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33 Views
教材編製的基本概念. 教材的意義 6-1. 「教材」一詞,有兩種英文名稱,一為「 subject-matter 」,另一為「 teaching material 」。「 subject-matter 」指的是學科的內容,而「 teaching material 」指的是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因此,教材的涵義就有廣狹之分。. 教材的意義 6-2. 王連生( 1985 )認為教材是各學科的內容,教學時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書、實物、圖書、視聽教材等教具。 Source: 王連生( 1985 )。 教育概論 。臺北:五南。. 教材的意義 6-3.
E N D
教材的意義6-1 • 「教材」一詞,有兩種英文名稱,一為「subject-matter」,另一為「teaching material」。「subject-matter」指的是學科的內容,而「teaching material」指的是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因此,教材的涵義就有廣狹之分。
教材的意義6-2 • 王連生(1985)認為教材是各學科的內容,教學時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書、實物、圖書、視聽教材等教具。 • Source: 王連生(1985)。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教材的意義6-3 • 陳昭雄(1985)認為工職教育教材係用來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各種材料或工具。 • Source: 陳昭雄(1985)。工業職業技術教育。臺北:三民。
教材的意義6-4 • 林寶山(1988)指出教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教師用以協助學生學習的各種材料,例如教科書、幻燈片、影片、補充材料等。另一個涵義則是指教學材料上所包含的題材與內容。 • Source: 林寶山(1988)。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教材的意義6-5 • 孫邦正(1971)認為教材是指各種學習活動的內容而言,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所用的材料都是教材,這些材料包含生活上所必須的知識、技能、習慣、態度、理想等。 • 資料來源:孫邦正(1971)。課程教材教學通論。臺北:三民書局。
教材的意義6-6 • 康自立(1989)認為教材是學校教學中各學科的內容,亦即教師從事教學時所用的材料,包括教科書、書報、雜誌、圖書、實物、模型、補充讀物、影片、視聽媒體、產品目錄、說明書等。 • 資料來源:康自立(1989)。教材發展之基本概念。職業訓練教材製作參考手冊,1-22 , 臺北:職業 • 訓練局。
社會需求、知識累積、學生特性 教育目標 教育計畫 課程架構 教材編選 教師、學生的教學活動 圖一 教材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 資料來源:林炎旦(2000)。職業類科教材編製。載於江文雄主編,職業類科教材教法,189-221 , 臺北:師大書苑。
教材的範圍 • 孫邦正(1968)認為教材是指適應生活環境的有效方法,所以教材的範圍很廣,包括生活上所必須的知識、技能、習慣、理想等,並不限於教科書的材料。教科書只是最低限度的教材,或者說是教材的一部分,並不是教材的全部。除了教科書之外,像書報、雜誌、圖畫、表解、實物、標本、模型、儀器、補充讀物、電影片、幻燈片、教育播音,以及教師的經驗、學生的經驗、社會機關和習俗制度、大自然的現象等,都是教材的資源。 • Source: 孫邦正(1968)。教育概論。臺北:臺灣商務。
教材的特性2-1 • 依據王連生(1985)觀點,教材具有下述三項特性: • 1.從本質上來看,教材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精華,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 • 2.從功能上來看,教材是適應生活需要的有效工具。 • 3.從性質上來看,教材可分括各種事實與原理的敘述性(descriptive)教材與包括各種行為規範的規範性(normative)教材。
教材的特性2-2 • 陳昭雄(1985)認為技術教育教學活動,著重技能的學習,實習課程的教材具有下列特性: • (1)明確性; • (2)多樣性; • (3)實用性; • (4)時間性。
選擇教材的標準4-1 • 孫邦正(1968)認為選擇教材標準,有下列各項: • (1)根據教育目標; • (2)適合社會需要; • (3)適合學習心理; • (4)比較有價值的; • (5)注意活的經驗。
選擇教材的標準4-2 • 王連生(1985)認為選擇教材的原則主要有下列三項: • 1.根據教育目標 • 2.切合生活需要 • 3.適應學習心理
選擇教材的標準4-3 • 王連生(1985)認為選擇教材時應注意下列的要項: • 1.滿足學生的興趣 • 2.配合學生的能力與性向 • 3.最具理想的價值 • 4.注意活的經驗
選擇教材的標準4-4 • Taba(1962)認為選擇教材的標準為: • 1.教材要具有重要性或有效性(significance and validity) • 2.教材要能符合社會的實況(consistency with social realities) • 3.教材的廣度及深度要平衡(balance of breadth and depth) • 4.教材要能達成各類教育目標(achievement of a wide range of objectives) • 5.教材要有可學性並適合學生的經驗(learnability and adapatation of experience of students) • 6.教材要能適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appropriateness to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教材的組織原則3-1 • 孫邦正(1968)認為教材的組織原則為: • (1)由易至難; • (2)由簡至繁; • (3)由具體的至抽象的; • (4)由舊經驗至新經驗; • (5)由最重要的至次要的。
