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0

正字與正音

正字與正音.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單周堯教授. 甚麼是正字?. 正字就是正確的字。寫正字就是書寫正確的字,不寫別字、錯字,甚至不寫俗字。. 甚麼是別字?. 所謂寫別字,就是把一個字寫成另一個與它音同或音近的字。. 例一. 按部就班 ──按照部類,根據班次。 陸機 《 文賦 》 :「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寫成「按步就班」,就會被認為寫別字。. 例二:「戴」、「帶」. 「戴」字从異  聲,「異」字甲骨文作 ,象人頭上戴物,因此戴帽作「戴」,引而申之,加物於面、手、胸之上亦用「戴」字,如戴眼鏡、戴耳環、戴戒指、戴手表、戴花等。.

eme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正字與正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正字與正音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單周堯教授

  2. 甚麼是正字?

  3. 正字就是正確的字。寫正字就是書寫正確的字,不寫別字、錯字,甚至不寫俗字。正字就是正確的字。寫正字就是書寫正確的字,不寫別字、錯字,甚至不寫俗字。

  4. 甚麼是別字?

  5. 所謂寫別字,就是把一個字寫成另一個與它音同或音近的字。

  6. 例一 • 按部就班 ──按照部類,根據班次。 • 陸機《文賦》:「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 寫成「按步就班」,就會被認為寫別字。

  7. 例二:「戴」、「帶」 • 「戴」字从異  聲,「異」字甲骨文作 ,象人頭上戴物,因此戴帽作「戴」,引而申之,加物於面、手、胸之上亦用「戴」字,如戴眼鏡、戴耳環、戴戒指、戴手表、戴花等。

  8. 至於「帶」,本為古人束於腰間的帶,帶上往往佩掛手巾、小刀等隨手應用之物。後來衣服有了口袋,應用的東西便不一定要佩掛在帶上,因此出門把應用的東西放在口袋裏也叫帶,引而申之,凡攜帶都用「帶」。

  9. 所以戴眼鏡是把眼鏡架放置在眼睛前面,而帶眼鏡是出門時把眼鏡帶在身邊。認識了字源和詞源,知道其所以然,就可以避免「戴」冠「帶」戴。

  10. 別字是社會不認可的。如果社會認可,即使根據字源,本該寫這個字,卻寫成另一個字,我們也不叫它做別字,而叫它做通假字或假借字。

  11. 假就是借,假借字就是借來代替本字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假借字又叫通假字,那是說借來的字與本字是相通的,這表示通假字是社會認可的。

  12. 例如「草莽」的「莽」,本字是「茻」。 • 《說文》:「,眾艸也。」

  13. 至於「莽」字的本義,則為犬在艸中逐兔。

  14. 但由於「草莽」字早已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茻」字反遭淘汰,一般人以至字典辭書,都將「草茻」寫成「草莽」。因此,「草莽」之「莽」,是通假字而不是別字。但由於「草莽」字早已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茻」字反遭淘汰,一般人以至字典辭書,都將「草茻」寫成「草莽」。因此,「草莽」之「莽」,是通假字而不是別字。

  15. 又如「酢」、「醋」二字,《說文》:「酢,醶也。」「醋,客酌主人也。」大徐本《說文》「酢」字音「倉故切」,「醋」字「在各切」。又如「酢」、「醋」二字,《說文》:「酢,醶也。」「醋,客酌主人也。」大徐本《說文》「酢」字音「倉故切」,「醋」字「在各切」。

  16. 可見二字形、音、義全面互換,帶酸味的調味品本來是「酢」,應酬飲宴本當寫成「酬醋」,不過,現在通行的寫法是「酸醋」、「酬酢」,早已約定俗成,我們也就不把它們當作別字。

  17. 甚麼是錯字?

