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40 Views
新疆富蕴县齐勒库都克金矿 2013 年地质工作汇报. 四川三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汇报人:王德洪 廖荣新. 汇报内容. 一、矿权设置情况 二、目的任务 三、区域地质矿产 四、矿区地质特征 五、矿化特征 六、主要工作成果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八、下步工作建议. 一、矿权设置情况.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 齐勒库都克金矿 是 2006 年我公司在富蕴县境内 通过实地考察 后 论证申请 并于次年 获得 的探矿权。矿权从申请至今,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未曾变更。 矿权设置基本情况: 探矿权人:四川三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E N D
新疆富蕴县齐勒库都克金矿2013年地质工作汇报新疆富蕴县齐勒库都克金矿2013年地质工作汇报 四川三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汇报人:王德洪 廖荣新
汇报内容 一、矿权设置情况二、目的任务三、区域地质矿产四、矿区地质特征 五、矿化特征六、主要工作成果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八、下步工作建议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 • 齐勒库都克金矿是2006年我公司在富蕴县境内通过实地考察后论证申请并于次年获得的探矿权。矿权从申请至今,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未曾变更。 • 矿权设置基本情况: • 探矿权人:四川三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勘查许可证号:T65120090302026535(自2009年至今) • 勘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九地质队 • 勘查面积:8.79km;勘查区地理位置:新疆富蕴县; • 勘查矿种:金矿。
勘查区位置、交通 勘查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东方向,直距约370Km,位于阿勒泰-乌鲁木齐G216国道168公里路牌南西侧约3Km。 地理坐标: 东经 88°56′55″~88°58′25″;北纬46°56′31″~46°58′01″, 行政区划隶属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管辖。 该区交通方便,从乌鲁木齐市至探矿权区约500Km(国道G216线),从矿权区到富蕴县城约71Km。矿区内有简易公路可通行车辆(详见右图)。
历年矿权设置情况 1. 2007年预查设置情况: 勘查阶段:预查;勘查许可证号:T6500000615589;勘查面积17.58平方千米;有效期:2007年2月12日至2009年2月12日。 2. 2009年普查矿权设置情况: 勘查阶段:普查;有效期:2009年3月20日至2011年3月20日。2011年第一次普查延续,有效期:2011年8月30日至2012年8月30日。2012年第二次普查延续,勘查面积缩减为:8.79平方千米;有效期:2012年11月27日至2013年11月27日 3. 2013年已按国土部门要求递交三年详查申请
探矿权人及勘查单位情况 • 探矿权人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四川三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成都市顺城大街308号冠城广场36B室 法人代表:杨琦 成立时间:2004年8月16日。 公司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咨询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5100001818958 • 勘查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九地质队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长柏路108号。 勘查资质: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探矿权拐点坐标、范围 • 地理坐标范围: 东经:88°56′55″-88°59′25″;北纬:46°56′31″-46°58′01″,1:5万图幅号为L45E007020,探矿权区面积8.79Km2。 • 探矿权范围由1-4号拐点闭合圈定,拐点坐标如下: 东经 北纬 1. 88°56′55″ 46°58′01″ 2. 88°59′25″ 46°58′01″ 3. 88°59′25″ 46°56′31″ 4. 88°56′55″ 46°56′31″
二、目的任务 • 本次工作拟在2007-2012年已发现的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破碎蚀变带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工作及系统的地表工程和少量钻探工程控制,大致了解含金破碎蚀变带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含金性及深部的变化情况,力争找到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金矿体,实现真实意义的找矿突破。
三、区域地质矿产地层、构造 • 区域地层: • 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和蕴都喀拉组(D2y)、石炭系下统黑山头组(C1h)和南明水组(C1n)、新生界第三系古-始新统红砾山组(N2d)及部分第四系。地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 区域构造: • 该区地处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地块之间,即位于准噶尔地槽东北边缘褶皱带,北侧隔额尔齐斯大断裂与阿尔泰地槽褶皱带相邻。测区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和近于东西向断裂。
区域地质矿产 侵入岩、矿产 • 侵入岩: •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次火山岩与侵入岩发育。区内侵入岩表现为多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深成-浅成,基性超基性-中性-酸性岩均有分布。侵入岩多集中在测区东部阿克塔斯、乔夏喀拉,耶森、喀腊等地,多数以单一的岩石(相)或杂岩出露。 • 区域矿产: • 矿产分布与区域地层构造关系密切。调查区内共发现金、铜、镍、铁及石灰石等多种矿产,已知的萨尔布拉克金矿,索尔库都克铜矿均在区域内。
矿区地层 • 勘查区分布的地(岩)层主要为早石炭系黑山头组(C1h)和少量第三系、第四系冲洪积物、坡残积物。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 早石炭系黑山头组(C1h) • 为勘查区主要分布的地层,主要由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组成。 • 第三系砂土、砾岩 • 此地层是一套松散的红色砂质粘土夹细砾层,分布在矿区的西南角,出露厚度3-5m。 • 第四系冲洪积物、残坡积物 • 第四系地层是由未胶结的砂、砾和黄土等松散堆积物组成,矿区的各处均有分布。
