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 肝炎相关性再障 (HAAA, HAA, Hepatits-assosiated aplastic anemia) 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 , 但多认为指急性肝炎后 6 月内发病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情况 所有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在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0.05% 一 0.9% ,在非甲非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后,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发生率为 28% 。上海市统计,肝炎相关性再障在肝炎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0.033% ,在再障患者中的构成比为 3.2% 。.

els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2. 病毒性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肝炎相关性再障(HAAA, HAA, Hepatits-assosiated aplastic anemia) • 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但多认为指急性肝炎后6月内发病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3. 发病情况 • 所有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在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05%一0.9%,在非甲非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后,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发生率为28%。上海市统计,肝炎相关性再障在肝炎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033%,在再障患者中的构成比为3.2%。

  4. 既往曾有人认为HAAA与丙型肝炎关系较密切,而目前的研究发现HAAA大多由甲型、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以外的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有关的具体肝炎病毒尚不明确。也有人认为由于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隐性存在,可能导致了乙型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实际发生率被低估。针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具体发病率尚不清楚。既往曾有人认为HAAA与丙型肝炎关系较密切,而目前的研究发现HAAA大多由甲型、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以外的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有关的具体肝炎病毒尚不明确。也有人认为由于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隐性存在,可能导致了乙型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实际发生率被低估。针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具体发病率尚不清楚。

  5. 乙型肝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尽管HBV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但也侵犯全身其它脏器。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是它最严重的肝外表现之一。再障是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贫血,常有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可能为药物/环境因素/有机物/放射线/病毒等,但仍有约50%的病例病因不明。乙型肝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尽管HBV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但也侵犯全身其它脏器。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是它最严重的肝外表现之一。再障是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贫血,常有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可能为药物/环境因素/有机物/放射线/病毒等,但仍有约50%的病例病因不明。

  6. HBV与再障的相关性 • 病毒方面 HBV前S蛋白,前S1即aa21-47片段 • 肝细胞方面 有多个不同位点 • 体外研究 传代培养

  7. 相关研究 • Han等研究肝移植手术后乙型肝炎复染 • 郭秀枝等进行HBV有关的再障和无关的再障患者的血清和单核细胞内HBV DNA的测定,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 • Pasquinelli认为HBVDNA与人的基因组之间具有核昔酸的同源性

  8. 体外试验中Zeldis研究HBV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认为HBV可以感染造血干细胞,Steinbeg证实 HBV对造血干细胞有特别的侵嗜性 杨子文等探讨病毒性肝炎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对他们近20年(从1980年1月-1997年10月)遇到的病毒性肝炎相关再障作了回顾性分析认为HBV与再障较为有关

  9. HBV相关性再障的发生机制 • 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异常 • 病毒抗原所致免疫损伤 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具有器官特异性的骨髓干细胞损伤。患者的骨髓内表现CD34+细胞严重缺乏。 • 激活的T淋巴细胞也可以在局部分泌淋巴因子,导致干细胞增生停滞。 这些淋巴因子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IL-2等

  10. 造血生长因子网络失调也可能是骨髓抑制的原因之一对造血细胞有负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酸性铁蛋白、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上面提到的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IL-2等。干扰素亦是肝炎治疗常用药物。造血生长因子网络失调也可能是骨髓抑制的原因之一对造血细胞有负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酸性铁蛋白、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上面提到的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IL-2等。干扰素亦是肝炎治疗常用药物。

  11. TPO是血小板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 wolber等研究了肝衰竭患儿肝脏组织内TPO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是急性或慢性终末期肝病进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定量测定了代偿期肝硬化组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14例,急性肝衰竭组9例各组患者肝脏组织内的TPOmRNA的表达,可以看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PO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竭的患者。

  12. 造血干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即骨髓造血干细胞周围的血浆、胶原构架和间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HBV感染后引起了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的改变,其结果可能影响到骨髓的微环境,从而也对造血干细胞产生了负面影响造血干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即骨髓造血干细胞周围的血浆、胶原构架和间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HBV感染后引起了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的改变,其结果可能影响到骨髓的微环境,从而也对造血干细胞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HBV的感染,主要是肝功能的破坏。肝脏功能的解毒能力下降。肝脏对机体内活性因子的处理能力下降,使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缺陷。这可能是乙型肝炎引起再障的又一原因HBV的感染,主要是肝功能的破坏。肝脏功能的解毒能力下降。肝脏对机体内活性因子的处理能力下降,使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缺陷。这可能是乙型肝炎引起再障的又一原因

  14. 病毒性肝炎相关再障就其定义而言,是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后的再障,由于HBV是一种慢病毒,许多患者HBV的感染起始点不能详述,乙型肝炎病史漫长,因此针对HBV感染后的再障,认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继发再障,即二者有因果关系;还有一种为并发再障,二者各自独立而无因果关系。病毒性肝炎相关再障就其定义而言,是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后的再障,由于HBV是一种慢病毒,许多患者HBV的感染起始点不能详述,乙型肝炎病史漫长,因此针对HBV感染后的再障,认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继发再障,即二者有因果关系;还有一种为并发再障,二者各自独立而无因果关系。

  15. HAAA临床特点: •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以青少年为主,常在肝炎发病后6个月内发生,多数患者处于肝炎的恢复期,肝炎症状相对较轻,而再障多较严重,病情进展较快,预后常较差。少部分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发生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再障发病相对缓和,发生再障后肝功能损害可能逐渐加重,也有部分患者随着肝炎的恢复造血功能逐渐恢复。

  16. 乙型肝炎相关再障与普通再障在临床上有所不同,包括生化指标上、病毒指标和治疗上。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前者主要应抗病毒治疗,后者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而前者若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基础病可能更为加重。因此明确乙型肝炎相关再障的这些特点,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乙型肝炎相关再障与普通再障在临床上有所不同,包括生化指标上、病毒指标和治疗上。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前者主要应抗病毒治疗,后者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而前者若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基础病可能更为加重。因此明确乙型肝炎相关再障的这些特点,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17.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