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27 Views
第四章 折旧与企业所得税. 一、折旧 二、折耗 三、现行税制的几种主要税金 四、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 五、通货膨胀、折旧、所得税与税后现金流. 一、折旧. 1. 概念: 1 )折旧 ——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而逐步丧失其使用价值,将这部分减损的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回收的过程叫折旧。 折旧的大小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逐次摊入产品成本的多少和固定资产回收的快慢,但这不能代表企业实际的支出。所以 ,折旧只是一种 会计手段 ,是便于会计上计算所得税和利润额的。
E N D
第四章 折旧与企业所得税 • 一、折旧 • 二、折耗 • 三、现行税制的几种主要税金 • 四、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 • 五、通货膨胀、折旧、所得税与税后现金流
一、折旧 • 1.概念: • 1)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而逐步丧失其使用价值,将这部分减损的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回收的过程叫折旧。 • 折旧的大小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逐次摊入产品成本的多少和固定资产回收的快慢,但这不能代表企业实际的支出。所以 ,折旧只是一种会计手段,是便于会计上计算所得税和利润额的。 • 一般来说,企业总希望多提和快提折旧费(摊销费),以便少交和慢交所得税;而政府则要防止企业的这种倾向,保证正常的税收来源。
2)折旧费(D)——通过折旧回收的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不构成现金流出,但在估算利润总额和所得税时是总成本的组成部分。2)折旧费(D)——通过折旧回收的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不构成现金流出,但在估算利润总额和所得税时是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物理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为止的时间 经济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使用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年限 经济使用年限物理年限,一般采用经济使用年限作为折旧年限计算折旧额。
4)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三要素: 原值(P)—固定资产的购置费+运费+安装调试费 残值(F)—固定资产报废后所能换取的剩余价值扣除清理费 F=P×r r—净残值率,按3%~5%确定。 折旧年限(n)——经济使用年限。 注: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
F 1 2 0 n 年 P D=? D=P(A/P,i,n) -F(A/F,i,n)=(P-F)(A/P,i,n)+Fi 2.折旧方法:现在常用的有四种 1)平均年限法(直线折旧法) ——按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折旧额的 方法。 静态:年折旧额 分为 动态: 特点:每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都相同。
1-5% 年折旧率= =9.5% 10 例:通用机械设备的资产原值为25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净残值率为5%。求按平均年限法的年折旧额。 解: 年折旧额=2500×9.5%=237.5万元
2 100% 年折旧率 = n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 2 2)双倍余额递减法 ——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固定折旧率计算的方法, 是快速折旧法的一种,其年折旧率是直线折旧法的2倍,并在计算折旧率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率r。 D=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折旧额 = 特点:年折旧率除最后两年外其余均相同,而折旧额均不同。
2 年折旧率= ×100%=20% 10 419-2500×5% =147万元 2 例:同前,如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求年折旧额。 解: 年折旧额每年不同,列表算出: 单位:万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 最后两年的折旧: 这种折旧方法,总的计提折旧额还是2375万元,但每年的折旧额是不同的,先多后少。
n -t 100% 年折旧率 = n+1 n ( ) 2 n(n+1) 2 3)年数总和法 ——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 的余额为基数,按逐年递减的折旧 率进行折旧的方法,也是快速折旧 法的一种。 t ——已使用的年数 ——年数总和 D=(P-F) 年折旧率 特点: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每年均不同。
n -t 100% 第一年年折旧率 = n+1 n ( ) 2 10 -0 100% = =18.18% 10+1 10 ( ) 2 例:同前,如实行年数总和法,求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 解: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2500×(1-5%)=2375万元 第一年年折旧额 =2375×18.18%=432万元 年数总和折旧法
P(1-r) D= n 4)工作量法——按实际工作时间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比例 计算折旧的方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n ——规定的总工作量) 年折旧额=年实际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例:某项资产原值为50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分别用直线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求其折旧额。例:某项资产原值为50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分别用直线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求其折旧额。
3.折旧法的比较 采用加速折旧法,提高了折旧率,从而加速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提前摊销固定资产旧额。虽然从总量来看,其折旧总额没有因加速折旧而改变,改变的只是折旧额计入成本费用的时间。由于折旧是所得税的一项重要扣除项目,加速折旧虽没有改变折旧期内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总量,但改变了所得税计人现金流出的时间。根据货币时价值原理,加速折旧使资金的回收速度阶段性地加快,使纳税人应纳税额在前期减少,后期增加,因而实际上推迟了缴纳税款的时间,等于向政府取得了一笔无需支付利息的贷款。因此,准予采用加速折旧法,实际上是国家给予的一种特殊的缓税或延期纳税优惠。
4. 静态折旧法的不足: 1)折旧年限偏长,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无法抵补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 2)固定资产的原值不变是不合理的,它没考虑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因素,这等于把本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费上涨值由生产企业自行承担了,因而削弱了企业的经济活力。
二、折耗 1.概念: 1)折耗 ——折耗是指递耗资产随着采掘、采伐工作的开展而逐渐转移到所开采的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简言之,折耗是递耗资产成本的转移价值。 参考文献: [1]卜华、朱学义,递耗资产在西方会计中的核算,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22),57-60 [2]洪志铭,萧代基,绿色国民所得帐环境资源折耗编算之评析
2)区分两个概念 • 实物折耗(physicaldepreciation)指的是资本提供实物与服务的能力之降低,在环境资源的例子包括能源,矿物产品或是洁净空气与水等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之降低. • 经济折耗(economic depreciation)指的是资本存量价值的降低,定义为资本存量价值随时间所产生的变化值.这两种概念的差别在於实物折耗可能导致经济折耗,经济折耗却不一定需要实物的折耗,差别即在於经济折耗是价格与数量的乘积.
