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399 Views
歷史報告. 劉銘傳. 出身及早年事蹟. 劉銘傳 11 歲喪父,生活極為艱苦。 18 歲時放棄讀書,落入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強盜。 1856 年 他 的母親因為受牽連自殺。劉銘傳還鄉做 團練 。 他曾一度想加入 太平天國 ,但沒有這樣做,同時他一開始也反對清政府積極對抗 太平天國 。 1857 年 劉 銘傳拒絕當時 合肥 知縣的求救而被捕,此後不久又被釋放。從此他投靠 李鴻章 的淮軍開始加入對 太平天國 的戰爭, 1862 年 7 月份,接受太平軍的投降,收復 上海 浦東。
E N D
歷史報告 劉銘傳
出身及早年事蹟 • 劉銘傳11歲喪父,生活極為艱苦。18歲時放棄讀書,落入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強盜。1856年他 的母親因為受牽連自殺。劉銘傳還鄉做團練。 他曾一度想加入太平天國,但沒有這樣做,同時他一開始也反對清政府積極對抗太平天國。1857年劉 銘傳拒絕當時合肥知縣的求救而被捕,此後不久又被釋放。從此他投靠李鴻章的淮軍開始加入對太平天國的戰爭,1862年7 月份,接受太平軍的投降,收復上海浦東。 • 1864 年劉銘傳所率部隊攻克常州,俘虜陳坤書,被因此晉陞為直隸陸路提督。1867年劉 銘傳因對捻 軍作戰首功,設計格斃東捻軍領袖任柱,被封為一等男爵, 卻在不數日後,自馬背上摔下來昏厥一個月,吃李鴻章向紫禁城求來的通竅丹才甦醒。然而在其累功晉升的過程中,屢傳劉銘傳冒功、誣陷等情,激化了湘淮兩軍之間的派系矛盾。1868年劉 辭職還鄉;回鄉後主持了一些回饋鄉里的建設,例如創辦肥西書院、修祖祠等。
在台事蹟及晚年 • 1884 年中法戰爭爆發,大清帝國重新啟用劉銘傳,派其以福建巡撫的 身分督辦台灣軍務。劉銘傳到台後積極整備岸防,曾一度擊退登陸基隆的法軍;後坐鎮臺北府城,由於滬尾之役湘軍孫開華等部挫敗了法軍攻佔臺北的 行動,加之基隆疫病流行,終使法軍放棄攻佔台灣的 計劃、撤往澎湖。 • 中法戰爭落幕後,大清帝國於1885年決 定在臺灣設省,劉銘傳便成為其首任巡撫;然而在改制的過渡期間,巡撫劉銘傳與原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劉璈(湘軍出身)之間權責歸屬不明,加之保台戰功之爭深化兩人間的派系矛盾,終於演變成二劉間「你死我活」的 政爭。撫道之爭雖以劉銘傳的政治勝利告終,劉璈獲罪被流,但過程中涉及冒功、誣告等嫌,給劉銘傳的官聲及在台治蹟蒙上了陰影。 • 劉銘傳對臺灣建設的規劃,原以軍事為 先,除希望在島上建立戰時可以自給的軍工產業外,同時對大清帝國亟陳在臺灣建立海軍力量的迫切性;但受限於財政條件,只能先從興利的近代化實業及增加稅收兩處着手。除建設多處砲台、兵工廠等現代化軍備外,[1]他 同時推行多項基礎設施,包括鋪設最初的台灣鐵路(初期僅大稻埕到錫口段完工通車)、福州和滬尾(今臺北縣淡水鎮)間的海底電纜,辦理電報、煤務、郵務……等;此外,動用大量軍力「開 山撫番」、清丈全省田賦等,以期就地為防務及新政開拓財源。然而在推行上述 新政的過程中,臺省財政負擔大增,規劃或經營不善、官員貪污等問題一一浮現,甚而引發了民間的反抗——1888年彰化縣就因清賦問題而爆發以有力鄉紳施九緞為首的叛亂——結果只有少數新政項目得以持續推展。 • 1891 年劉銘傳告老還鄉,臺撫一職先由布政使沈應奎署理,再由原湖南巡撫邵友濂接任。總結劉銘傳駐臺六年,始終未能建立游弋台海的海軍,而他為開拓財源而興辦的近代化實業,其深度、廣度也頗有限,但仍開啟了臺灣官辦近代化建設的先聲,是清治二百十餘年間治理最為積極的一段時期。 • 1894 年,清日甲午戰爭開啟,奉令率軍二萬駐守於北韓鴨綠江畔,日軍竟繞過劉部頗啟人疑竇. • 1896 年底,劉在家病逝;身前著述有《劉壯肅公奏議》及《大潛山房詩稿》刊行問世。
逸聞 • 劉銘傳攻克常州後,住進了太平天囯護王陳坤書的府邸,發現府內的馬槽是青銅所鑄;根據盤底的銘文,劉銘傳判定這是珍貴的文物。此盤即為著名的西周青銅器虢季子白盤,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影響 • 命名紀念 • 為了紀念劉銘傳在臺灣的建設,以其名命名的機關包括位在臺北市的「銘傳大學」及銘傳國小,基隆市的銘傳國中,以及基隆市的「劉銘傳路」(在仁愛區愛七路、愛九路間)等。臺灣鐵路管理局也曾在1950年代初,將縱貫線北上2次對號特快車命名為「銘傳號」。 • 流行文化 • 以劉銘傳其人其事為本的藝文創作,出現在若干通俗電視劇中,包括: • 《一品夫人芝麻官》:1999年台灣電視公司製作的一部八點檔連續劇,以姓名諧音的 「廖閩川」為主角,詼諧地影射了劉在台灣的事蹟;主演者包括張國立(飾演廖閩川)、陳亞蘭(飾演廖閩川的妻子)等。 • 《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2004年中央電視台(央視)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等聯合出品的連續劇;由黃力加導演、張笑天等編劇,劉德凱飾演劉銘傳。 • 《台灣1895》:2007年央視制播的連續劇;劉德凱再度飾演劉銘傳。
註腳 1.^陳德輝,「試論劉銘傳的海防思想」http://big5.huaxia.com/zt/jl/05-085/57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