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12 Views
土 地 经 济 学 …. 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本章要点: 土地报酬规律的内涵与运用 土地集约经营含义与制约. 土 地 经 济 学 > 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 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二、马克思等对报酬递减规律的批判 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四、结论. 土 地 经 济 学 > 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 一 、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1 、早期西方经济学家 ① 18 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人物杜尔阁 ② 1777 年英国农场主安德生 《 谷物法性质的研究 》
E N D
土 地 经 济 学… 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 本章要点: • 土地报酬规律的内涵与运用 • 土地集约经营含义与制约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二、马克思等对报酬递减规律的批判 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四、结论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1、早期西方经济学家 ①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人物杜尔阁 ② 1777年英国农场主安德生《谷物法性质的研究》 ③ 1815年英国为威斯特《资本用于土地》 ④ 1817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⑤ 1826年马尔萨斯《论人口原理》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2、近代西方经济学家 ①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边际概念 ② 1900年克拉克《财富的分配》:边际生产力概念,生产递减规律,劳动生产递减规律。 ③ 1922年布林克曼《农业经营经济学》:强调土地收益递减法则。 ④ 1979年萨缪尔森《经济学》:递减的收益最终势必出现。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3、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LDLR)的批判 ① 确立了土地利用上合理应用资本、劳动和科学的积极意义; ② 揭露了把LDLR奉为永恒的普遍规律以此掩盖剥削关系的谬论; ③ 否定了LDLR的普遍意义和绝对性; ④ 认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追加劳动和资本的范围较小。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基本结论1: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 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基本结论2: 土地肥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是递增的,但若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二、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基本概念1: 1. 总产量TP (total production) 2. 平均产量AP (average production) AP=TP/X X: 变量资源的投入量 3. 边际产量MP (marginal production) 每增加一单位变量资源所能增加总产量的数量。 MP=△TP/△X = dTP / dX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二、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 基本概念2: 4. 报酬R (return ): 生产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力 5.土地报酬LR (land return):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资本的报酬?! 6. 生产弹性(elasticity): 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比例关系 MP/AP =(△TP/△X)/(TP/X) =(△TP/TP)×(X/△X) = (dTP/TP)/(dX/X)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P T TPP N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I‘ M D APP MPP 0 I Q R X 二、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图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三、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1、第一阶段 : 原点O至平均产量最高点对应的Q点 • 总产量(曲线):I’点为拐点,OI’曲线下凸,生产弹性由1增至最大,总产量增长较快, 为报酬递增阶段;I’N曲线上凸,生产弹性由最大减至1,总产量增长趋缓,为报酬递减阶段; • 边际产量(曲线):边际产量递增达到最高点M,此后递减至D点; • 平均产量(曲线):由O点递增至最高点D;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三、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2、第二阶段: 从Q点至R点 总产量(曲线):由N点递增至最高点T,生产弹性由1逐渐降至为0; 边际产量(曲线):由D点递减至R点为0; 平均产量(曲线):由最高点D开始递减.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三、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3、第三阶段: R点以后 总产量(曲线):由最高点T递减,生产弹性为负数; 边际产量(曲线):由0变为负数; 平均产量(曲线):继续下降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四、分析结论 1、在第一阶段,每投入一单位变量资源都能使产量急剧增加,使总报酬、平均报酬递增,由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在配合上数量的不足,影响了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故在变量资源充裕条件下,应追加投资。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四、分析结论 2、在第二阶段,虽然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递减,但总产量却不断上升,投资对生产没有妨碍,故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资源的适应范围应在此阶段。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四、分析结论 3、在第三阶段,变量资源投入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不仅边际报酬负增长和平均报酬进一步递减,而且总报酬亦递减,投入产出效果上已无利可图,为投资终止阶段。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四、分析结论 4、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在配合比例上的协调程度,决定了土地报酬(收益)和生产力,即土地利用和各变量资源利用效果的大小。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思考与讨论3-1 • 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应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如何确定?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第二节 土地集约经营 一、集约度 二、集约经营 三、土地受容力 四、土地集约利用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一、 集约度 集约度(the degree of intensity): 每单位面积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 用公式表示:I=(A+K+Z)/ F • I: 经营集约度; • A: 工资费用; • K: 资本消耗; • Z: 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 • F: 用地面积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二 、集约经营 1、集约经营(intensive management): 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 集约度最高的限度。MR =MC 3、粗放经营(extensive management): 大面积土地投入变量低比率的经营。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二、集约经营 4、粗放边际(extensive margin): • 集约度最低的限度。 MR =MC 5、耕作边际(margin of cultivation): • 精耕边际:在优等地上加深耕作集约度所应有的界限。 • 粗耕边际:在劣等土地或边际土地上所进行的粗放耕作,亦有一种限度。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土地肥沃度不同与生产成本之变化表 从右表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能得到什么结论?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三、 土地受容力 1、土地受容力(land capacity):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 2、土地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指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比例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三、 土地受容力 3、土地集约利用 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 • 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 • 土地本身的肥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三、 土地受容力 • 3.土地集约利用: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 根据对某地227户农户的耕地经营投入产出调查,经过整理和计算,以劳动力和物质费用作为两个投入变量,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通过检验:Y =17.116X10.146X20.709; 式中Y为种植业总收入;X1为劳动力投入;X2为种植业支出.试求该地农户耕地上要素投入的生产弹性,总生产弹性,平均的边际劳动力投入收益和边际种植业支出收益?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决策分析. 已知道耕地总面积109.05亩,投劳4264.13个,种植业支出15425.55元,种植业收入81930.06元.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三、 土地受容力 • 3.土地集约利用: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 E1 =(dy/y)/(dx1/x1) = (dy/dx)*(x1/y)=0.146 E2 =0.709 E1+E2=0.855 <1, 投入产出递减阶段 MR1=dy/dx1=0.146y/x1=2.8052, MR2=dy/dx2=0.709y/x2=3.7657, 边际收益说明日劳动收益为2.8元,每元投入产出3.7元. 决策?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三、 土地受容力 • 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 • 土地资源条件和人地关系; • 土地使用制度 • 土地利用规划 • 科学技术水平 • 对策 • 城市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存量土地入市、控制城市外延扩张、价格杠杆。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
三、 土地受容力 • 问题与思考3-2 影响我国农地 集约利用的因素分析! 国家精品建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