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58 Views
第九章 注 射 剂 (附 滴 眼 剂). 无针粉末注射剂. 课堂目标:. 掌握注射剂的特点并理解其含义; 掌握热原的概念、特性、污染途径、检查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常用的制法 。 熟悉各种附加剂的作用与选择。 掌握等渗调节的计算方法。. 一、定义与分类. (一)概念 注射剂(亦称针剂), 系指药物制成 的 灭菌 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 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 无菌 粉末或 浓缩液等, 专供体内注射 的一类剂型。 (二)分类. 二、注射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优点:
E N D
课堂目标: • 掌握注射剂的特点并理解其含义; • 掌握热原的概念、特性、污染途径、检查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 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常用的制法。 • 熟悉各种附加剂的作用与选择。 • 掌握等渗调节的计算方法。
一、定义与分类 (一)概念 注射剂(亦称针剂),系指药物制成 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 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 浓缩液等,专供体内注射的一类剂型。 (二)分类
二、注射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 优点: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及患者;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 缺点: 生产过程复杂,费用大,价格较高;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 •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无菌. 澄明度.渗透压. pH值.稳定性.安全性.降压物质
三、热原 (一)热原的概念及组成 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 组成:磷脂+蛋白+脂多糖, 分子量:约 1106 (二)热原的性质 耐热性. 水溶性. 不挥发性. 滤过性. 可被吸附性. 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三)热原的污染途径 • 溶剂 • 原辅料 • 容器和设备 • 制备过程及生产环境 • 输液器具
(四) 热原的去除方法 1、药液或溶剂中的热原 吸附法:活性碳(吸附热原、杂质,助滤、脱色)、超滤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 2、容器上的热原 高温法: 250℃ ,30 分钟 酸碱法: 重铬酸钾硫酸洗液、稀氢氧化钠
(五)热原检验方法 1、家兔法(药典规定的检测方法)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外的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不够灵敏。 家兔对热原的反应表现和敏感度与人相似; 适于各种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检查; 试验过程操作较繁琐; 试验结果受环境影响较大。 2、鲎试验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灵敏度高(0.0001μg内毒素); 操作简便; 适用于某些不能用家兔进行热原检测的品种(抗肿瘤剂、放射性制剂)
四、注射剂的溶剂 (一)注射用水: 1、基本概念: 原水:自来水或深井水,用于制备纯化水 纯化水:原水经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作为普通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 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作为注射剂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作为粉针的溶剂、注射液的稀释剂等
2、原水处理 目的:最大限度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盐类、微生物及热原。 方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1)离子交换法: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水阴阳离子(比电阻大于100万Ωcm,对细菌和热源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水化学纯度高,设备简单,耗能小,成本低。1)离子交换法: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水阴阳离子(比电阻大于100万Ωcm,对细菌和热源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水化学纯度高,设备简单,耗能小,成本低。 阳离子交换树脂: 氢型:RSO3- H+ 钠型(稳定)Na+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氢氧型:RN +(CH3)3OH- 氯型(稳定): Cl- • 阳床 脱气塔(CO2)阴床混合床
2)电渗析法: 较离子交换经济,节约酸碱,但比电阻低( 100万Ωcm),常用于离子交换的前处理。 浓水 淡水
3)反渗透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内目前主要用于原水的处理,美国药典将其用于制备注射用水。3)反渗透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内目前主要用于原水的处理,美国药典将其用于制备注射用水。 选择性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图解
