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与就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与就业服务. 湖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 Contents.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实名制管理的组织与推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援助与服务要求. 第一部分.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摩擦性失业”继续. 2012 年毕业生将是就业压力加大与就业利好增多并存的一年. 2012 年全国 700 万毕业生,比 2011 年新增 37 万人。再加上历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见表. 毕业生人数总量继续攀升. 就业压力加大体现.

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与就业服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与就业服务 湖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

  2. Contents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实名制管理的组织与推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与服务要求

  3. 第一部分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4. (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摩擦性失业”继续 2012年毕业生将是就业压力加大与就业利好增多并存的一年 • 2012年全国700万毕业生,比2011年新增37万人。再加上历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见表 毕业生人数总量继续攀升 就业压力加大体现 受去年宏观经济增速减缓,通胀压力影响,新增就业岗位有限。产业结构调整,平均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国内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生产和出口减速,吸纳毕业生能力有所减弱 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结构性、知识性、观念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 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地域趋同.

  5. 2012年毕业生将是就业压力加大与就业利好增多并存的一年。2012年毕业生将是就业压力加大与就业利好增多并存的一年。 • 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可供选择 • 自由职业,灵活就业趋势增多 • 大学生应征入伍 • 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 就业选择多元化 就业利好增多体现 就业政策更积极 • 中央领导多次指示“要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 协调15个有关部委以空前力度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 文件汇总

  6. (二)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接收毕业生增幅逐年提高。 2、接收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较高。 3、企业是接收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4、湖州生源毕业生回乡就业率显著增加。

  7.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审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 社会保障不到位,难以优化配置 . 供求信息不对称,求职难寻其位 . 就业观念未调整,长期犹豫观望 盲目人才高消费,适者被阻门外

  8. 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就业容量不大 日本1.25亿人 ——中小企业 484万个 美国3.05亿人 ——中小企业 250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023万个 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 中小企业难以举办与存活的原因: ⑴注册登记门槛高; ⑵审批时间长; ⑶各种收费多; ⑷贷款比较难 中国温州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十分容易。

  9. 人才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职位浪费 据2003年8月21日《组织人事报》报道: 2003年一季度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20%的“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据2003年8月21日《组织人事报》报导,2003年一季度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20%的“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我国高校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岗人才”的不足,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教育和人才需求上严重脱节。 “就业难,招工也难”,这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

  10. 专门人才与生产不顾需求,带来供给过剩 大学专业调整4年一个周期,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远远高于这个速度。 结果导致招生时是热门专业,毕业时变成了供大于求的冷门学生。这需要加强大学毕业生信息的汇集于分析,以及动态调整。

  11. 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一个 重要的标志是,毕业生就业已经由过 去的:“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12. 高校毕业生普遍是“有业不就”,而不是“无业可就”。高校毕业生普遍是“有业不就”,而不是“无业可就”。 有业不就 无业可就

  13. “不就业族” 几种类型 第一类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的人,过于挑剔,最后索性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心气高,认为低收入岗位使自己“屈才”。 第二类是从单位里失业的年轻人,他们总是用过去的工作与新工作做比较,新工作如果不比原来的工作好就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恋旧情结”始终解不开。 第三类是以工作太紧张、不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好和希望再学习等理由自动离职的人。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离职后以“休养”或“读书”为主。   

  14. “不就业族”几种类型 第四类是“创业幻想型”的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没有项目,看什么都想干。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创业不成功,也不愿意给别人“打工。 第五类是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的人,他们形成习惯性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落到社会上。一项调查显示,9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这一类人的特点是,自恃学历高,能力强,所以频繁换工作,但往往因“一眼之差”,最后把工作弄丢了。 第六类是父母甘愿供养的人,他们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一类人的特点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能力供养他们,所以不急于就业。

  15. 第二部分 实名制管理的组织与推进

  16. (一)“实名制”必要性 1、落实就业服务“新三化”,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需要。 2、建立新增就业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就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的需要。 3、为各级政府促进就业工作提供翔实准确的决策性依据的需要。

