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89 Views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杨霞芬 山西省实验中学史地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 : 组长:杨霞芬 组员:李 昊 靳 迎 王小山 张郁松 王亚伟 王 沅 高 燕 徐雪莲 朱树苗 周 丽. 关键词 : 多媒体教学手段、历史教学、整合、问卷调查. 摘要:针对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教学整合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五项解决方案:有效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延伸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手段
E N D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杨霞芬 山西省实验中学史地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 组长:杨霞芬 组员:李 昊 靳 迎 王小山 张郁松 王亚伟 王 沅 高 燕 徐雪莲 朱树苗 周 丽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历史教学、整合、问卷调查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历史教学、整合、问卷调查 摘要:针对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教学整合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五项解决方案:有效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延伸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手段 指运用电视图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教学模式,它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体于一体,并可以灵活地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它具有直观性、个别化、交互性的特点。
历史教学 指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的同时,深入思考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或经验,再运用这些规律或经验,分析和理解社会现实,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并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现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是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通过人机互动,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历史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 2、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 3、多媒体教学具有高效性
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课堂教学仍然是“一言堂”,由过去的“人灌”发展到现在“机灌”。 (2)多媒体没有真正成为教学辅助手段,而是原有黑板板书的照搬。 (3)过分强调趣味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强调趣味性,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图形,学生成为欣赏课件的“观众” (4)课件容量太大,课件过于烦琐,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学生感觉不适,信息难以消化,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学生忙于“抄写”,可能仅仅“获得”知识本身,没有真正获取方法和能力 (5)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没有区分重难点,盲目强行“推销”多媒体课件 (6)课堂教学单纯“聚焦”课堂,没有充分打通课堂内外,没有体现“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合理整合
二、认同哪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二、认同哪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三、你喜欢哪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三、你喜欢哪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九、多媒体课堂教学对学习观念应该有何改变?九、多媒体课堂教学对学习观念应该有何改变?
十、如何看待多媒体手段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延展性?十、如何看待多媒体手段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延展性?
解决方案: 1、有效性原则 2、适度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个性化原则 5、延伸性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含义: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产生思维刺激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师生互动、着力精选教学内容、着力精选教学方式,要有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一定的问题:即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和重点、难点 。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帮助学生的认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始终保持思维的活力,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就能有效地避免多媒体课堂的“机灌”现象!真正达到“关注学生”!充分展示学生的“演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有效性原则: 操作: 首先,在课件全部答案打出来之前,先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互动。 其次,当师生讨论、互动达到一定程度、教师(特别是学生)已经总结完了,这时再逐条打出正确答案。这个时候,传统的教具——黑板就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这节课无论是教师、亦或学生站在讲台上,都应该先将同学们讨论的观点分类表达黑板上,既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明确! 第四,在生生互动中将同学们的观点加以整合,师生共同分析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这样,学生对本课脉络非常清晰、对问题分析非常深刻,这个时候,教师再将标准答案在课件上逐条打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应随时以思考问题的方法去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2、适度性原则: 含义: 多媒体手段只是教学过程中搭建的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
2、适度性原则: 操作: 首先、课件数量上要适度,既不能容量过大,如果课堂容量过大,学生只能走马观花,难以理解,难以掌握,时间一长,产生疲劳。 其次、课件的趣味性要适度。趣味要符合教学的实际,不能过分。否则会干扰学生注意力。 第三、避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学生在学习中“浅入深出”,不知所云。
3、整合性原则: 含义: 整合性原则就是要把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地分析该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3、整合性原则: 操作: 第一、从理念上:摆正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从操作上:课件数量上要适度,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合性。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限度,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学到的知识不是无限多的,如果因为“创设情境”而使如果课堂容量过大,学生只能走马观花,难以理解,难以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做到落实。这种难以消化的容量是毫无意义的,时间长了,学生疲劳了,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难以获得提高。
4、个性化原则: 含义: 针对班级不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不同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对随机性大的教学内容,应有限度地使用多媒体;要与学生在共同感知的基础上共同得到答案,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答案粗暴对待课堂反馈,这既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承认与尊重,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4、个性化原则: 操作: 第一、教学活动重构: 课前备好的思路是教师的自我认识,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需求; 应当有选择地放弃“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案和历史课件,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自己的见地,甚至推翻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及其有利的提高,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值得赞赏和了不起的教学行为! 这时候,事先设计好的历史课件就考虑放弃,重新设计思路。
4、个性化原则: 操作: 第二、分层教学: 我们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就学生在课堂可能的表现,就教材内容将本班学生按照水平差距分为几个层次,设想不同层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达到的标准,分层备课。 如果课堂上出现了新颖、正确而我们备课又没有考虑到的观点,那么,说明在备课时,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前,我们“学情”没有考虑充分。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事先“分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当修改或者干脆不用!
5、延伸性原则: 含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教师适当延伸课堂知识,拓宽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辅助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服务现实”。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不是简单的“学习的工具”。
5、延伸性原则: 操作: ①教材资料的“延伸性”;②教学思路的“延伸性”;③设计问题的“延伸性”。 “教材资料的延伸性”指:在课前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丰富和拓展教材已有材料; “教学思路的延伸性”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深刻的思考; “设计问题的延伸性”指:课堂和课后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方式”继续拓展教材上没有、但足够提高自身素质的资料信息,完善对人生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位完善的“人”!
上述解决问题的五个原则并不是相对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只有真正理解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恰当的教改方式!上述解决问题的五个原则并不是相对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只有真正理解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恰当的教改方式!