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83 Views
实验八 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和鉴定. (1) 了解重组蛋白表达的方法和意义。 (2) 了解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方法。. 实验原理 克隆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对理论研究和实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表达能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同时克隆基因表达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供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其表达外源基因产物的水平远高于其它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的目的蛋白量甚至能超过细菌总蛋白量的 80% 。.
E N D
实验八 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和鉴定 (1)了解重组蛋白表达的方法和意义。 (2)了解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方法。
实验原理 克隆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对理论研究和实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表达能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同时克隆基因表达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供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其表达外源基因产物的水平远高于其它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的目的蛋白量甚至能超过细菌总蛋白量的80%。
本实验中,携带有目标蛋白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在37℃,IPTG诱导下,超量表达携带有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重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蛋白,该蛋白可用一种通过共价偶连的次氨基三乙酸(NTA)使镍离子(Ni2+)固相化的层析介质加以提纯,实为金属熬合亲和层析(MCAC)。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
材料与试剂 • 试剂 • [1] LB液体培养基:Trytone 10g, yeast extract 5g, NaCl 10g, 用蒸馏水配至1000mL. • [2] 氨苄青霉素:100mg/mL • [3] 上样缓冲液(GLB):100 mM NaH2PO4, 10 mM Tris, 8M Urea, 10 mM 2-ME, pH8.0 • [4] Washing Buffer(UWB): 100 mM NaH2PO4, 10 mM Tris, 8 M Urea, pH6.3 • [5] Elution Buffer(洗脱): 100 mM NaH2PO4, 10 mMTris, 8M Urea, 500 mM Imidazole, pH8.0 • [6] IPTG
实验步骤 • 一、氯霉素酰基转移酶重组蛋白的诱导 • 1. 接种含有重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菌株于5mL LB液体培养基中 (含100ug/mL 氨苄青霉素),37℃震荡培养过夜。 • 2. 转接1mL过夜培养物于100mL(含100ug/mL 氨苄青霉素)LB液体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至OD600 = 0.6 - 0.8。取10ul 样品用于SDS-PAGE 分析。 • 3. 加入IPTG至终浓度0.5 mmol/l, 37℃继续培养1-3h. • 4. 12,000rpm 离心10 min, 弃上清,菌体沉淀保存于-20℃或-70℃冰箱中。
二、氯霉素酰基转移酶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 1.重组蛋白的变性裂解:在冰浴中冻融50ml菌体沉淀,加入5mL上样缓冲液GLB, 用吸管抽吸重悬, 4 ℃ 12000rpm 离心 30 min, 将上清(总蛋白细胞裂解液)吸至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并弃沉淀。 • 2. NTA层析柱的准备:在层析柱中加入1mL NTA介质,并分别用8mL 去离子水,8mL上样缓冲液GLB洗涤。(调速0.5ml/2分钟 ) 。 • 3. 细胞裂解液3mL以10-15mL/h 流速上Ni2+-NTA柱,收集流出液。 • 4.洗脱杂蛋白:用50mL洗涤缓冲液UWB以10-15mL/h流速洗柱,分别取10ul洗涤开始与结束时的样品用于SDS-PAGE 分析。 • 5.洗脱目标蛋白:用10mL洗脱缓冲液洗柱,每管0.5-1 mL,共收集6-10管,分别取10ul样品用于SDS-PAGE 分析。
1.装配制胶用的玻璃板(由助教演示)。 • 2.制分离胶:按所需的浓度配制12.5%分离胶。 灌完分离胶后在胶面上小心加水封(注意不要冲坏胶面),等胶自然凝聚后(这时候在胶面与水封之间可以看见清晰的界限)
3.制浓缩胶:按所需的浓度配制4%的浓缩胶,配方如下:3.制浓缩胶:按所需的浓度配制4%的浓缩胶,配方如下:
4. 灌完浓缩胶,插入梳子。等到浓缩胶自然凝聚后,将装置放入电泳槽内,加入电泳缓冲液,小心地拔出梳子,如果拔出梳子后加样孔之间的间隔发生扭曲,可以用注射器针头小心地加以整理。
5.加样:取大肠杆菌和BSA蛋白样品加样,每个加样孔加样不宜过多,一般每孔加样10L。5.加样:取大肠杆菌和BSA蛋白样品加样,每个加样孔加样不宜过多,一般每孔加样10L。 • 6.电泳:先恒压80V,待样品进入分离胶后,调电压为120V(恒压)。当溴酚蓝移动到离底部约0.5cm时,停止电泳。
7.翘开玻璃板,将浓缩胶切掉, 剥下凝胶,准备染色。 8. 凝胶染色:使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两块胶(小盒子)或四块胶(大盒子)同步染色脱色。盖上盖子用微波炉加热约15-20秒,摇床振荡15分钟,回收染液至指定容器。清水漂洗后加入脱色液(25%乙醇,7.5%乙酸)脱色,用量和步骤与染色相同,脱色两次,每次10分钟。
注意事项 (1) Acr和Bis均为神经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操作时应戴手套和口罩。 (2) 玻璃板表面应光滑洁净,否则在电泳时会造成凝胶板与玻璃板之间产生气泡。 (3) 样品槽模板梳齿应平整光滑。 (4) 灌凝胶时不能有气泡,以免影响电泳时电流的通过。 (5) 切勿破坏加样凹槽底部的平整,以免电泳后区带扭曲。 (6)电泳时应选用合适的电流、电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电泳效果。 (7) 稀释5×SDS/电泳缓冲液至1×浓度灌入电泳槽,需800毫升。
1.将红色玻璃夹子底座朝下、卡口打开呈直角状,放入厚薄两片玻璃,薄玻璃朝向自己。注意厚玻璃箭头向上,旁边两条小玻璃条与薄玻璃接触,使之形成一个间隙。1.将红色玻璃夹子底座朝下、卡口打开呈直角状,放入厚薄两片玻璃,薄玻璃朝向自己。注意厚玻璃箭头向上,旁边两条小玻璃条与薄玻璃接触,使之形成一个间隙。 2.在平整的桌面上放下玻璃与夹子,使玻璃和夹子的底面完全对齐,向外扳动塑料卡口,关紧夹子。
3.将做好的玻璃夹放在制胶架上,注意薄玻璃朝向自己,厚玻璃上的箭头向上。按弹簧夹,将玻璃夹卡入制胶架。在玻璃的间隙内灌胶,放上梳子,待胶凝固。 4.取出制好的玻璃(连带胶),将玻璃放入电极架(卡在底面的卡口上),注意薄玻璃朝向电极架,厚玻璃的箭头朝上,玻璃与红色橡胶条必须完全紧贴。(需同时放置两块制好的胶,如只使用一块则另一面须用提供的塑料板代替,注意塑料板上的提示,必须使塑料板与橡胶条完全紧贴。)正常安装则会形成一个密闭的容器。
5.将底座的开关打开,并向外拨动透明的架子,使中间空隙增大,放入电极架。 6.如图所示将电极架往下压(约1~2mm),使底面完全接触。
7.关上底座开关。 8.放入电泳槽内,加上加样架加样。注意加样架与刚才制胶所用的梳子齿数必须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