教材的組織原則3-2 • 王連生(1985)認為教材的組織原則為: • 1.教材的排列應遵循「由易而難,由簡而繁,由具體到抽象,由重要及於次要,由舊經驗到新經驗」的原則。 • 2.教材的組織方式應遵循「從心理組織到論理組織,從合科組織到分科組織,從大單元組織到學科單元組織」的原則。
教材的組織原則3-3 • 謝文全(1996)認為組織教材時應注意三方面: • 1.順序性(sequence) • 2.連續性(continuity) • 3.統整性(integration)
教材編製的原則6-1 • 順序原則: • 應由學生個人經驗為起點,由單純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由容易到困難。 • 資料來源: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 師大書苑。
教材編製的原則6-2 • 統整原則: • 應建立分化後各自獨立的教材或經驗之間的統整線索,以獲得完整的概念。 • 資料來源: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 師大書苑。
教材編製的原則6-3 • 適應原則: • 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學習歷程、以及注重學生行為改變。 • 資料來源: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 師大書苑。
教材編製的原則6-4 • 核心原則: • 應依據學生興趣、經驗、生活問題等方面,來確定課程內容的核心思想,再結合有關教材或經驗,組織成為教材。 • 資料來源: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 師大書苑。
教材編製的原則6-5 • 系統原則: • 教材應循序漸進,依據社會需求、學生特性、教育目標、教育計畫、課程架構等基準,編選適合之教材內容。 • 資料來源: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 師大書苑。
教材編製的原則6-6 • 社會化原則: • 應教導社會就業市場所需的知識、技能、習慣、態度及理想。 • 資料來源: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 師大書苑。
教材的組織方式 • 孫邦正(1968)認為組織教材的方式有: • 1.論理的組織法:係依據教材自身的系統,作一種有規則的排列,但不顧及學習的難易和學生的需要。 • 2.心理的組織法:係依據學生的經驗、能力、興趣和需要來組織教材,以學生的經驗為教材的出發點,而逐漸擴大其範圍,而不必顧及教材本身的系統完整。
建 立 教 育 哲 學 確 立 教 育 目 標 訂 定 課 程 目 標 進 行 行 業 分 析 編 排 教 材 順 序 編以 列及 相輔 關助 知知 識識 構 成 完 整 的 教 材 教師 教學活動 學生 社會環境 經濟條件 人為因素 傳統式 建構式 圖二 教材編製模式 資料來源:改自工業職業技術教育(P.172)在 陳昭雄,1985,臺北:三民書局
教材編製模式 • 作業 • 1.請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教材編製模式。 • 2.請編製一份教材。
教科書的功能與選擇 • 無論中外,教科書在學校教育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教科書幾乎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林寶山,1988)。在美國,教師的教學活動約有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是依據教科書(Muther, 1985),顯見教科書與教學活動的關係非常密切。 • 林寶山(1988)指出教科書的功用主要有下列三項: • 1.避免教師自編教材之缺失並減輕其工作負擔。 • 2.使學生的學習有系統、範圍明確。 • 3.統一的教科書使教育行政當局能統一教材、齊一教學進度。
對教師而言,教科書的功能為: • 節省教師自編教材的時間。 • 節省教師蒐集資料的時間。 • 避免教材內容有所遺漏或錯誤。 • 方便教師選購於教學使用。 • 資料來源:曾國鴻(1996)。工業科目教材編製講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對學生而言,教科書的功能為: • 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 啟發學生思考。 • 增進資料蒐集能力。 • 提高學習效果。 • 可供學生預習。 • 提供學習評量依據。
對學校而言,教科書的功能為: • 易於統一學校教學進度。 • 易於統一學生程度。 • 易於實現國家教育目標。 • 便於選購合格之教科書。
Think about: 有人建議恢復教科書統編制,由國立編譯館 統一編製並發行教科書,您的看法如何?
教科書的迷失 • 教科書雖有其功用,惟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教材,但遺憾的是存在著下述的「教科書的迷失」(引自林寶山,1988): • 1.認為教科書的內容是絕對正確、不容置疑或挑戰的,教師只能依據教科書的內容、順序和進度進行教學,不能隨意更動、修改或加以批評。 • 2.認為教科書是唯一的教材,捨教科書之外,別無其他可供教學使用的教材。
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 發展教材是教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