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数学问题主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 武侯区廖旭名师工作室. 前思. 研讨. 交流.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分组交流,获得认识.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回顾实践,提出问题. ◆ 回顾实践 ◆. 前思. ……. 学生: 儿童有无限的可能 “吸引人、激发人、生长人、走出人” 四个人的评价观。. 课标: 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养: 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习惯、数学学习的信心、数学运用与创新意识。. 集体备课视角.

emm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数学问题主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武侯区廖旭名师工作室

  2. 前思 研讨 交流 活动安排:第一阶段 分组交流,获得认识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回顾实践,提出问题

  3. ◆回顾实践◆ 前思 …… 学生:儿童有无限的可能“吸引人、激发人、生长人、走出人”四个人的评价观。 课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习惯、数学学习的信心、数学运用与创新意识。 集体备课视角 教材:阅读插图是读懂教材的有效途径。透视教材插图的数学价值、育人价值和生活价值。 教师:课堂主问题备课观。以课堂教学主问题为中心建构认知内核要素,以辅助问题、即时问题、延时问题建构外显要素 。

  4. ◆回顾实践◆ 前思 集体备课运行 假期 期初 期中 期末 围绕儿童学习 方法与策略 围绕教师教学 引导与点拨 根据容量分课时 根据日程定进度 根据内容判重点 紧扣区域命题方向 复习 学科知识本质 重点 儿童认知逻辑 难点 紧贴儿童学习动力 辅导

  5. ◆回顾实践◆ 前思 集体备课认识

  6. ◆提出问题◆ 前思 北师大教材 给定 四年级上册 读懂:主题图承载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揭示的算理与算法?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暗示的数学价值、育人价值和生活价值? 创设:导入情境设计?数学思考活动载体与材料?练习情境设计? 处理:主题情境图的“活化”“留白”“添加”等具体处理策略?

  7. ◆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距离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前思 围绕“乘法分配律建模”课堂主问题,确定课堂三维目标? 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目标

  8. ◆提出问题◆ 案例反馈 前思 ●旧知干扰:例如:25×(4×2)与25×(4+2) 23×2×23×8与23×2+23×8混淆。 障碍 ●意义模糊:例如:9×6+9×4=9×(6+4)×9 ; 25×3+25=25×(3+25);……等错例 。 ●模仿结构:例如:9×6+4×9=9×(6+9); 8×6+8÷4=8×(6+4);……等错例 。 ●分合随意:例如:39×101=39×100+1; 12×(100+3)=12×100+3;……等错例。 ……

  9. ◆提出问题◆ 归因分析 前思 ●算理与算法的探索过程 障碍 ●数与式的关系了解过程 ●数与形的对应归纳建模 怎样扫清障碍,获得教与学的策略?

  10. 前思 研讨 交流 活动安排:第二阶段 分组交流,获得认识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回顾实践,提出问题

  11. ◆分组讨论◆ 研讨

  12. 前思 研讨 交流 活动安排:第三阶段 分组交流,获得认识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回顾实践,提出问题

  13. 谢谢指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