优化产量结构;优化产能结构。 优化生产运行。优化新井运行,提高新井当年产量贡献率;超前预测,超前准备,增强生产运行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高运行效率;注重生产与经营相结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四)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精细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1)作业管理精细化。 (2)用电管理精细化。
生产过程控制节点化 生产过程控制节点化 4 5 以二级开发单位为管理对象,全面推广纯梁采油厂“系统节点” 管理模式。 以优化过程控制为目标,推广孤东厂“411”管理模式。 全面推广长寿井管理经验。 深化油藏经营管理,推广油田区块经营管理模式。 建立完善了月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 完善了科学的生产经营考核机制。 (四)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精细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二是成熟技术应用规模化 三是强化重点科技项目的推广应用 加强成熟技术规模化应用该,效果显著。化学驱、水平井、稠油热采井年产油规模958万吨,占总产量的35.9%;油水井带压作业推广应用153口井。2009年,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新增探明储量4274万吨,新增可采储量1286万吨,新增原油产量351万吨。 (1)二元复合驱技术推广应用。 (2)水平井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一大批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动用。 (3)薄层稠油得到有效动用。 (4)特超稠油应用HDCS技术得到有效动用。 一是持续实施技术创新 围绕资源战略接替、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油田采收率,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成规模的技术创新体系。 勘探开发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钻井技术不断创新完善,应用效果显著。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累计承担国家级课题33项,集团公司级课题139项,实施油田课题680项。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15项,国家专利授权531件,在全国石油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2009年,胜利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新增探明储量4274万吨,新增可采储量1286万吨,新增原油产量351万吨,年探明储量连续27年过亿吨,原油产量连续10年稳步增长。 (五)科技创新应用规模化,提升油田核心竞争力
持续推进和完善HSE管理体系 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基础管理 持续推进绿色油田建设 持续推进绿色油田建设 1 2 3 4 (六)HSE管理人本化,打造和谐油田、生态油田
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 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1 2 (七)应急管理预案化,超前防范生产风险 结合油田组织机构变化,适时调整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007年,对油田原有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建立起了新的应急预案体系。 2009年,结合机构、形势变化,再次对原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
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3 4 (七)应急管理预案化,超前防范生产风险 从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入手,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方面的投入,认真实施黄河治理工程、海堤修复工程、加强油区防洪排涝建设,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该平台主要包括应急地面信息系统、应急专家库、物资保障库、应急预案库等等,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3 (七)应急管理预案化,超前防范生产风险 密切跟踪气象预报。2009年,共发布各类灾害性警报15次,服务信息23次,对于有效指导油田防御气象海洋灾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公安消防、预备役民兵为骨干,施工、交通、医疗、电力、物资等专业队伍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 强化应急演练工作。建立了应急演练运行机制和演练制度。 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自2008年以来,先后成功组织了海上风暴潮抢险、井喷抢险、输油管线泄漏、海冰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10多起,
资源实现了有效接替,原油产量稳步增长 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1 2 通过多年来持续开展创新管理,全面实现了各项工作目标,油田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油田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的轨道。 2009年,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多吨,连续27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生产原油2783.5万吨,平均每年净增长20万吨。连续13年实现了储采平衡。 2006年~2009年,胜利油田分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422.54亿元,实现企业增加值3360亿元,比“十五” 翻了一番,是“八五、”九五”、“十五”前十五年的总和。
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 2009年吨油气综合能耗控制在91.8千克标煤之内,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0.36吨标煤,与2005年相比,节能量为22.64万吨标准煤,COD和二氧化硫减排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任务。 胜利油田作为中央驻山东省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投资上百亿元,兴建了水库、矿区干线公路、铁路、海港、黄河大桥、电力通信等诸多基础设施。“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上缴山东省税费232亿元。
汇报完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