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第二节 内力分量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 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在构件能安全工作的条件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材料。保障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一、基本假设:. ( 1 ) 均匀、连续假设:. 构件内任意一点的材料力学性能与该点位置无关,且毫无空隙地充满构件所占据的空间。. ( 2 ) 各向同性假设:. 构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方向性。.

eml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第二节 内力分量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 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2.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在构件能安全工作的条件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材料。保障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一、基本假设: (1) 均匀、连续假设: 构件内任意一点的材料力学性能与该点位置无关,且毫无空隙地充满构件所占据的空间。 (2) 各向同性假设: 构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方向性。 (3) 小变形假设: 主要研究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小变形假设可使问题得到如下的简化: a) 忽略构件变形对结构整体形状及荷载的影响; b) 构件的复杂变形可处理为若干基本变形的叠加。

  3. 二、内力 :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发生变形,构件内部相邻各质点间沿力作用方向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同时构件各质点之间产生附加内力(简称内力),其作用是力图使各质点恢复其原始位置。 三、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 : 截面法是材料力学研究内力的一个基本方法,其步骤如下: (1)截开: 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将构件假想截分为两部分; (2)代替: 任取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弃去另一部分,并以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 (3)平衡: 对留下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求出该截面的内力。 四、杆件变形基本形式: 杆件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变形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变形是以下四种: 拉伸 ( 或压缩 ) 、剪切、扭转和弯曲 。其他一些复杂的变形都可以由以上四种变形组合而成。 返回第四章目录

  4. 第二节 内力分量 一、应用截面法求内力 2、取左右两部分任一部分(如图取左部分);用内力代替右部分对左部分的作用 1、假想用一截面将构件截开; 4、将主矢、主矩沿过截面形心O点的坐标轴分解。 3、将分布力系向截面形心简化得主矢Q′、主矩M0;

  5. 扭矩T:当扭矩矢量方向与横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时,该扭矩为正,反之为负。扭矩T:当扭矩矢量方向与横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时,该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轴力N:拉伸时轴力(背离截面)为正,压缩时轴里(指 向截面)为负。 剪力Q:若简练对分离体内任一点的矩为顺时针时,其剪力为正;反之,剪力为负。 弯矩M:使微段发生“上凹下凸”的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二、六个内力分量: 三、叠加原理 一个构件上同时作用着多个外力,这多个外力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外力引起的内力之和。 四、内力的正负规定

  6. 例4-1如图所示钻床,在力 F 的作用下,确定 m-n截面的内力。 解: 1)应用截面发将构件截开,得轴力N、弯矩M; 2)由平衡方程可求得: 例4-2求如图所示的简支梁 m-n 截面上的内力,其上的载荷已知。 解: 1)求约束力 2)应用截面法求内力——剪力Q、弯矩M 返回第四章目录

  7.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一、内力方程 以杆件轴线为自变量坐标轴 —— x轴,各截面内力均为其位置坐标 x 轴的函数,这个内力与 x 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内力方程。 二、内力图 内力方程的图像表示,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内力与截面位置间的变化关系,从而确定出最大内力的数值及其所在的位置,即确定危险截面,为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提供依据。 三、内力图分类 1)轴力图; 2)扭矩图; 3)剪力图、弯矩图。 下一节

  8. 轴力与轴力图 一、轴力 轴力: 垂直与横截面且过横截面形心的内力,常用符号 N 来表示。 轴力 =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外力正负规定: 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反的外里为正(即相对截面拉伸的外里为正);反之为负。 正的外力产生正的轴力。 二、轴力图 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上轴力的数值,从而绘出表示轴力与横截面位置关系的图线,称为轴力图。

  9. 例4-3 如图变截面圆钢管。已知 F1=10kN,F2=35kN,F3=20kN。求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画轴力图。 解: 应用截面法在1-1、2-2、3-3截面处将杆截开,取右边部分,各截面轴力分别为N1、N2、N3都按正向规定设为拉力。 返回第三节

  10. 扭矩及其扭矩图 一、扭矩 扭矩: 矢量方向与横截面法线相重合(即作用面沿横截面)的内力偶矩,常用符号 T 来表示。 扭矩T(T′)=截面一侧(左或右)所有外力偶矩代数和 扭矩正负规定: 右手螺旋法则,扭矩的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外力偶矩正负规定: 右手螺旋法则,扭矩的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反为正,反之为负。 正的外力偶矩产生正的扭矩,负的外力偶矩产生负的扭矩。 外力偶矩的计算 其中: P ——为转轴的功率单位为 kW n ——为转轴的转速单位为 r/min 二、扭矩图 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上扭矩的数值,从而绘出表示扭矩与横截面位置关系的图线,称为扭矩图。

  11. 例4-4 传动轴的转速 n=200r/min,功率由A轮输入,B、C 两轮输出。已知,PA=40kW,PB=25kW,PC=15kW。要求画扭矩图确定 Tmax值。 (1)计算外力偶矩 解: (2)画出轴的计算简图 (3)计算扭矩 轴AB段各截面的扭矩 轴BC段各截面的扭矩 (4)画扭矩图 由扭矩图可见,轴AB段各截面的扭矩最大 返回第三节

  12. 剪力、弯矩及其内力图 一、剪力、弯矩 剪力: 沿截面分布且过截面形心的内力,常用符号 Q 表示; 弯矩: 作用面垂直与截面的内力偶矩,常用符号 M 表示。 剪力Q(Q′)=截面一侧所有横向外力代数和 弯矩M(M′)=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二、剪力、弯矩的正负 剪力: 若剪力对分离体内任一点的矩为顺时针时,其剪力为正;反之,剪力为负。 弯矩: 使微段发生“上凹下凸”的弯曲变形的弯矩 M 为正,反之为负。