  17. (一)“实名制”可行性 1、加强部门合作,掌握湖州籍高校毕业生生源数据。 2、依托基层平台开展全方位、全口径的调查摸底和实名制登记,完善基础台账。 3、建立涵盖高校毕业生就失业信息模块的动态信息数据。 4、与我市各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信息系统进行链接,使毕业生信息实现网内共享、集中管理。

  18. (三)“实名制”的考评与奖惩 1、以“实名制”的方式将高校毕业生就业量、就业率、以及载体建设、组织保障等促就业目标任务分解下达。 2、建立“实名制”数据抽查制度,定期在上报完成的已就业高校毕业生中,随机抽查人员进行电话访问。 3、逐条逐款对照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对“实名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考核评判、确定成绩。

  19. 第三部分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20. (一)鼓励到企业和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 1.对到南太湖精英计划企业和创新团队就业的,实行工资补助,标准为本科学历每人每月300元,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每人每月600元。 2.对到博士后工作站就业的博士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补助。 3.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0%)以上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4.对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内(毕业年度指毕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500-800元职业培训补贴。 5.对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湖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21. 2012公务员招考相关新政策 1、省级以上的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考。 2、明确中央机关专门设置录用计划10%的职位。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党群,拿出10%的计划,用于招收“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服”、“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计划”四个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 3、市地及以下的党政机关,特别是县乡垂直管理单位的职位主要是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党政机关。

  22. (二)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1、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2、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 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3、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可享受不超过2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 4、对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班学生在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培训补贴。 5、对网上创业或以其他灵活方式创业的,给予不少于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23. (三)加强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 1、对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其中所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企业承担部分由政府补贴。 2、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申报就业并以个体挂靠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享受50%的社会保险补贴。 3、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4、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回原籍的,由各县区托底安置。 5、对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跟踪回访等“一条龙、一对一”的全免费服务。

  24. (四)提升就业能力和技能的政策措施 1、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当地政府和见习单位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基本生活补助,其中政府补助标准为:硕士及以上研究生1000元/人/月、本科生800元/人/月、大专生600元/人/月,补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2、见习高校毕业生被见习单位招(聘)用的,可补缴见习期的养老保险费,补缴的养老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除外)可在促进就业资金中列支。 3、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情况,给予500-800元的一次性培训补贴。 4、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每人100元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5、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期满后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的,就业后工龄与参与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25. 第四部分 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与服务要求

  26. 求职事项 • 校园招聘会高峰时期 • 国家公务员开始报名 • 研究生考试报名开始 求职黄金期 9月 — 11月 11月 — 12月 • 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 • 部分省市级的公务员报名并开考 • 各省市各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各个行业大型专场招聘会

  27. 求职事项 次年 1月 2月 • 大多企业基本暂停招聘工作 • 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 求职关键期 • 各类招聘、补录开始 • 研究生面试 • 公务员面试 • 志愿西部、“三支一扶”、“村官”招募报名、考试 3月 4月 5月 — 7月 • 签订三方协议 • 办理离校手续

  28.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特点 1、经济困难型 2、学业困难型 3、专业困难型 4、身体缺陷型 5、心理障碍型 6、岗位定向型

  29. (二)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要求 1、价值导向机制  指导高校毕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意识   树立“五种观念” 即:大专业就业观念、能力决定薪酬观念、长远发展观念、不唯单位性质观念、自立自强观念   培养“三种意识”即:对就业环境的意识、对自身优势和特长的意识、对环境需求和自身优势和特长契合点的意识   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基层就业、面向中小企业就业、面向西部就业、面向农村就业。

  30. 面向西部 就业 面向基层 就业 面向农村 就业 面向中小 企业就业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四个面向”

  31. (二)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要求 2、重点帮扶机制。 3、社会管理机制 4、高效搜寻机制

  32. (三)下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五大计划”(三)下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五大计划” 1、实施岗位拓展计划 2、就业专项活动计划 3、实施就业援助计划 4、实施技能提升计划 5、实施创业引领计划

  33. 谢谢!

  34. 大学毕业生就业供求形势分析 历年大学生毕业生总数,未就业毕业生总数(见下表) 返回

  35. 文件汇总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 《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4个文件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