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内容提要 : 一、田径运动训练的概念 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 三、田径运动科学训练体系 四、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 五、田径运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六、田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七、田径运动员选材 八、田径运动训练计划. 一、田径运动训练的概念 ◆ 是为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成绩,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机能、恢复能力和训练基础理论知识等学习和提高而组织的专门教育过程。. 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 (一)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

er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2.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内容提要: 一、田径运动训练的概念 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 三、田径运动科学训练体系 四、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 五、田径运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六、田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七、田径运动员选材 八、田径运动训练计划

  3. 一、田径运动训练的概念 ◆是为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成绩,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机能、恢复能力和训练基础理论知识等学习和提高而组织的专门教育过程。

  4. 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概况 (一)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际上较一致划分方法: 1、自然发展阶段(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前后) 2、新技术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 3、大运动量训练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4、科学化训练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5. 从训练方法发展过程看: 20年代——辅助训练法 30年代——螺旋训练法(60发展为“综合训练法”) 40年代——间隙训练法(德国、凯什列尔) ——超量训练法(捷克斯洛伐克、爱弥尔.扎托 皮克) ——法特莱克训练法(瑞典) 50年代——肌肉对抗练习法(德国、缪勒尔) ——循环训练法(英国、摩根) 60年代——高原训练法(埃塞俄比亚、阿贝贝) 目前——科学训练法

  6. 中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阶段划分: 1、初创阶段(1953~1957) 2、发展形成阶段(1958~1966) [“三从一大”和“两严”方针] 3、系统化阶段(1977年至今)

  7. 田径训练的目标 田径训练的任务 田径训练的原则 田径训练内容和方法 田径运动选材 田径运动训练计划 三、田径运动科学训练体系

  8. 四、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 (一)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 (二)提高专项技术和成绩; (三)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提高思想水平。

  9. 五、田径运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原则 (四)间断性和周期性原则

  10. (一)区别对待原则 是指在训练中根据训练对象的个人特点(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文化水平、个性特征等)科学地确定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和运动量。 (例:中国足球运动员)

  11.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要求: • 1、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增加运动量是以运动员身体健康状况和机能能力提高程度为依据。(一般运动量的增加是按照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并且做到运动量大、中、小相结合) • 2、运动量的增加是从增加数量开始的。 (跑、跳、投) 3、运动员的水平越高,越能承担较大的运动量。 4、安排运动量要考虑专项特点。 5、在安排运动量时,还要考虑运动员其他精力或体力消耗活动的负担量。

  12. 六、田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训练的基本内容 1、身体训练;2、技术训练;3、战术训练; 4、心理训练; 5、恢复训练; 6、理论知识学习。 (二)方法(与内容结合)

  13. 1、身体训练 • 身体训练是指一般和专门发展力量、速度、耐久力的素质以及灵敏和协调性的训练。是获得较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 身体训练分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门身体训练。 • 身体素质(五大素质)

  14. 2、技术训练 (1)技术训练要贯穿训练工作的始终。 (2)在技术训练中也要注意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3)在技术训练中,要按着技术的主要环节多练,防止脱离主环节。 (4)在全年训练中,一般在准备期着重基本技术和改进技术的训练,竞赛时期着重完整技术的 训练。

  15. 3、战术训练(基本方法) (1)径赛项目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合理分配跑的速度和体力。 (2)田赛项目的战术训练主要是提高技术的熟练、巩固程度和准确性,培养运动员在预赛的第一、二次就能较好地发挥专项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能力。 (3)战术训练主要是在竞赛时期进行。

  16. 4、心理训练 5、恢复训练(基本内容和方法) (1)在按计划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疲劳表现,及时地、适当地调整运动量。 (2)在保证练习质量的情况下,提出练习次数要求和安排“间歇休息”时间。 (3)在紧张、剧烈的练习之后做必要的放松练习。 (4)整理活动。 (5)按摩 (6)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6、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17. 七 、田径运动训练计划 (一)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依据 (二)训练计划的分类 1、多年训练计划 2、全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 3、周训练计划 4、训练课计划 5、短期集中训练计划