  13. 外力、外力矩与剪力、弯矩正负关系(注外力的上下、外力矩的顺逆是相对截面而言): 三、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表示沿梁轴线各截面上剪力和弯矩变化规律的函数,称为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四、剪力图与弯矩图 用函数图像表示的剪力与弯矩随梁横截面变化的关系的图像,称为剪力图与弯矩图。

  14. 例4-5 求如图所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内力图。 解: 1)求约束力 2)分区间建立内力方程 3)作内力图 4)内力最大值为 返回第三节 返回第四章目录

  15.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一、应力 1、应力——是内力在截面上分布的集度 平均应力: aa截面 K 点应力: 将应力分解为: 一垂直截面的应力——正应力σ 一沿截面的应力——剪应力τ 说明:知道内力的大小,并不能判断构件受力的强弱程度。因为内力仅代表内力系的总和,而不能表明截面上各点受力的强弱程度。因此,需引入表示截面上某点受力强弱程度的量——应力。 2、应力特征 1)应力是在受力物体的某一截面上某一点处定义的。因此,讨论应力必须明确是在哪一截面上的哪一点。 2)在某一截面上一点处的应力是矢量。规定离开截面的正应力即拉应力为正,指向截面的正应力即压应力为负;对截面内部(靠近截面)的一点产生顺时针转向力矩的剪应力为正,反之为负。 3)应力单位为帕:1 Pa=1 N/m2 4)整个截面上各点处的应力与微面积 dA 之乘积的合成,即为该截面上的内力。

  16. 二、变形与应变 绝对变形:即总的伸长量或缩短量。△与△d分别为轴向与横向变形 应变(相对变形):单位长度内的变形量。ε与ε1分别为轴向与横向线应变 当应力未超过某一限度时,横向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即 μ称为泊松系数或泊松比。 三、剪应变 线段 bb′(或 cc′)为面bc相对ad面的滑移量,称为绝对剪切变形。而 称为相对剪切变形或剪应变。剪应变γ是直角的改变量,又称为角应变。 返回第四章目录

  17. 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 一、一点的应力状态 在受力构件内,通过其内部任意点的各个不同截面上在该点处的应力情况。也就是说“把通过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的各个不同截面上的应力情况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 单元体——围绕所研究点截取一个正六面体,当各边边长充分小时,六面体便趋近于宏观上的点。这种六面体称为“微单元体”,简称“单元体”。 一点应力状态的表示(如右图) 单元体的性质 1、由于单元体三个方向的尺寸均为无穷小,所以认为单元体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2、单元体内相对平行面的同类应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但是,正负相同。 二、剪应力互等定律 过一点的两个正交面上,如果有与相交棱边垂直的剪应力分量,则这两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则相对或相背离该棱边。 证明:上右图 单元体平衡,对 z 轴取矩有

  18. 四、应力状态的分类 围绕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可截出无限多个不同方位的单元体。但通过受力构件内任一点可以找到三对相互正交截面,使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样的截面称为主平面,由主平面构成的单元体称为主单元体。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单元体由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平面组成,其上主应力分别为σ1、σ2、σ3其关系为: 1、三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都不为零。如沉没于水中的物体内一点,三向受压。 2、二向应力状态或称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只有两个不为零。 3、单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为零。 五、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最大正应力、最小正应力: 最大剪应力、最小剪应力: 返回第四章目录

  19. 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一、轴力与轴力图的讨论。 以外载荷作用截面作为分界线(讨论分界线之间无分布载荷的情况) 在分界线上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轴力发生突变;从左向右,外载荷方向向上,则轴力正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载荷的大小(反应到轴力图上为向上突变),反之,相反;在分界线之间轴力不变(反应到轴力图上为水平线)。 二、扭矩与扭矩图的讨论。 以外载荷作用截面作为分界线(讨论分界线之间无分布载荷的情况) 在分界线上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扭矩发生突变;从左向右,外载荷方向向上,则扭矩正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载荷的大小(反应到扭矩图上为向上突变),反之,相反;在分界线之间扭矩不变(反应到扭矩图上为水平线)。

  20. 三、剪力、弯矩及其内力图的讨论。 1、集中载荷作用截面内力的特点 集中力作用的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的内力特点: C_截面(从左无限接近C的截面)与C+截面(从右无限接近C的截面): 结论:集中力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弯矩相同,剪力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在剪力、弯矩图反应出,从左向右,向上的集中力作用截面上,剪力图向上突变(正突变);反之,相反。弯矩图在该截面发生转折。 集中力偶作用的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的内力特点: F_截面(从左无限接近F的截面)与F+截面(从右无限接近 F 的截面): 结论:在集中力偶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剪力相等,弯矩值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矩的大小。在剪力、弯矩图反应出,从左向右,顺时转向的力偶使弯矩图在该截面向上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矩值;反之,相反。而剪力图不发生变化。

  21. 2、分界线之间内力的特点 a、分界线之间无分布载荷,即 q = 0: 剪力图为水平线,弯矩图为斜直线,如上图的AC、CD、EF、FB段。剪力为正值时,对应段的弯矩图的斜率为正;反之,相反。 b、分解线之间存在均布载荷,即q = C: 剪力图为斜直线,如上图的 DE 段。q 为正值时,对应段的剪力图的斜率为正;反之,相反。 弯矩图为抛物线,如上图的 DE 段。q 为正值时,对应段的弯矩图开口向上;反之,相反。当剪力图与 x 轴存在交点时,该点对应截面上的弯矩有极值。如上图 D 点对应的截面上的剪力、弯矩。 返回第四章目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