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852 Views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联系方式: 65642718 邮箱: lpbai@fudan.edu.cn.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等 。 20101115 :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 ( 共 28 层 ) 火灾死亡 58 人 , 百余人受伤 , 几十人失踪 。属特大事故。. 2008 年 5 · 12 确认:. 69227 人遇难, 17923 人失踪 , 374643 人受伤, 4624 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 200 亿美元。. 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E N D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联系方式:65642718 邮箱:lpbai@fudan.edu.cn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等。 20101115: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共28层)火灾死亡58人, 百余人受伤, 几十人失踪。属特大事故。
2008年5·12确认: 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374643人受伤, 4624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
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中国疾控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超过20万/每年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即在死亡儿童中有1/3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教育和学习,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1、不惊慌,要镇静。 2、不进食,不先搬。 3、急呼救,不留员。 4、大灾难,多报告。 5、边分类,边抢救。 6、先救命,原地施。 7、伤情稳,就近送。 8、统一令,不自行。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 定义: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 • 常因进食时说话吞咽过猛以致食物被卡在喉部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 • 阻塞气管的食物: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等。
一、气道梗塞表现 • 一般表现:突然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 特殊表现:“V”字手势,苦不堪言; • 气道不完全阻塞:剧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 • 气道完全阻塞:不能说话/咳嗽/呼吸,面色灰暗,失去知觉,窒息。
二、现场急救—自救法 • 咳嗽:自主咳嗽所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排除呼吸道异物的效果较好。 • 腹部手拳冲击法:患者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腹部脐上两横指、剑突下处,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冲击5次,重复至异物排出。 • 上腹部倾压椅背: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上,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二、现场急救—互救法 1、拍背法 (1)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在患者背部肩胛区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患者头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 (2)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氏急救法) Hemilich maneuver 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 也称“余气冲击法”
立位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 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令弯腰,底头张口; • 一手握空心拳以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剑突下; • 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 有节奏、有力地重复操作; • 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
立位胸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 不宜用腹部冲击法者: 如:肥胖者或妊娠后期 • 救护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经患者腋下环抱其胸部; • 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患者胸骨中部,避肋骨缘与剑突; • 另一手紧握该拳,向内、向上冲击5次; • 重复操作,检查异物排出。
仰卧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 仰卧位,头后仰,开放气道。 •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 用一手的掌根置于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不触及剑突,另一手置其上; • 两手合力向上、向内冲击5次; • 检查口腔,若异物冲出,速用手取出; • 检查呼吸心跳,若无即CPR。
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 定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 两手掌根重叠,快速冲击5次,冲击均匀,间隔清楚; • 重复至异物排出; • CPR
婴幼儿气道梗塞急救 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医院! 应在高声呼救的同时,开始急救!
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法 • 救护者将婴儿身体骑跨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掌固定头颈,头低脚高; • 用右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头后仰打开气道; •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 左手掌根叩击背部肩胛区4次; •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仰卧位; • 右手三指定位,两指冲击性按压两乳连线下一横指4次; • 查口腔,若异物咯出,小手指取出; • 若异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第二节 淹溺(drowning) 定义: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或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 • 近乎淹溺(near drowning) • 暂时性窒息 • 有大动脉搏动 • 溺死(drown) • 窒息 • 心脏停搏
溺水致死的原因 • 大量水、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 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2013年6月16日一家三口跳粪坑捞手机妻女两人身亡
淹溺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 根据发生水域 10% 干性淹溺 湿性淹溺 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0%
流行病学 • 据报道,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在学龄前的1~4岁。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 溺水是儿童(0—14岁)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占60%。
临床表现 • 溺死---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 近乎淹溺---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 头痛 • 视觉障碍 • 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胸痛、呼吸困难 • 口渴、寒战、发热(海水淹溺)
临床表现 • 体征: • 烦躁不安、抽搐或昏迷 • 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上腹部膨隆 • 皮肤、粘膜苍白、发绀,四肢厥冷 • 口鼻气管内充满血腥泡沫或污泥等 • 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 • 肺部闻及湿罗音 • 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 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
现场急救原则 • 救离水域 • 畅通呼吸道 • 实施心肺复苏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自救) • 不要心慌意乱,保持头脑清醒。 • 采用仰面位,头顶向后,口鼻向上,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 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 小腿腓肠肌痉挛自救法。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可从头部靠近 • 对神志清晰的淹溺者应从背后接近 • 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 • 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水者脱离,然后再救 • 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救。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 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 救护者需从背后接近。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口鼻异物、取出义齿; • 宽衣解带; • 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 控水(倒水): 方法:膝顶法; 肩顶法; 抱腹法。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头胸部下垂。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 CPR • 迅速转送医院 • 转运途中保暖
溺水预防—健康教育 • 不要乘严重超载的船只; • 不要在恶劣天气乘船出海; • 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 完善急救措施,儿童游泳时加强保护; • 不去非游泳区域游泳; • 游泳前的准备活动; • 不在过冷的水中游泳,一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 过度疲劳、饱饥、患病虚弱者不宜下水,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游泳; • 游泳过程中小腿痉挛的处理。
第三节 触电 •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 触电对人致命的伤害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因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案例 电工触电身亡 求婚身亡 盗电身亡
发生情况 据报载:我国每年因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超过1000人,6-9月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年的75%。
触电的原因 •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不懂安全用电常识,自行安装电器,家用电器漏电而手接触开关、灯头等;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 • 身处高压或超高压电场中:因大风雪、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在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 • 旷野中雷击:在房檐或大树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
电击伤的人体线路 • 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 • 电流伤(触电) 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出血液,血循环中断,很快心脏骤停。 电流对延髓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 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而不同,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现场判断把握要点 • 一看现场:是否安全? 低压勿摸,高压勿近! • 二看伤者:严重程序? 触电途径:“左手到双足”最危险 电流强度、电压、电阻、接触时间
现场急救把握要点 • 触电后抢救开始时间与成活率关系 <1分钟,90%可能救活 1-4分钟,60%可能有效; >10分钟,获救机率甚小。 • 要求: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措施规范、坚持不懈。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低压电:关闭电源 挑开电线 切断电线 拉开触电者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高压电 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专业人员急救 • 注意事项: • 避免给触电者造成其它伤害 • 抢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现场急救—禁忌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开电线。 !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
现场急救—简单诊断后处理 • 紧急呼救,启动EMSS系统
触电的预防—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 • 严格执行用电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对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检修。
第四节 车祸 •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 截止2006年,全球万车死亡率平均2.0/年,当年日本:0.77;英国:1.1;加拿大:1.2;法国:1.59;美国:1.77;中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