  18. 寫字時多寫了或少寫了筆劃,寫錯了偏旁部件,甚至將整個字寫成了另一種形態,都屬於寫「錯字」。

  19. 例如「步」字,甲骨文作,象兩腳走路之形。

  20. 小篆寫作,《說文》:「 ,行也。从止𣥂相背。」「步」字下半其實是一個反轉了的「止」字,如多寫一點,變成「少」字,就不對了。

  21. 再如「閏月」的「閏」字,下面當作「王」而非「玉」。再如「閏月」的「閏」字,下面當作「王」而非「玉」。

  22. 《說文》釋「閏」字云:「餘分之月,五歲再閏也。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从王在門中。」《說文》釋「閏」字云:「餘分之月,五歲再閏也。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从王在門中。」

  23. 「閏」字既為「王居門中」之意,如多寫一點,變成「閠」,便是錯字。

  24. 寫字時增添了筆劃,會變成錯字,反之亦然。 • 例如「仰慕」的「慕」和「恭敬」的「恭」,下面少寫一點,也是錯字,因為這兩個字下邊的部件其實是「心」字,而不是「小」字。

  25. 「心」,金文作 ,小篆作,皆象心臟之形。

  26.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27. 仰慕和恭敬都出自內心,而「恭」、「慕」下部之「」,正是「心」的變形( → → )。

  28. 又如「鳳」字,《說文》:「鳳,神鳥也。……从鳥,凡聲。」又如「鳳」字,《說文》:「鳳,神鳥也。……从鳥,凡聲。」 • 也就是說,「鳳」由上面的聲符「凡」和下面的形符「鳥」併合而成,是一個形聲字。

  29. 因此,「鳥」上須有一短畫,如少寫一畫,「鳳」變成「鳯」,就是寫錯字了。因此,「鳥」上須有一短畫,如少寫一畫,「鳳」變成「鳯」,就是寫錯字了。

  30. 除此,一些形體相近的偏旁部件,在古文字中寫法大異其趣,但在今天通行的楷書中,卻極易因形近而致誤。

  31. 例如:「彳」,甲骨文「行」字偏旁作,金文作,象道路之形

  32. 「彳」部的字多跟走路有關,如徑字本義為小路,復的本義是往而復來,往是去,循的本義是順著走,徐的本義是慢走等。

  33. 至於「亻」,即「人」字偏旁,甲骨文作,金文作,皆象人形,與「彳」的寫法截然不同。

  34. 今人往往將「偏」字寫成「徧」字,其實二字字義完全不同。今人往往將「偏」字寫成「徧」字,其實二字字義完全不同。

  35. 「偏」的意思是不居中、邊側。 • 「徧」則與「遍」字同,意思是普遍、全部。

  36. 又如「易」與「昜」,《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開也。从日、一、勿。」雖然只相差一畫,但字形與字義卻完全不同。

  37.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38.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39. 甚麼是俗字?

  40. 「俗字」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字,即非正體字。「俗字」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字,即非正體字。

  41. 清劉熙載《藝概》說:「後世之所謂正體,由古人觀之,未必非俗體也。然俗而久,則為正矣。」清劉熙載《藝概》說:「後世之所謂正體,由古人觀之,未必非俗體也。然俗而久,則為正矣。」

  42. 顏元孫《干祿字書.序》:「若總據《說文》,便下筆多礙,當去泰去甚,使輕重合宜。」顏元孫《干祿字書.序》:「若總據《說文》,便下筆多礙,當去泰去甚,使輕重合宜。」

  43. 《說文》:「冰,水堅也。从仌从水。凝,俗𣲝从疑。 」(魚陵切)

  44. 《說文》:「震,劈歴,振物者。」 • 徐鉉:「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45. 甚麼是正音?

  46. 正音就是標準的語音。讀正音,就是要發音正確,注意正讀。正音就是標準的語音。讀正音,就是要發音正確,注意正讀。

  47. 造成漢字誤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發音不準的問題。所謂發音不準,就是發音時把相近的聲母、韻母或聲調混淆,導致出現誤讀。造成漢字誤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發音不準的問題。所謂發音不準,就是發音時把相近的聲母、韻母或聲調混淆,導致出現誤讀。

  48. 例如「廣」(gwong2),《廣韻》:「古晃切」,普通話唸 guang3,與《廣韻》切音相應,但現代香港人不少讀成「講」(gong2)。 • 又如「國」(gwok3),不少人誤讀成「角」(gok3),均有嘴唇不圓攏的問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