  18. (一)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1、训练的目的任务 2、训练的年限与时间 3、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 4、上年度或前阶段训练的情况等

  19. 1、多年训练计划 (1)多年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2)运动员训练年限的确定 (3)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阶段的划分

  20. (1)多年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A、多年训练计划的目的与任务。 B、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选材、估量) C、各年度训练任务,要考虑运动员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多年训练的目的任务,对各年度分别提出训练任务。 D、各年度身体训练、技术训练等及运动量安排、逐年的训练要求。 E、完成多年训练任务的措施。

  21. (2)运动员训练年限的确定 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而定: A、少年儿童应根据中小学的学制年限; B、我国少年田径甲、乙组比赛年龄的要求; C、体育学院、系运动员应根据现有学习年限; D、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应以我国全运会和亚运会、奥运会为目标。

  22. (3)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可分四个阶段:A、儿童时期(10~12岁)为预备训练期B、少年初期(13~14岁)为基础训练期C、高龄少年期(15~17岁)为专项训练阶段D、青年时期(18岁以上)为提高专项成绩训练阶段(3)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可分四个阶段:A、儿童时期(10~12岁)为预备训练期B、少年初期(13~14岁)为基础训练期C、高龄少年期(15~17岁)为专项训练阶段D、青年时期(18岁以上)为提高专项成绩训练阶段

  23. 2、全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 (1)全年训练的任务 (2)全年训练的分期 (3)全年训练各时期的任务与运动量安排 (4)全年训练各时期训练内容和比重

  24. (1)全年训练的任务 即在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改进专项技术、学习和提高理论知识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完成本年度的任务。

  25. 准备时期(训练时期) 单周期 竞赛时期(基本时期) 过渡时期(休整时期) (2)全年训练的分期 通常分单周期和双周期两种。

  26. 准备时期(两个) 双周期 竞赛时期(两个) 过渡时期(一个)

  27. 表1 单周期划分 表2 双周期划分

  28. (3)全年训练各时期的任务与运动量安排 表3 三个时期的任务和特点

  29. 图2 全年训练(单周期划分)运动量、强度的变化

  30. (4)全年训练各时期训练内容和比重

  31. 三、周训练计划 (一)周训练计划包括内容 1、训练时期及训练任务 2、训练内容比重 3、运动量和强度要求 4、确定本周训练任务 5、训练次数和时间 6、各次训练的任务 7、确定各次课的训练手段、运动量和强度节奏

  32. (二)周训练安排 一般应把技术和速度训练安排在头两天,耐力和力量安排在后一、二天。 表5 一般水平径赛运动员准备时期的周训练计划示例

  33. 表6 较高水平中跑运动员竞赛时期的周训练计划示例

  34. 四、课训练计划 (一)训练课类型 实践课;理论课;实习课。 (二)各种训练课的结构及内容

  35. 五、短期集中训练计划 (一)短期集中训练计划主要内容 1、短期集中训练的总计划 2、组的训练计划 3、个人训练计划 4、个人训练日记和教练日记

  36. 八、田径运动员选材 选材的关键是预测。 基本内容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素质 (三)生理条件 (四)心理素质 (五)专项能力 (六)遗传因素

  37. 思考题 1、田径教学中,如何贯彻从实际出发原则? 2、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直观教学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3、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如何贯彻合理运动负荷原则? 4、田径技术教学通常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 务、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5、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对局部环节动作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动作,应如何纠正? 6、试述分解教学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7、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哪些? 8、试述田径技术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办法。

  38. 9、田径运动训练的概念什么?简述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9、田径运动训练的概念什么?简述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 10、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关系是什么? 11、简述田赛项目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 12、全年训练分期的依据是什么? 13、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竞赛期的训练任务和训练特点是什么? 14、简述最佳竞技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过度疲劳的症状有哪些? 16、为什么速度的发展常会出现缓慢或停滞不前的现象?怎样才能突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