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 1.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2. 血糖及综合指标的监测方案. 3. 常见的监测误区. 自我监测小常识. 有效监控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自我监测帮助您. 其他监测指标. 血压 体重及腰围 血脂 足 肾脏 眼底 心血管病. 血 糖. 血 糖. 各点血糖谱 糖化血红蛋白 尿糖. 空腹 、午餐前、晚餐前. 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 血糖监测时间.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 3.9 ~ 7.2mmol/L 非空腹 ≤ 10.0mmol/L. 睡前.

erin-osbo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内分泌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分泌科

  2. 1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2 血糖及综合指标的监测方案 3 常见的监测误区 自我监测小常识

  3. 有效监控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自我监测帮助您

  4. 其他监测指标 • 血压 • 体重及腰围 • 血脂 • 足 • 肾脏 • 眼底 • 心血管病 血 糖 血 糖 • 各点血糖谱 • 糖化血红蛋白 • 尿糖

  5. 空腹 、午餐前、晚餐前 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 血糖监测时间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 3.9~7.2mmol/L 非空腹 ≤ 10.0mmol/L 睡前 夜间 有低血糖症状时 剧烈运动前后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6. 强化胰岛素治疗监测方案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监测方案 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监测方案 短期强化方案 交替监测方案 餐时配对方案 胰岛素使用者 治疗方案不同, 血糖监测方案也不同 口服药使用者

  7. (√)表示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 请注意: • 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 • 出现不明原因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8. 请注意: • 血糖未达标,每两周复诊一次; • 血糖已达标,每月复诊一次。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9. 请注意: • 血糖未达标,每两周复诊一次; • 血糖已达标,每月复诊一次。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10. 低血糖或HbA1c升高;旅行;感染等应激状态; • 正在调整治疗方案; • 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 需要获得更多的血糖信息等情况。 有以下情况: (√)表示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请注意:特殊时期使用,无需长期维持。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11. 在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在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请注意:特殊时期使用,无需长期维持。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12. 请注意: • 未达标患者建议每月4周连续进行餐时配对监测; • 已达标患者可以每月选1周进行餐时配对监测。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1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 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 能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4. 监测频率[1]: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 控制目标[1]:<7.0% 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显著减少[2]…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UKPDS 35, BMJ 2000; 321: 405-12

  15. 控制目标:任何时间均为阴性 • 缺点: • 受尿量、肾功能、肾糖阈等因素影响,不能确切地反映血糖值 • 不能发现低血糖 • 在特殊情况下,肾糖阈增高(如在老年人)或降低(如妊娠),没有意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6. 其他监测指标 • 血压 • 体重及腰围 • 血脂 • 足 • 肾脏 • 眼底 • 心血管病 血 糖 • 各点血糖谱 • 糖化血红蛋白 • 尿糖

  17. 血压的监测:严格控压好处多 致命组合:心、脑、肾、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高血压 致命组合:心、脑、肾、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会降低下列风险: 微血管 病变 29% 心肌 梗死 21% 中风 44% 有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中 30~80%有高血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

  18. 糖尿病无合并高血压:每月检查一次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待血压控制平稳后,可每周测量1天血压 血压的监测:频率 控制目标 <130/80mmHg 监测频率 血压很高, 要注意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9. 体重指数(BMI)法:反映全身肥胖程度 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值18.5-23.9kg/m² 体重控制目标:<24kg/m2 记得每月 测一次呦! 腰围法: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 腰围控制目标:<90/85cm(男/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0.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心、脑、肾、视网膜病变、死亡率 糖尿病容易伴发血脂异常 控制血脂的好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

  21. 每年至少查一次(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每年至少查一次(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用调脂药物治疗者,需要增加检测次数 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查一次 降脂目标: 监测频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2. 预防和治疗足溃疡可以明显地降低截肢率 40倍 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下肢 截肢的相对危险性 VS

  23. 糖尿病足治疗困难,但预防则十分有效 加强足部的检查 检查频率: • 有足病及危险因素者:应每天检查足部 • 普通患者:每三个月到医院进行足及相关检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4.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肾功能衰竭 微量 白蛋白尿 • 检查频率: • 每次随诊时查尿常规; • 每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肌酐 浓度; • 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 控制目标: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 男性 <2.5mg/mmol(22mg/g) • 女性 <3.5mg/mmol(31mg/g) • 尿白蛋白排泄率 • <20μg/min(30mg/24小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 检查频率: • 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 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查一次眼底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6.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威胁 胸闷、胸痛、压迫沉重感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警惕:很多患者无胸痛症状!

  27. 筛查:至少每年评估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评估内容包括: ▲ 当前或以前心血管病病史 ▲ 年龄 ▲ 有无腹型肥胖 ▲ 吸烟 ▲ 血脂异常 ▲ 家族史 ▲ 尿白蛋白排泄率 ▲ 房颤 ▲ 静息时心电图情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8. 只监测空腹血糖,而不监测餐后血糖 只监测血糖,而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只有感觉不舒服时才测血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才监测

  29. 怕疼? 减轻疼痛的小窍门: 在手指侧面采血,而不是在指尖或指腹。 怕贵? 试纸虽然比较贵,但比起因并发症而发生的 住院治疗费用,就不值得一提了。 何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85-286.

  30. 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 血糖监测的意义是什么? 胰岛素和口服药治疗者的血糖监测方案是否相同? • 胰岛素和口服药治疗者要遵循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 • 糖化血红蛋白是监测血糖的“金指标”,但不能代替血糖监测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是什么? • 注意血压、血脂、体重、足、肾、眼底、心脏等的监测 还要注意哪些危险因素的监测?

  31. 记录测试结果和时间;取下试纸,并与针头丢在适当的容器中记录测试结果和时间;取下试纸,并与针头丢在适当的容器中 测试前的准备 准备采血工具、血糖仪、试纸; 清洁采血部位;手臂自然下垂片刻 测试中的要求 一次性吸取足够的血样;不要按压或移动试纸和血糖仪 测试后的要求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32. 测试之前调整血糖仪的编码 初次使用一瓶试纸要标注使用日期 轮换选择测试部位 刺破皮肤后勿用力挤压 保持血糖仪的清洁,切记不要用水清洗血糖仪 何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85-286.

  33. 保存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应保存在密封的原装容器中保存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应保存在密封的原装容器中 每次取出试纸后应立即盖紧瓶盖 旧试纸瓶要及时丢弃,不要用旧试纸瓶存放消毒棉球, 以免瓶盖混淆,使试纸受潮 注意试纸的失效期 何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85-286.

  34. “苏木杰现象” “黎明现象” 鉴别方法: 监测凌晨2~3点的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则次日清晨的高血糖为“苏木杰现象”,否则为“黎明现象”。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

  35. 测血压前,应至少坐着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测血压前,应至少坐着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 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保持测血压正确坐姿: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3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