4)蒸馏法 塔式蒸馏水器
5)制备流程 自来水 砂滤过器 活性碳吸附 细滤过器 电渗析装置(或反渗透装置) 阳离子 树脂床 阴离子 树脂床 脱气塔 混合树脂床 热贮存器80C 蒸馏水机 注射用水
(二)注射用油 • 一般为精制的植物油,常用的油有麻油、茶油、大豆油等。 要求:无异臭,无酸败味; 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 在10℃时应保持澄明。 皂化值为185—200; 碘值为79—128; 酸值不大于0.56. (三)其它注射用溶剂乙醇、甘油、丙二醇、PEG、DMA、乙酸乙酯等
第三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 在注射剂中除主药外的一切物质统称为附加剂。 • 附加剂选择的原则
增溶剂与助溶剂 • 增溶剂 常用的为吐温-80,一般用于肌内注射。 使用注意:①有降压和轻微的溶血作用,静脉注射应慎用; ②含鞣质成分或酚性成分的注射液注意用吐温-80; ③加有吐温-80的注射剂在灭菌后要趁热振摇至澄明 。 静脉乳常用卵磷脂、普流罗尼F-68与聚氧乙烯蓖麻油 • 助溶剂
抗氧剂、金属络合剂与惰性气体 抗氧措施: 加抗氧剂 ---- 水溶性、油溶性 加金属螯合剂 ---- EDTA-2Na、酒石酸 通入惰性气体 ---- N2、CO2 调节pH值 ---- 酸、碱、缓冲液
抑 菌 剂 • 目的:防止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或多次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和生长繁殖。(特别是采用低温灭菌、滤过除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以及多剂量的注射液,应加入适宜抑菌剂。) • 种类:苯酚、甲酚、氯甲酚、三氯叔丁醇、苯甲醇、苯甲醇。 • 注意:凡注射量超过5ml的注射剂应慎重抑菌剂。供静脉或椎管注射的注射剂一律不得添加抑菌剂。
等 渗 调 节 剂 • 等渗调节的原因:人体能耐受的渗透压,一般相当于0.45%-2.7%NaCl溶液 •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 等张溶液: 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 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磷酸盐、枸橼酸盐 药物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时,等渗和等张相等 0.9%的氯化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
注射剂的等渗调节 冰点降低数据法 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值 b为等渗调节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
注射剂的等渗调节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氯化钠等渗当量:与1克药物呈现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 X = 0.009V – EW = 0.9%V – EW E:氯化钠等渗当量W:药物的克数 V:所配溶液的体积
pH调节剂 • 调节原因 • 一般注射液pH :4~9 • 常用pH调节剂: 酸:盐酸、硫酸、枸橼酸 碱:碳酸氢钠、氢氧化钠 缓冲液:磷酸氢二钠 + 磷酸二氢钠
局部止痛剂、助悬剂与乳化剂、延效剂 • 局部止痛剂:三氯叔丁醇(0.3~0.5%)、盐酸普鲁 卡因 (0.5~2%)、利多卡因(0.25%) • 助悬剂与乳化剂: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0.1~1% • 延效剂:聚维酮(PVP)
课堂目标: • 掌握中药注射剂制备的主要工艺流程 • 掌握除去注射剂原液中鞣质的方法 • 熟悉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质量要求及处理方法 • 掌握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及处方分析
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 射 用 水 纯 水 原 水 处 理 原辅 料预 处理 配 液 初 滤 精 滤 蒸 馏 自 来 水 安 瓿 割 圆 安 瓿 清 洗 干 燥 灭 菌 灌 封 灭 菌 检 漏 甩 干 擦 瓶 灯 检 印 字 包 装 装 箱 入 库 印 包 质 检 成 品 质 检 半 成 品 质 检 安 瓿 质 检
一、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制备 (一)中药材的预处理 (二)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 • 蒸馏法 • 水提醇沉法 • 醇提水沉法 • 超滤法
(三)除去注射剂原液中鞣质的方法 明胶沉淀法与改良明胶沉淀法:反应在pH4.0~5.0时最灵敏 明胶沉淀法:在中药水煎浓缩液中,加入2%~5%明胶溶液,至不产生沉淀为止,静置、滤过除去沉淀,滤液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量达75%以上,以除去过量明胶 。 改良明胶沉淀法:水煎液浓缩,加入2%~5%明胶后稍经放置,不须滤过即再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70%~80%,静置过夜,滤过即得。
除去鞣质的方法 醇溶液调pH值法:将中药的水煎液浓缩加入乙醇,使其含醇量达80%或更高,冷处放置,滤除沉淀后,用40%氢氧化钠调至pH为8,此时鞣质生成钠盐且不溶于乙醇而析出,经放置,即可滤过除去。
除去鞣质的方法 聚酰胺除鞣质法 : 聚酰胺又称锦纶、尼龙、卡普隆,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含有许多酰胺键,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类化合物形成氨键而吸附这些物质。鞣质为多元酚的衍生物,亦可被吸附,从而达到除去的目的。
