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二章 幼兒教保模式:單元教學理論及實務

第二章 幼兒教保模式:單元教學理論及實務. 葉玉賢. 壹、何謂單元?. 民國 18 年:陳鶴琴起草的「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 」 : 各種活動於實際施行時,應該 打成一片 ,無所謂科目,打成一片的方法,應該以 一種需要的材料 作一日或兩三日內作業的中心,一切活動,都不離乎這個中心的範圍。. 一 、 「單元 」 在幼兒園教學的演變( 1 ). 圖片引自 http://a3.att.hudong.com/34/64/01300000237386122679644544351_s.jp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幼兒教保模式:單元教學理論及實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幼兒教保模式:單元教學理論及實務 葉玉賢

  2. 壹、何謂單元?

  3. 民國18年:陳鶴琴起草的「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民國18年:陳鶴琴起草的「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 各種活動於實際施行時,應該打成一片,無所謂科目,打成一片的方法,應該以一種需要的材料作一日或兩三日內作業的中心,一切活動,都不離乎這個中心的範圍。 一、「單元」在幼兒園教學的演變(1) 圖片引自http://a3.att.hudong.com/34/64/01300000237386122679644544351_s.jpg

  4. 民國39~49年:各級學校教育目標修訂、內容大改,仿效美國小學一、二年級的「大單元」組織,使得教材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活經驗」,而非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零碎知識。民國39~49年:各級學校教育目標修訂、內容大改,仿效美國小學一、二年級的「大單元」組織,使得教材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活經驗」,而非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零碎知識。 民國54~59年:開始針對上述改革進行實驗,而出現「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之區別(盧素碧,民97)。 一、「單元」在幼兒園教學的演變(2)

  5. 一、「單元」在幼兒園教學的演變(3) • 民國60年:台灣引進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幼兒園教學從過去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幼兒為學習主體,鼓勵幼兒自發性的學習精神,因而單元教學已不敷教學所需。 • 何謂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 • 1. 「開放」是相對於「封閉」:封閉有固定、統一、標準化的意義;開放則是彈性、 自主、及多樣。具體來說,封閉的教育系統中,教師缺乏教學自主權,採用集體 管理,使用統一課程,偏重機械式的教學及學習方式,並以量化與唯一答案為評量核心。開放教育強調教師專業知能及自主權,肯定學生個別差異,教學及學習 內容具彈性、多樣化,重視學生全面性發展,鼓勵不同的答案(吳清山&林天佑,1997)。 • 2. 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是指因應學生個別差異妥慎設計學習環境,激發 學生不斷主動探索學習,使兒童獲得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措施。 • 3. 開放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英國,盛行於美國, 其後傳播於世界各地,我國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開放教育的理念存在於各地 的教育實際當中,惟開放教育成為專有名詞,並開始有系統建立完整體系,最後 終成當今教育思潮的主流,則全賴1960年代英國教育學者的提倡,以及1970年代 美國教育學者的推動(吳清山&林天佑,1997)。

  6. 一、「單元」在幼兒園教學的演變(3) • 開放教育影響下的「單元」: • 1.單元的意含必須重新定義。 • 2.單元的要素必須多樣而非單一。 • 3.教材來源必須回到以兒童為中心,取自兒童的日常生活經驗。

  7. Herbert Kohl(1969):提出「開放班級」(open classroom)的概念。 “…the teacher is no longer required to behave like a teacher, nor are the children required to be submissive." 圖片引自http://herbertkohleducator.com/bio.html

  8. 一、「單元」在幼兒園教學的演變(4) • 民國71年:公布《幼稚教育法》,開始重視課程理論的基礎,以心理學、社會學與哲學為基礎的活動設計。 • 民國76年教育部制訂「幼稚園課程標準」,將課程領域分為「健康」、「遊戲」、「音樂」 、「工作」 、「語文」 、「常識」。 • 民國91年:台灣面臨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為了符合幼稚園教學彈性的特性,幼稚教育法修正草案爰擬將「幼稚教育法」第三條條文修正,修正要點:爰將課程「標準」修正為課程「綱要」。

  9. 二、單元教學活動的特色 • 必須根據心理學、社會學及哲學為活動設計的基礎。 • 單元是編制幼兒課程的「單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通常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選擇教材,重視幼兒的生活教育。 • 有明確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量。 • 單元教學的「單元活動時間」應以幼兒的興趣來調整,或一周一單元,或二至三週為一單元,或二至四週為單元。 • 單元活動以「生活」為中心。 • 活動的展開方式應包含幾項:預備活動、發展活動、綜合活動 • 重視幼兒的分組設計。 • 重視不同的評量方法。

  10. 貳、單元教學課程理論架構:全人發展的課程設計貳、單元教學課程理論架構:全人發展的課程設計

  11. 一、 資料來源:簡楚瑛等(民94)

  12. 資料來源:簡楚瑛等(民94)

  13. 叁、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14. 以這次日本震災為教學「單元」,你要如何設計課程?以這次日本震災為教學「單元」,你要如何設計課程?

  15. 體能 數學 語文 美勞 認識自然災害 音樂律動 社會 戲劇

  16. 以語文為例的「認識自然災害」的單元教學:Map of the Earth • Aim: Locating continents and oceans on a map. • Patterns: There are (7 continents) on the earth. • Vocabularies: • Africa, Antarctica, Asia, Australia, Europe, Sou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continent, ocean, Antarctic, Arctic, Atlantic, Indian, Pacific, earth, earthquake.

  17. 以語文為例的「認識自然災害」的單元教學:Map of the Earth • 引起動機: • 1. 向學生展示世界大地圖,並用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例如: • T: What colors are they on the map? • S: Red, brown… • T: How many continents are there? • S: Five…(Yes/ No?) • 發展活動:Write the words Oceans and Continents. • 延伸活動:Let’s for CHANTS! • 評量

  18. 其他單元教學例子:過新年

  19. 資料來源:簡楚瑛等(民94)

  20. 資料來源:簡楚瑛等(民94)

  21. 資料來源:簡楚瑛等(民94)

  22. 體能 數學 語文 美勞 認識自然災害 音樂律動 社會 戲劇

  23. 請各組針對日本這次地震進行10分鐘討論,以某一「單元」為核心,針對幼兒園課程的七項領域擬訂認知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意目標。請各組針對日本這次地震進行10分鐘討論,以某一「單元」為核心,針對幼兒園課程的七項領域擬訂認知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意目標。 現場練習 資料來源:引自網站big5.chinanews.com

  24. 報告內容 • 小組設定有關日本震災的「單元」。 • 各組的教學對象與年齡。 • 各領域的教育目標: • 1. 認知目標 • e.g. 能使小朋友說出…的「防災要領」 • 2. 技能目標 • 3. 情意目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