3)与折旧的区别 • (1)折耗只是在采掘、采伐等工作进行时才发生,而折旧不一定只是在固定资产使用时才发生。 • (2)折耗是自然资源实体上的直接耗减,而折旧是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减少,不是固定资产实体的耗减。 • (3)递耗资产除森林类资产可以造林补植外,大多不能重置,而折旧性的固定资产则大多可以重置。 • (4)递耗资产是在采掘或采伐中生产出来的,直接成为企业可供销售的商品,因而折耗费用是产品成本的直接组成部分,而折旧性的固定资产是劳动手段,它有助于产品的生产,不直接构成商品的一部分,因而折旧费用一般属于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
1)成本折耗法 2.方法: • WGS锌公司最近用2000000美元买下一块出产矿石的土地,该矿藏可回收的资源预计达到500000吨。 • (1)如果在第一年有75000吨矿石被开采了,并且其中的50000吨被卖掉了。第一年的折耗是多少? • (2)假设在年底该储备重新估价后只有40000吨的储量。如果第二年又有50000吨售出,那么第二年的折耗额又是多少?
流转税类 营业税 房产税 城市房地产税 契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主要税种 车船使用费 印花税 车船使用牌照税等 三、 现行税制的几种主要税金 流转税类 所得税类 资源税类 五大类 财产税类 行为税类
1. 流转税类: 1)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或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我国实行的增值税基本属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金。其基本税率为17%,个别货物为13%(粮食、图书、天然气、…)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 销项税=销售额×税率 当期进项税指购进货物缴纳的增值税额 销项税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2)营业税=计税营业额税率 主要是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交易和第三产业征收 营业税=营业额×税率 例: 交通运输 3% 邮电通信 3% 建筑业 3% 娱乐业 5%~20% 金融保险 5% 服务业 5% 文化体育 3% 转让无形资产 5% 销售不动产 5%
应税利润 2. 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扣除项目)×税率 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利息收入,租赁,股息,特许权转让等 扣除项目: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成本、费用和损失,还包括借款利息,职工工资,工会经费(工资的2%),福利费(工资的14%),职工教育费(工资的1.5%),向公益事业捐赠(应税利润的3%以内)等 税率:3万以下为18%,3-10万为27%,10万以上33%
3.资源税=课税数量单位税款 主要针对某些初级资源行业,如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征收资源税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因资源条件差异而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促使国有资源的合理开采与利用,同时为国家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 其中原油、天然气、煤、各种金属原矿及盐的单位税款都有一定的标准计量。 而土地使用税根据开征地区不同而计税标准不一。 资源税=应纳税产品销售收入×税率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主要税种 车船使用费 印花税 车船使用牌照税等 4.行为税类 房产税 城市房地产税 契税 5.财产税类
四、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 1、税后成本与税后收入 税后成本=实际支付额×(1−所得税率) 税后收入=收入金额×(1−所得税率)
2、折旧的抵税作用 企业计提折旧会引起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而使所得税减少。所以折旧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即会使企业实际少缴所得税,也就是减少了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了现金净流量。 折旧+ 成本+ 利润- 所得税- 现金流出- 现金净流量+ 折旧抵税额(税负减少)=折旧额×所得税率
3、税后现金流量 (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3)终结点现金净流量 可根据营业现金净流量加上回收额就可得出。
税后现金流计算(对新建项目而言) 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建设期现金净流量=-该年投资额 2.经营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 根据现金净流量的定义计算 • 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 根据年末经营成果计算 • 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折旧额 • 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 现金净流量=税后收入−税后成本+折旧抵税额 =营业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 率)+折旧额×所得税率 3.终结点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回收额
五、通货膨胀、折旧、所得税与税后现金流 • 1、几个概念 • (1)基价 • 基价,亦称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一般用项目评价时的实际价格作为基价,用基价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时,项目的投资估算、销售收入计算及经营成本估算都采用项目评价时同一时间的价格,在整个寿命期或计算期内都保持不变,不考虑通货膨胀对项目评价指标计算的影响。
(2)时价 • 时价,亦称当时价格或现价,是指不同时间的实际市场价格,它既包括由于通贷膨胀引起货币购买力贬低而引起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也包括各种货物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
(3)实价 • 实价,是指扣除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因素后,按相同购买力的货币计算的价格,它不包括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但包括价格相对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