二、注射剂的制备 1.容器及处理 1)玻璃容器的要求: • 安瓿玻璃应无色透明,以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质情况。 • 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 • 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 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不改变溶液的pH,不被侵蚀 • 熔点较低,易于熔封。 • 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2)、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 • (一)注射剂容器的种类 • a、单剂量容器 • 又称安瓿,有粉末安瓿、有颈安瓿、曲颈安瓿等,规格有1、2、5、10、20ml。 • b、多剂量容器 • 通常是玻璃小瓶,规格有5、10、20、30、40、50ml等。 • c、大剂量容器 • 输液瓶,一般有500ml和1000ml。
3)安瓿的质量检查 一般必须通过物理和化学检查、装药实验。 4)割圆:使安领颈有一定的长度,便于灌药与包装 5)洗涤:甩水洗涤法;加压喷射式水洗涤法;超声波洗涤法 6)干燥灭菌:安瓿洗涤后,一般要在烘箱内用120-140℃干燥2小时以上。盛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安瓿则须180℃干热灭菌1.5h。 大量生产,多采用隧道式干热灭菌机,多用隧道式远红外干燥床,温度可达250-350℃,一般350℃经5min即达到灭菌目的。
2.配液: 1)器械:装有搅拌器的夹层锅. 2)方法: • 浓配法:将全部原料药物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加热或冷藏过滤,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此法可滤除溶解度小的杂质 • 稀配法:将全部原料加入所需的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的浓度。适用于原料质量好
3.过滤 常用滤器: • 垂熔玻璃滤器:吸附性低,不影响药液的pH,易清洗,但价格高,易破。3号滤器用于常压、4号用于减压或加压,6号用于无菌滤过。 • 砂滤棒:价廉易得,但易脱砂,对药液的吸附性强,难清洗,适用于大生产中的初滤。注射剂生产中常用中号(500~300ml/min) • 板框式压滤机:面积大,截留量多,可用于粘性大、滤饼可压缩的各种物料的过滤,特别适用于含少量微粒的待滤液,在注射剂生产中多用于预滤,缺点是装配和清洗麻烦,容易滴漏。
e 微孔滤膜: 微孔孔径小,截留能力强;孔径大小均匀,无颗粒泄露;滤速快;没有介质迁移,不影响药液的pH;吸附性小,不影响主药的含量;用后弃去,无污染。但易堵塞,有些滤膜化学性质不理想。 常用滤过方法: ①自然滤过 ②加压滤过 ③减压滤过
5.灭菌、检漏 应立即灭菌。一般流通蒸汽灭菌100℃ 30分钟(1-5ml)或100℃ 45分钟(5-20ml);热稳定产品 ─ 热压灭菌 • 真空吸色: • 冷却吸色: • 倒置或横卧检漏 • 仪器检漏
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1. 澄明度检查 取供试品,在黑色背景、20W照明荧光灯光源下,用目检视,应符合卫生部关于澄明度检查判断标准的规定 白点多为原料或安额产生;纤维多半因环境污染所致;玻屑往往是由于割口、灌封不当所造成。 2. 热原检查: 家兔法;鲎试验法 3. 无菌检查 4. 其它检查:降压物质检查, 装量检查,pH值的测定、异常毒性检查、刺激性过敏试验等按具体品种要求进行检查。
四、处方分析 维生素C注射剂: Rp:维生素C 104g 碳酸氢钠 49.0g EDTA-2Na 0.05g 亚硫酸氢钠 2.0g 注射用水ad1000ml
课堂目标 • 熟悉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掌握输液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 掌握粉针剂的含义及制法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一)杂质或异物检查 1、色泽检查 2、pH值检查 一般在4-9之间,但同一品种的pH值允许差异范围不超过±1.0。 3、蛋白质检查取注射液lml,加新鲜配制的30%磺基水杨酸试液lml混合,不得显浑浊。如注射液含有遇酸能产生沉淀的成分,如:黄芩素、蒽醌类等,则可改加鞣酸试液1~3滴。 4、鞣质检查 取注射液lml,加新鲜配制的1%鸡蛋清生理盐水溶液5mL。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 5、重金属检查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6、砷盐检查 7、草酸盐检查 草酸进入血液,可使血液脱钙,产生抗血凝作用。生成的草酸钙结晶,可引起血栓,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中药注射剂,特别是静脉注射液应进行此项检查。检查方法:取注射液lml,加3%氯化钙试液1~2滴,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成沉淀。 8、钾离子检查 9、树脂检查 10、炽灼残渣检查
(二)安全性检查(三)所含成分的检测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与讨论 中药注射剂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澄明度问题(1)杂质未除尽 (2)pH不适(3)有效成分的水溶性较小 2、刺激性问题(1)有效成分本身具有刺激性(2)含有多量杂质(3)药液渗透压和pH不适宜 3、疗效不稳定问题
第六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 静脉滴注输入体内 的大剂量(1次给药100ml以上)的注射 液。 不含防腐剂或抑菌 剂。主要有电解质输 液、营养输液及胶体 输液等。
输 液 一、输液的质量要求: pH应力求接近血液pH; 等渗或偏高渗; 不得加有任何抑菌剂; 无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