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94 Views
一年级数学 新教材教法培训 主讲人:余岚 学 校:武汉市光谷三小. 一、教材特点. 1. 根据 《 课程标准 》 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 1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 2 )增加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 3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数学的愉悦的体验。 ( 4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E N D
一年级数学 新教材教法培训 主讲人:余岚 学 校:武汉市光谷三小
一、教材特点 1.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2.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增加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数学的愉悦的体验。 (4)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3.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4.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2)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提供了关于图形与空间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2)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的活动。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2)对于一些用特殊方法的解决问题,也结合计算教学单独出现例题进行教学。 (3)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习题特点 1. 重“实”。 2. 激“趣”。 3. 求“活”。
二、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如何操作?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数学课程的设计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三、新教材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1.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浅层面上,更要达到“用教材教”的深度。 (1)数学思想方法要渗透到位。 (2)课堂小结应具有其应有的开放性。
3.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成为本次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亮点。3.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成为本次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亮点。
四、单元教学建议 1.数一数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3)应该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5)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比一比 (1)注意通过操作进行,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观察。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3. 1---5地认识和加减法 (1)重点教会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充分发挥教学主题图的直观作用。 (4)通过教具学具的操作,帮助学生在手脑结合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
4.认识物体和图形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培养学生数学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5.分类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事先进行课前调查,再到课上交流汇报。 (2)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的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更好的得以发展。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7. 11—20各数的认识 (1)利用情境图引导观察。 (2)借助小棒、数位表的操作教学数数、读数和写数。 (3)读数时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
8.认识钟表 (1)引导观察情境图。 (2)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和练习。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意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