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國民所得總體經濟學.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 國民所得的概念. 總體經濟學以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為探討的主題,國民所得的結構及其變化,是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主要工具,國民所得統計值及有關概念,自一九三0年代才建立發展,其中顧志耐( Simon Kuznets )對建立國民所得會計帳貢獻很大,所以顧志耐被稱為「國民所得會計之父 」,並在一九七一年,以他在國民所得、所得分配、生產力與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貢獻,榮獲第三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國民所得的概念. 國民所得的意義:

erich-bra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國民所得總體經濟學

  2. 資料來源 • 李美金著作之“全方位經濟學講義”,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3. 國民所得的概念 • 總體經濟學以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為探討的主題,國民所得的結構及其變化,是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主要工具,國民所得統計值及有關概念,自一九三0年代才建立發展,其中顧志耐(Simon Kuznets)對建立國民所得會計帳貢獻很大,所以顧志耐被稱為「國民所得會計之父」,並在一九七一年,以他在國民所得、所得分配、生產力與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貢獻,榮獲第三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4. 國民所得的概念 • 國民所得的意義: 1.就生產的觀點言,國民所得乃是在一年內,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各種最終產品與勞務,以成本計算淨價值之總和。 2.就分配的觀點言,國民所得乃一年內各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因參與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報酬之總和。 3.就支用的觀點言,國民所得乃一年內一經濟體系為購買其最後財貨與勞務支出的貨幣總和。

  5. 國民所得會計 •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  又稱國內總生產,係指該國「國境內」人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的各種「最後產品與勞務」按「市場價格」所計算的總價值之和。

  6. 試判斷下列各項活動,何者須列入當年度GDP中?何者須列入GNP中?試判斷下列各項活動,何者須列入當年度GDP中?何者須列入GNP中? (a)921大地震,救濟金支付了20,000萬元 (b)政府本年度的公債利息支出5,000萬元 (c)家庭主婦的勞務付出;(d)農民消費自動的白米 (e)台商投資泰國工廠的利潤;(f)美商花旗銀行的利潤 (g)菲傭、泰勞的工資收入 (h)色情、走私、販毒等地下經濟交易所得 (i)房地產不景氣,今年滯銷房屋增200億元 (j)「DIY族」自組傢俱少下工資10,000元 (k)唐朝古董賣了500萬元 (l)政府支付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撫卹金

  7. 國民所得會計 • GDP的衡量方法: 1.支出面法(最終用途衡量法)-  從最終產品購買者之支出面來估計GDP。在一個包括政府部門與國外部門的經濟社會中,從支出面計算GDP。  國內生產毛額( GDP ) =  民間消費( C ) + 投資毛額( I ) + 政府消費支出( G ) + 出口( X ) – 進口( M )

  8. 國民所得會計 • GDP的衡量方法: 2.要素所得法(附加價值法)-  利用國內各種生產要素所得所估計GDP的方法。 GDP = 國內生產要素之工資( w ) + 租金( r )+ 利息( i ) + 利潤(π) + 間接稅淨額+ 折舊

  9. 國民所得會計 • GDP的衡量方法: 3.最終產出法-  先將社會各行各業加以區分,然後再將各行業的產值相加起來。

  10. 國民所得會計 • 計算GDP應注意的事項: 1.避免中間產品重複計算。 2.未透過市場交易的財貨、勞務不計入GDP中,如家庭主婦的勞務,木匠裝修自己房子。但有兩個應計入GDP中的非市場生產性活動: (1)自用住宅的租金。 (2)自營農場自行消費的農產品。

  11. 國民所得會計 • 計算GDP應注意的事項: 3.非法走私品。 4.金融證券交易-但新上市股票、對證券經        紀商的佣金報酬,應計入GDP中。 5.二手貸交易。 6.移轉性支付。

  12. 國民所得會計 • 五個國民所得會計項目之關係如下: 1.GDP = 民間消費+投資毛額+政府消費支出+出口-   進口 GNP = GDP +國外要素所得淨額 2.NDP = GDP –資本折舊 NNP = GNP –資本折舊 3.NI = NNP –間接稅+政府補貼 4.PI = NI –公司所得稅-未分配盈餘-社會保險費+  移轉性支付 5.DI = PI –個人直接稅 6.DI =民間消費(C) +個人儲蓄(S)

  13. 國民所得會計 • 實質國民所得: 以基期價格計算的國民所得,又稱真實國民所得。

  14.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 國民所得在衡量社會福利上是一個重要但不是全能的工具,因為其在本質上有若干缺點: 1.國民所得對於未透過市場而發生的若干種經濟活動不能加以表達。 2.國民所得無法顯示財貨或勞務的結構及變化。 3.國民所得無法顯示財貨品質的進步。 4.國民所得無法顯示生產技術的進步。 5.國民所得無法顯示社會所得分配之不平均。

  15.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 國民所得在衡量社會福利上是一個重要但不是全能的工具,因為其在本質上有若干缺點: 6.國民所得無法顯示閒暇、工作成就感等精神所得。 7.國民所得的資料中不包括不合法的經濟活動,因此無法提供決策者一國經濟活動的正確資料。 8.國民所得忽略因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外在社會成本。

  16.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 新經濟福利指標:  經濟福利量度-(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簡稱MEW)由杜賓(J. Tobin)與諾得豪斯(W. Nordhaus)於一九七二年所提出。或稱經濟福利淨額(Net Economic Welfare, NEW)。NEW即將傳統方法所計算出來的GNP,加上休閒的增加,家庭主婦無酬勞家務工作的估計價值,技術品質的提高;減除水、空氣污染、生態破壞、都市生活的不便及道德墮落等設算價值。經過調整後的GNP,稱為經濟福利量度。NEW能更正確、更密切地判斷國民福利之水準及其成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