矿区构造 • 工作区位于萨尔布拉克-喀拉通克复向斜的南翼。 • 主要构造线方向大致是305°。 • F1断裂是矿区最重要的主干断裂,控制了断裂两侧的地层、岩浆侵入体和矿化体的展布。从岩浆侵入和矿化作用的角度看,F1断裂为勘查区内的控岩、控矿断裂。
岩浆岩 •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石炭统黑山头组(C1h)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和华力西期侵入岩。 • 黑山头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 • 为矿区内主要出露的岩浆岩,整个矿区范围内均有分布。 • 华力西期侵入岩 • 分布于矿区的东南部,主要是二长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均呈岩株、岩枝状产出。
地球化学特征 • 本区属低矮丘陵地区,喷出岩与侵入岩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发育,热液活动明显,与热液活动相关的金属及金矿化较为普遍。 •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散流)测量和土壤测量,地质、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取得的成果解释与推断初步圈定金异常6个,异常峰值分别为37×10-9、8.8×10-9、7.7×10-9、20×10-9、18×10-9和11×10-9,面积为0.103~0.537Km2。现勘查区内保留有Au4、Au5、Au6三个异常区。 • Au6出露于区内含铜金石英脉南侧,与石英脉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它的存在指出了工作的重点区域。
I号含金黄铁(铜)矿化石英脉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 区内共发现三条矿化带: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Ⅱ号含金破碎蚀变带和Ⅲ号铜金矿化石英脉。 • I号含金黄铁(铜)矿化石英脉(见右图) 位于矿区东部,Au6异常的北侧,沿F1断裂近东西向展布,沿走向方向延伸2200m左右,共发现6条石英脉体,出露宽度多为0.15~0.3m,最宽处约0.5m,最窄处仅有10cm。由探槽XTC10、XTC09、XTC04控制,经采取拣块样分析金品位分别为23.1g/t、5.53g/t、8.35g/t,最高达28.9g/t。 石英脉中见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硅孔雀石、铁白云石等,分布不均匀。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 Ⅱ号含金破碎蚀变带 • 主要分布于工区中部,呈不规则条带状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北东18°~45°,倾角38°~70°;受F7、F8、F9、F11等构造控制,蚀变带范围长约800米左右,宽约250米左右。 • 赋存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黑山头组(C1h)基性火山岩,岩石破碎,石英脉和方解石脉发育,热液蚀变类型为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矿化表现出不均匀、不连续特征。 • 其中含金褐铁矿化构造破碎蚀变体中TC0101-H7号样品金品位13.75g/t,样长1米;其上下盘TC0101-H6金品位0.52g/t,样长1米;TC0101-H8金品位0.4g/t,样长1米,据此可初步圈定出一个金矿体,综合平均品位4.89g/t,厚度达3米。除褐铁矿外,尚见黄铁矿呈细小粒状沿岩石裂隙产出,其它金属矿物少见。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 Ⅲ号铜金矿化石英脉 • 位于F2断裂带西端,安山岩片理发育,热液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石英脉中见孔雀石,安山岩石中也见有孔雀石(见右图)。地表仅出露零星石英碎块,规模及矿化情况尚待进一步查明。
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 • 对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金品位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矿(化)体品位在花岗闪长岩与中酸性的安山岩、闪长岩、安山质火山凝灰岩的接触带附近增高,最高达28.9g/t。 • 在对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进行的槽探工程揭露取样分析化验后,分别有探槽XTC04中1号样品位高达8.35g/t,探槽XTC09中2号样品位5.53g/t,探槽XTC10中见孔雀石化的1号样品位高达23.1g/t,未见孔雀石化的褐铁矿化石英脉2号样品品位1.41g/t。石英脉产状近似直立,厚度仅0.1~0.15m,品位变化系数大,连续性差。 • 根据XTC04和XTC09的矿化情况分析,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具有局部富集、尖灭再现的特征。根据地表地质工作及局部工程揭露,破碎带一直连续长达2200m。
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探槽XTC10 取样金品位:23.1g/t
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探槽XTC09 取样金品位: 5.53g/t、1.41g/t
I号铜金矿化石英脉探槽XTC04 取样金品位:8.35g/t
Ⅱ号含金矿化蚀变带 • 通过1:2000地质草测,初步控制了Ⅱ号含金褐铁矿化构造破碎矿化蚀变带,范围长约800米左右、宽约250米左右,蚀变矿化范围内张剪裂隙、细晶岩及石英细脉较发育。 • 通过本次地质工作,大致查明了Ⅱ号含金褐铁矿化构造破碎蚀变带,共计11条蚀变体,并对矿化现象最为强烈的Ⅱ1、Ⅱ2号蚀变体进行了揭露控制,在含金褐铁矿化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圈出了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化体,其单样品品位高达13.75g/t (TC0101-H7,样长1.00m),上下盘品位分别为0.52g/t和0.4g/t。综合开采矿体厚度可达3m,综合品位可达4.89g/t。
TC0101 Ⅱ号含金矿化蚀变带
探槽TC0101经反复取样验证金品位都在13.75g/t-16.4g/t之间探槽TC0101经反复取样验证金品位都在13.75g/t-16.4g/t之间
其它成果 • 在4号金异常区发现新的热液蚀变石英脉体,见明显的孔雀石、绿帘石化,局部见硫化(黄铁矿?)矿物。初步圈定出Ⅲ号铜金矿化石英脉一处。 • 找到了分散流异常与矿化体的对应关系,证实了化探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确认了化探方法为矿区扩大找矿线索提供了有效手段。
七、下步工作建议 • 富蕴县齐勒库都克工区成矿条件较好,建议加强对矿区地质构造研究,从认识上突破找矿局限。 • 进一步深化分析研究矿区的地、物、化、遥资料,对未进行查证的异常进行查证。 • 采用钻探工程实施深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